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投资论】金钱心理学:『致富 VS 守富』

宽远资产

关注

以下文章来源于山玉之音,作者摩根豪泽尔,编辑红与绿

导读:

致富和守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致富需要的是冒险精神、乐观心态,以及放手一搏的勇气。但守富需要做的却与冒险完全相反。守富需要谦逊和敬畏之心,需要清楚财富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容易。守富需要节俭,并要承认你获得的财富中一部分源自运气,所以不要指望无限复制过去的成功

致富的方式有千万种,市面上告诉你如何致富的书籍也数不胜数。

但守富的方式却只有一种:在保持节俭的同时,还需要一些谨小慎微。

这个话题还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充分讨论。

让我来用两名投资者的小故事开始这个话题。这两名投资者互不相识,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在一个世纪以前以一种很有趣的方式发生了交集。

杰西·利弗莫尔出生于1877年,是他那个时代的美国最伟大的股票市场交易员。在大多数人知道股票交易这个概念之前,他就已经成了一名专业的交易员。到30岁前,他的金融资产已经达到了相当于现在1亿美元的水平。

到了1929年,杰西·利弗莫尔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投资家之一了。同年发生的股市崩盘开启了大萧条的序幕,却进一步稳固了他在投资史上的地位。

在1929年10月的一周时间里,美国股市的市值蒸发了超过三分之一。后来人们把这周中的几天分别称为“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二”和“黑色星期四”。

10月29日这天,当利弗莫尔回家时,他的妻子多萝西正在担心是不是发生了最坏的情况。当时,纽约处处传播着华尔街投资者自杀的报道。她和孩子们在门口哭着迎接了杰西,而她母亲正因为情绪崩溃而躲在另一个房间里大叫。

据利弗莫尔的传记作家汤姆·鲁比森称,当时杰西一脸困惑,片刻后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然后,他告诉家人,出于明智的判断和好运气,他打赌股市会下跌,一直以来都在做空市场。

“你是说,我们没破产?”多萝西问道。

“当然没有,亲爱的。相反,今天是我入行以来赚得最多的一个交易日---现在我们富得流油,可以做想做的任何事。”杰西说。

于是,多萝西跑到她母亲的房间里,让她别再叫了。

在一天的时间里,杰西·利弗莫尔赚到了相当于如今的30多亿美元的财富。在股市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个月里,他却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正当利弗莫尔一家庆祝命运赠予他们的成功时,另一个人正在纽约街头绝望地徘徊。

亚伯拉罕·日耳曼斯基是一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千万富翁。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上升时期,他发了大财。在这个经济繁荣的时期,他做了几乎每个成功的纽约人都会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做的事:将一切都押注在了持续增长的股市中。

1929年10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其中两段描述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昨天早上,家弗农山庄的亚伯拉罕·日耳曼斯基夫人

请求百老汇225号的伯纳德·H.桑德勒律师帮忙寻找自己从周四早晨起就失踪的丈夫。日耳曼斯基先生今年50岁,是东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据桑德勒说,他在股市中投入了巨资。

桑德勒表示,日耳曼斯基夫人告诉他,她的一个朋友在周四晚些时候曾在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附近看到过她丈夫。

目击者还告诉她,她丈夫当时正在将一条自动收报机的纸条撕成碎片。他一边向百老汇方向走去,一边把这些碎片撒在人行道上。

这就是据我们所知亚伯拉罕·日耳曼斯基生前的最后一幕。这里存在着一处鲜明的对比。

1929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让杰西·利弗莫尔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却毁掉了亚伯拉罕·日耳曼斯基的生活,并很有可能夺去了他的生命。

但是,当我们把时间快速往后推进4年,他们的人生故事再次出现了重合。

在经过1929年的大成功后,利弗莫尔变得更加自信,在股市中下的赌注越来越大。在投资上的冒进导致他债台高筑,并让他最终在股市中倾家荡产,失去了一切。

破产后的利弗莫尔感到很羞愧。1933年,他消失了两天。他的妻子也出去寻找他了。“杰西·利弗莫尔,股票交易员,家住公园大道1100号,失踪,从昨天下午3点钟起下落不明。”《纽约时报》在 1933年这样写道。

之后他回来了,但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利弗莫尔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日耳曼斯基和利弗莫尔却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他们有多擅长致富,就有多不擅长守富。

或许“富有”一词并不适用于你,这些案例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却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其收入水平如何。

致富是一回事。

而守富则是另一回事。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财务方面的成功---我选择“生存”。

