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明汯投资裘慧明:可因地制宜地借鉴美国量化发展经验

市场资讯

关注

从1969年量化投资的鼻祖爱德华·索普发明了科学股票市场系统,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化投资基金——普林斯顿-纽波特合伙基金算起,美国量化投资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而国内量化市场至今堪堪走过十几个年头。国内第一只指数增强型量化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如今已经更名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成立于2002年11月。2004年,光大保德信基金发行了国内第一只量化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对冲工具的出现让国内量化私募开始崭露头角,这一年也被称为国内量化投资元年。

时至今日,美国量化投资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动荡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交易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国内量化投资当前仍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前者的发展经验无疑为国内监管系统和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但需结合A股市场自身特性选择性地借鉴,不能照单全收。

具体到量化投资策略,明汯投资总经理裘慧明曾指出,以美股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和A股市场在运行机制、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融资成本及约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如何处理阿尔法因子和风险因子方面有所不同。

对此,他还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海外量化产品以“市场中性+杠杆”为主,考虑到风险因子通常会带来较大波动但不能同时带来显著收益,所以资管机构在建模过程中会尽量减少风险因子的暴露;国内量化产品中则是各类量化多头产品线规模占比最高,对多头产品来说,放开风险因子约束并未显著增加净值波动,严控风险因子反而会对阿尔法因子的发挥有一定制约。

裘慧明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曾在华尔街有过十余年交易经历,历任全球知名投资机构Millennium基金经理、 HAP Capital资深基金经理,还曾供职于全球知名投资银行瑞士信贷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自营量化交易部门并担任基金经理。裘博士回国后创立的上海明汯投资,目前已是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量化机构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