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股市中的产能过剩

少数派投资

关注

文章来源:他山之石观投资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都提到了股市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今年的产业经济,一个热门词汇是“产能过剩”。汽车行业,光伏行业、电池行业、钢铁等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经历了热闹的几年后,现在由于产能过剩,现在市场低迷,行业盈利大受影响,员工收入受到影响、企业裁员频繁上演

6月份的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就在演讲中提到,当前光伏产业正处于历史最强内卷期,供需严重错配,产业处于变革期。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了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本轮产业震荡周期内,光伏整体产能大约扩大到300亿,但利润下降了70%

为什么想到这个?对比而言,股市似乎也处于这种状态市场低迷,投资者(客户)在市场中的客户体验非常不好,存在大量落后产能(大量低价值/无价值的壳公司以及相关炒作),行业盈利能力惨淡,行业员工(基金、券商、银行)降薪、裁员早已经不是新闻

朱共山在演讲中还说过:本轮光伏超级内卷,供给侧同质化竞争,跨界挤压、重复性建设、唯低价中标,叠加多重不利因素,将光伏产业带入局部最优而非全局胜利的陷阱。

这些特点,如果从股市的角度看,似乎也是这样。与股市相关的基金、证券、股权投资、上市公司从业者无不如此。如果你看看上面的关键词,八成能在自己所在领域找到对应。

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各行各业都有丰富的经验。我查阅了发改委、国务院,有大量关于解决产业界“产能过剩”问题的倡导,发现有些用在A股市场,也非常适用。,举几个例子:

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发改委)

规范政府行为,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

(评价:这个倡议在A股市场完全适用,不需要一个字的变化

治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国家行政学院)

“僵尸企业”由于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新供给的创造和形成。完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积极引导“僵尸企业”上下游产业组织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或接受优势产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在维持产业组织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市,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评价:淘汰落后产能在现有退市机制下,已经有了大大改进。过去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的壳公司炒作,扰乱正常市场的秩序,应该让这些“僵尸企业”慢慢消亡。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陕西省人民政府)

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进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延长产业链,打造新支柱,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评价:我们的市场,如果不发挥各个市场主体的活力,市场本身的动力就无法提高。而且,A股的客户,也就是投资者,跟所有行业的消费者一样,都希望能够买到好的产品(上市资产)。而好的产品就意味着会有新的产品面向市场。这样才能激发市场活力。而且,一位关闭这个市场,会让客户慢慢转向其他有更好新产品选择的市场

与光伏行业一样,资本市场本来就是强周期属性。一味的悲观情绪也不能解决问题。从其他领域吸取想法,解决问题,可能可以带来活力的提高。

协鑫的朱老板还在光伏大会上说过这句话:

中国光伏产业处在最好的时刻与最坏的时刻并存,在阵痛中破茧成蝶的重要转换期,行业正在经历的不是以往的三五年一轮的周期性的迭代,而是光伏大变局时代来临之前的一场预演

希望这句话在股市上也能应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