在第6章中我们会看到,曾经获得成功并上市的公司中有40%随着时间过去而失去了自己的全部价值。《福布斯》评选出的全美400富豪榜,平均每10年就有大约20%的人从榜单上消失,而原因与死亡或将财产转移给其他家庭成员无关。”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生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致富和守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

致富需要的是冒险精神、乐观心态,以及放手一搏的勇气。

但守富需要做的却与冒险完全相反。守富需要谦逊和敬畏之心,需要清楚财富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容易。守富需要节俭,并要承认你获得的财富中一部分源自运气,所以不要指望无限复制过去的成功。

主持人查理·罗斯曾问红杉资本总裁、亿万富翁迈克尔·莫里茨,红杉资本为何如此成功。莫里茨谈到了持久性,表示一些风投公司的成功只持续了5到10年,但红杉资本的成功已经持续了40年。罗斯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莫里茨:我想,我们一直都害怕被行业淘汰。

罗斯:真的吗? 这么说是因为恐惧?是因为只有多疑的人才能活下来?

莫里茨:事实的确是这样……我们始终认为明天的情况会和昨天不一样。我们不能躺在昨天的光环之上,不能自满。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昨天的成功可以转化成明天的好运。

他在这里也强调了“生存”的概念。不是“成长”和“智慧”,也不是“眼界”。

能够长久生存下去,不被淘汰或被迫放弃,才是最重要的。生存应该成为你一切策略的基础,无论是关于投资、规划个人职业还是经营生意的。

生存至上的理念对财富为什么如此重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显而易见:没有任何收益值得你冒失去一切的风险。

第二个原因则是第4章中谈到的:看似不符合直觉的复利。只有给财富年复一年的时间去增长,复利的力量才会显现。这就像种下一棵橡树:1年的成长时间不会让橡树有太大的变化,10年的时间会让橡树出现显著的变化,而50年的时间则会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但是,如果想实现并保持这种非凡的增长,你就需要在所有不可预测的波动中生存下来,而在漫长的过程中,这样的风风雨雨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

我们可以花几年时间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他是怎么发现有潜力的企业、廉价的股票和优秀的管理者的。想总结其中的经验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一些稍微简单却同样重要的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总结出哪些行为是他没有做过的。

他没有让自己债务缠身。

在他经历过的14次经济衰退中,他始终没有惊慌失措地抛售自己的金融资产。

他没有做过让自己的商业声誉受损的事。

他不会依赖单一的策略、单一的世界观或某一种已经过时的风潮他不会依赖别人的资金(通过上市公司来管理投资意味着投资者是不能撤资的)。

他没有拼到精疲力竭,然后放弃或退休。

他生存了下来,而生存赋予了他的投资持久性。这种持久性---从10岁开始不间断地投资到89岁以后---是复利能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分析他的成功经验时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为了让你明白我的意思,我必须讲一讲里克·盖林的故事。

你可能听过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对投资二人组,但在40年前,这个组合还有第三名成员——里克·盖林。

沃伦、查理和里克一起投资,一起面试业务经理。然而后来,里克渐渐消失了,至少是从巴菲特和芒格的成功案例中消失了。

投资人莫尼什·帕伯莱曾询问巴菲特,里克发生了什么事。莫尼什回忆道:

(沃伦说)“查理和我一直都知道,我们会变得非常富有,但我们并不急着变富。我们知道这一定会发生。里克和我们一样聪明,但他太心急了。”

在1973-1974年的经济衰退中,里克用保证金贷款来撬动投资。在两年的时间里,股市下跌了将近70%,于是他被追缴保证金,不得不把自己在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股票以每股不到4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沃伦--沃伦的原话是“我买了里克在伯克希尔的股份”。因为加了不该加的杠杆,里克被迫出售了股票。

查理、沃伦和里克同样擅长致富,但沃伦和查理还拥有守富的技能。长远来看,这种技能才是财富成功的关键。

塔勒布这样说:“拥有优势和生存下来完全是两回事,前者需要后者。你需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破产。”

为了将生存至上的心态应用到现实世界当中,你需要懂得三个道理。

1.比起巨大的回报,财富的安全更重要。只要财富安全,你就知道你总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因为只要你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复利就会创造奇迹。

没有人愿意在牛市时持有现金,人人都想拥有快速增长的金融资产。在牛市中持有现金会显得你很保守,你自己也会这样认为,因为你清楚自己因为没有投资而放弃了多少回报。假如现金的年回报率是1%,股票的年回报率是10%,这9%的差距每天都会折磨你。

但假如你因为持有现金而规避了熊市到来时不得不卖掉手中股票的风险,那么你通过持有现金而赚到的真实回报就不是1%了---可能是1%的很多倍,因为逃过在错误的时候走投无路地抛售股票这一劫后,你终生投资事业受到的积极影响可能会超过许多次巨额回报的总和。

