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去年正回报,理成资产吴圣涛:发现技术趋势是困难的,但从生活和生产方式变化中寻找到的机会或是巨大的!

理成资产

关注

理成资产首席执行官吴圣涛,近日在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上,就“新质生产力,技术想象与投资机遇”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吴圣涛是一位有着20多年投研经验的老将,早年曾先后就职于华富基金、东吴基金、兴全基金。

在兴全基金期间,吴圣涛管理的兴全商业模式,在2012年至2017年的5年多时间中,共取得了161.35%的总回报,年化收益18.86%。

2018年10月,吴圣涛“奔私”加入理成资产,并担任首席执行官;

理成资产成立于2007年,是市场上较早成立的私募管理公司之一,吴圣涛加盟以来管理的理成圣远系列产品至今也已有5年多时间。

第三方数据显示,吴圣涛从2018、2019年开始管理的诸多产品年化收益均在15%以上;

与一些带着公募光环奔私后业绩却突然变脸的基金经理相比,虽然吴圣涛下海时机不错,但他在2022年,2023年熊市中的表现多少证明了他的功力;2022年产品净值跌幅有限,而在2023年还获得了正收益。

在这一次的分享中,吴圣涛表示,虽然发现技术趋势往往很困难,

但以前瞻性的视角、持续学习的心态,从周围生活和生产方式变化中寻找到的机会可能是巨大的。

比如在微信刚开始流行时,去投资腾讯会有良好的收益;

在周围人都开始用美团时,去投资美团也会有丰硕的回报;

而在这一次的AI浪潮中,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前段时间才开始流行的Kimi和豆包就都有了上百亿的估值。

这些都可以表明,新技术已经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而投资也可以从其中挖掘机会。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吴圣涛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从周围生活和

生产方式的变化中寻找机会

问:您之前提到,未来科技将引领整个经济的创新。然而,我们也知道,对于新兴科技而言,识别、投资和追随它们实际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一些技术可能只是小型创新,而另一些则可能具有颠覆性的潜力。

我想请教您,我们应如何识别和评估这些技术?您认为存在哪些机会?

吴圣涛: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要回答它并非我一个财经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所能轻易解决的。

但我还是想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尝试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基金经理们应该都会关注全球科技的最前沿,尤其是美国目前的发展动态。

这里我想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为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

就在两三个月前,我的一个同学在美国待了大约半年后回国,我们一起吃饭,他分享了一个结论。

他说,现在的湾区与十年前的深圳颇为相似,那里有大量的华人,丰富的投资机会,以及在餐桌上随处可见的PPT,人们在探讨各种商机。

这个观察说明了科技前沿仍然集中在美国。

我们也可以看到,股票市场对于这些前沿公司给予了非常正面的反馈,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需要真正关注这些技术出现后,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们必定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从过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案例中,我们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

比如,当微信刚开始流行时,你去投资腾讯;

当你注意到周围人都在用美团时,你去投资美团;

当你发现大家都在看视频时,你再关注快手、抖音等平台。

包括最近,大家都说,当人们遇到问题时,不再咨询研究员,而是选择询问像Kimi这样的智能助手。

这已经表明,新技术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第三点,就我而言,我会更多地与那些愿意关注新技术的年轻一代交流。

我同样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关于Kimi的问题。

大概半年多前,一位并不年轻的经理向我们推荐使用Kimi和豆包,那时ChatGPT刚开始流行。

结果半年后,这些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数百亿人民币。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巨大的科技浪潮,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都充满了巨大的机遇。

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有一条,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技术本身的迭代。

比如,互联网初期,大家最关注的可能只是几个门户网站;

但十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我记得刚成为基金经理时,曾投资过一家制造自动取款机的公司,这在当时是一项相当先进的技术,因为它能取代人力。

而且这家公司做得非常出色,从几千万的利润增长到大约10亿的净利润,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时,当你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使用手机支付后,你会毫不犹豫地认为,

无论这家公司有多优秀,最终都应该放弃它。

我认为,发现技术趋势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拥有前瞻性的视角、持续学习的心态,并从我们周围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中寻找机会,这中间的机会可能是巨大的。

信息领域可能会产生

更多数量的大型公司

问:您之前曾经提到,TMT和新兴制造是您重点布局的领域。这两个领域都是技术发展的主干主线,但在这两条主线中,还会衍生出许多支线。

基于您自己的感受,在这两条主线中,有哪些支线是您特别关注的?是否有可能这些领域将接替房地产,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力量?

吴圣涛:从我的视角来看,基于过去的经验,

信息领域可能会产生更多数量的大型公司,以及更高级别的企业。

相比之下,高端制造领域要想成就数万亿级别的企业,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出现。

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在于,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正在增加。

例如,当前的变局不再仅仅是信息处理,而是可能涉及深度学习、各种算力,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决策机制。

从当前中国的技术水平来看,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然而,在具体的应用层面,

我一直认为中国具有优势,特别是在行业应用和具体的制造领域。

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当涉及到行业应用,中国都能够产生巨型公司。

在能源领域,也存在先进制造出海的可能性。

当前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风电、新能源汽车还是电池,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必将在当前中国经济缺乏新动能的背景下,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但我认为,市场可能不会给予这些公司巨大的想象空间,

因为技术的迭代速度快,且可能面临被其他技术迭代的风险。

因此,我相对更看好信息领域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发展空间远远

不止于现在的几倍

问:您之前也提到,“双碳”目标近年来非常热门。我知道您之前已经投资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公司,这也是您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能否分享一下您对这一领域投资机会的理解?

吴圣涛:关于双碳问题,首先为什么我们要去做这件事情?

这应该与当前的国际环境相关。

在许多领域,我们都受到了限制和排挤。

然而,在双碳领域,达成共识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

第二点是,该领域的产业规模极为庞大。

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的发展空间远远不是现有的几倍,可能是几十倍的增长。

这意味着整个领域的市场潜力和产业规模都是巨大的。

第三点,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在过去四五年的时间里,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新能源汽车等方面,

我们的技术都相对领先,并且技术迭代的速度超过了国际社会。

这表明我们很少受限于国际制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双碳目标,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将更大。

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寻找新产业动能的时期,

我相信双碳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所以,这个领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新能源领域的

技术不确定性

问:您刚才提到,在双碳领域,我们在多个技术赛道上似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包括风电、锂电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等。在这些领域中,您认为我们的优势在哪些方面更为明显,或者您个人更关注哪些方面?

此外,过去几年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您认为,这些公司是否还需要经历一段调整期,还是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企业开始跑出来的迹象?

吴圣涛:从投资的维度来看,我们大约在2022年时,已经从投资配置的角度,减少了对这些领域的投资。

主要原因就是产能供给过剩,

无论是在风电、锂电设备、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个挑战,即新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当时,大家都在关注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

比如在光伏领域,PERC往钙钛矿去转变,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过去两三年,这些领域可能经历了一轮比较大幅度的调整。

但这并不妨碍未来这些领域中一定会出现新的技术。

一旦这些新技术成熟,它们将重新定义市场,为拥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公司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需要边走边看。

至少在目前阶段,我们也难以做出非常明确的判断。

- 结语-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客户服务系统登录提示:

为了便于持有本公司基金产品的客户及时获得信息披露,关于微信公众号端的产品信息披露特做如下提示: 

首次登入用户名是您的证件号码,初始密码是您的证件号码后六位,登入成功后可以在客户服务系统查询您所持有的产品净值及相关信披报告。

2、登陆后请及时修改密码并妥善保管密码在使用过程中如有相关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司客户经理,或者通过我司客户服务电话:4008201077联系我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