新浪财经 基金

高校新身份,进入创投圈

清科研究

关注

正值高考填报志愿时期,大学、专业、城市到底该选哪一个?

一句“为什么偏要去北京,北京到底有谁在啊?”让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北京。

高校云集的北京,是不少学子的理想之城。这里不仅集结了全国头部高校,还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广阔的交流平台、便利的交通网......一批批学子加入北京、留在北京、建设北京。

北京,不仅有学生求学路上的梦中学府,这些学府也点亮了创投地图上的高校板块。

从整体数据来看,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城市投资活跃度排名中,北京位列首位。在IPO活跃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二。

如今,高校群体加入创投行业,科研与资本双线并行。

  高校闯入VC圈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着高校科研成果和市场两端,但是如何同时实现二者最大效益一直是横亘在学术和产业之间的难题。于是,最了解产品的人主动踏入创投圈,开始承担VC的角色,加速科研成果落地与盈利并驾齐驱。

1994年,清华科技园建立,力求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1999年,科技园的“园中园”、启迪之星前身——清华创业园成立。随后,启迪之星、清华控股相继诞生,水木创投、清控银杏创投等多家“清华系”投资机构及孵化器纷纷出现在了中国的创投市场上。

在去年的AIGC浪潮中,孵化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聆心智能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中的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与无限启航创业投资(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均与清华相关,前者由清华控股设立,后者所属品牌机构为华控电科,该机构是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下属的基金管理平台。诞生于母校,资金源于母校,是高校做VC的典型投资模式。

北京大学与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及其他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大学第一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北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方正和生担任基金管理人。自成立以来,基金已投资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生产制造等领域,企业微纳核芯,脉冲视觉传感芯片、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等项目的成功,都有这只基金的助力。

当然,北京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友基金——元航资本、由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成立的国科嘉和......这些有北京高校背景的VC正在市场上活跃。

为了打破高校和市场之间的“高墙”,从10年前北京印发的《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到2022年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从激发高等学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到提出加快完善北京科技创新基金体系,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对接,探索互信机制,科技成果从校园走向市场,走向与资本对接,走向产业的最前沿。

如今,高校集体做VC。

从北京一路南下,到达浙江。依托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浙大创新院,聚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大健康和军民融合(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三大领域,集聚高端要素,孵化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年轻的西湖大学也加入VC队伍,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的西湖创新(杭州)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产业、物联网、生产制造、材料等领域。

再向南,在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天使母基金首只高校科转子基金“南科梧桐天使基金” 组建成功,基金由南科大资产公司全资企业深圳市南科大分享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募集设立,深圳天使母基金提供引导份额,基金助力深圳“20+8”产业发展。6月,由广东省教育厅、粤科金融集团共同发起的高校创新投资联盟成立,23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为广东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添砖加瓦。

由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参与设立的规模20亿元的碳中和基金——目前国内高校成立的最大规模碳中和基金,湖南省第一家校友创投基金——中南校友惠湘基金,南开校友企业家在学校号召下设立的新开湖基金,全国第一只全部用于学生和年轻校友创业的基金——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各具特色的高校VC,为股权投资市场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高校参与VC的背后,不仅是科研成果向资本靠拢,更是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层面的需求表达。“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之于高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践行的方向。

  高校LP群体崛起  

大学的科研优势为自身孕育了多种机遇,VC是一重身份,与此同时,LP群体中也出现了多所高校的身影。

高校做LP的优势尽显:一方面,校友的捐赠资金可以作为GP的募资来源,打通资金链。一些校友不仅是创投圈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饮水思源,向母校捐赠,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成为高校LP们的资金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高校是离科研最近的地方。投资人可以尽早发掘前沿成果,缩短考察周期,让“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成为可能。而且高校的LP的身份,不仅技术与资金双管齐下,同时还能联结市场、机构和政府,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广州产投集团与港科大(广州)携手设立的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复旦科创母基金,都是多方资源整合的成果。

提到高校LP,教育基金会常常被提起,尤其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已有30年的历史,投资基金、项目、企业,助力企业IPO,出资弘毅投资、CPE源峰、鼎晖投资、高瓴集团、清科母基金、清控银杏等机构。同样历史悠久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也积极出手,出资中信建投资本、鼎晖投资、松禾资本、高瓴集团等机构。成立二十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沪上一展身手,出资君联资本、红杉中国、启高资本等机构。

私募通MAX-LP库

今年2月,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多名股东,香港大学出资7000万元以LP身份位列其中。而这只引得香港大学出手的基金,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与东莞市产业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红杉璟尧(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股东队伍中还有香港科技大学原工学院院长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如今香港大学加入,这只科技含量高的LP队伍,为大湾区注入新力量。

回到1月,九安医疗、天开集团、海河产业基金、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洋海棠基金共同设立了规模50亿元的天开九安海河海棠科创母基金,兼具投资子基金和直投项目功能,据悉,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并遴选全国知名风投机构,配资形成天使、科创、成长等不同阶段的创投基金群,与各高校优势学科相结合,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天津高校老师、校友、学生的科创项目。

时间再向前,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与紫竹高新区牵头发起设立交大未来小苗基金,专注投资交大系科技创业项目。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是国内首只由大学发起设立,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的引导母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办法,重点支持上海交大背景的种子期、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

从高校的投资版图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科技始终是投资策略中的关键词。私募通MAX收录海量行业数据,更新产业链最新动态,为用户提供制定与实施产业规划战略必要数据工具。

高校的VC与LP身份逐渐重叠。利用产学研与资本结合的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产业化和资本化。高校做VC的同时还可引入不同类型的LP,包括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等。私募通MAX的LP库,收录市场最新消息,为LP与GP的对接构建更加便捷的桥梁。

此外,了解VC/PE“最新身份”也十分必要。香港大学的加入,为大湾区投资队伍注入科研力量。私募通MAX 记录市场各类主体工商信息,获帮助客户获取市场变动咨询。

“私募通MAX”是清科创业(01945.HK)基于自身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及多年来创业与投资的综合服务能力全新推出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专业SaaS系统,秉持“数据重塑认知、智能优化决策”的产品价值主张,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赋能下,运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集私募股权行业的多维度数据于一体,为政府机构、VC/PE投资机构、研究咨询机构、企业、投资人、创投从业者等多种类型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专业服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