复利并不依赖巨额回报。只要回报长期持续而不间断---尤其是在混乱和危机到来的时刻---那么这种投资终会带来累硕果。

2.规划很重要,但每项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意外做好预案。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财务和投资规划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让你明确你当前的行动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几乎没有什么规划能在第一次被投入现实世界时就获得成功。如果你打算对自己未来20年的收入、储蓄率和投资回报做出规划,想一想过去20年中发生的那些没有人预料到的事:“9·11”事件,让近1,000万美国人失去住房的房地产泡沫,使900万美国人失去工作的金融危机和随后出现的破纪录的股市反弹,以及一种在我写这些文字时正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

只有能经受住现实考验的规划才是有意义的,而充满各种未知因素的未来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现实。

一项好的规划不会否认意外的大量存在;相反,它会充分接受这些意外,并为错误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你的财务规划要求的具体前提条件越多,你的财务状况就越脆弱。如果在储蓄率方面你留出了足够大的容错空间,能说“如果在接下来的30年里,市场回报率能达到8%,那的确很棒,但如果回报率只有4%,我也可以接受”,你的规划就很有价值。

很多规划之所以没能实现,并不是因为赌错了方向。它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没问题的,只不过这种“没问题”建立在许多因素都不能出错的基础上。容错空间---通常也被称为“安全边际”---是金融投资领域里最受低估的一种力量。它有很多种形式:节约的预算、有弹性的思维、宽松的时间安排所有能让你快乐地接受不同结果的东西。

安全边际不代表保守。保守是为了避免某种程度的风险,而安全边际是通过提高生存的概率来增加成功的可能。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你的安全边际越大,你为获得满意结果而需要做出的努力就越小。

3.在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同时时刻提防阻碍你走向美好未来的因素的均衡心态至关重要。

乐观主义通常被定义为对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念,但这种定义并不全面。理性的乐观主义指的是相信情况对自己有利,而且随着时间过去,事情最终会有好结果,哪怕过程是曲折的。事实上,你明白苦难必然存在。你可以乐观地认为,增长的轨迹长期看是向上和向右的,但你同时也明白,在前进的道路上,意外不时会出现,而且总会出现。这两种状态是可以共存的。

“从长远看结果是积极的,但从短期看过程可能很糟糕”这一点乍看之下不符合直觉,但生活中很多事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在长到20岁时,大脑内突触的数量都会缩减到2岁时的一半,因为低效和冗余的神经元连接被清除了,但很明显,20岁青年比2岁幼儿聪明得多。破坏是前进道路上经常发生的过程,但它也是去芜存菁的有效方式。

假如你是一名家长,有一双透视眼,能看到孩子大脑内部的情况。每天早上,你都会发现孩子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又变少了一些。你会恐慌起来,会说:“这不对劲,突触变得越来越少了。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必须做点儿什么,我们需要去看医生!”但幸好你没有透视眼。你看到的不过是孩子一步步正常成长的过程。

经济、市场和个人职业生涯通常也会遵循一条相似的路径---在不断的损失中持续增长的过程。

但是你知道在这些年间美国都发生了什么吗?让我想想该从哪里说起。

9次主要战争中的死亡人数总计130万。新创立的全部企业中约有99.9%最终破产。4名总统被暗杀。

67.5万人死于短短一年中的一次流感疫情。

互不相关的自然灾害发生了30次,每一次都造成了至少400人死亡。

33 次经济衰退累计持续了48年。

没有任何人成功预测到这些经济衰退中的任何一次。股市跌幅超过10%的情况至少发生了102次。股市的市值蒸发三分之一的情况至少发生了12次。年通货膨胀率超过7%的独立年份有20个。

根据谷歌搜索结果,“经济悲观情绪”一词在报纸上至少出现了2.9万次。

在这170年中,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20倍,但没有哪一天不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悲观。每一天都有陷入悲观的理由。

在乐观的同时对风吹草动保持警觉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非黑即白地看待事物比接受其多面性要容易得多,但是,你需要用短期的警觉来让自己生存下来,这样才能看到长期的乐观结果。

杰西·利弗莫尔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才终于明白这个道理。

他把经济的繁荣简单地等同于经济衰退时期一去而不复返了。一夜暴富让他以为保持富有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是战无不胜的。在几乎失去了一切后,他反思道:

有时我会觉得,对一个投资者来说,为了避免心态膨胀,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许多聪明人的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太过自负造成的。

“这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疾病,”他说,“不管在哪里,每个人都有。”

编辑:红与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