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投资中的牛顿第一定律︱投资道

重阳资产

关注

图文来源/ 微信公众号【 他山之石观投资 】

作者/ Saint Paul

惯性的力量

惯性的力量当然有好的一面。一个优秀,被低估的企业在市场的发展,价值会被不断认可,我们也可以叫它“复利增长“。复利的力量是伟大的。

当以合理的价格投资到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由优秀管理层管理的卓越企业,利润和股价可以随着公司的成长而复利增长。在这种企业惯性的力量推动下,投资者所需要做的是长期持有,不要让自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打断这种增长。许多国内外优秀的投资者都倾向于这样的做法。

惯性对投资者的长期结果。频繁的外部力量会破坏增长的趋势。

你是不是会遇到一些投资者,埋怨自己亏损的原因是操作太冲动,没有管住自己的手,一旦兴奋就狂热的买入卖出。先锋集团和富达投资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持有股票投资超过10年和20年的投资者的表现均优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方面,投资者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追逐业绩、进行择时投资、关注短期会导致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标的,进行错误的操作。

就连牛顿本人,也忍受不住诱惑,加入了1720年代对南海公司泡沫的臭名昭著的投资中。他当然也没有在狂热中取得成功,这让他有了对于投资的名言:“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但不能计算人的疯狂”。

惯性定律在长期投资领域找到了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通过坚持投资惯性定律,投资者可以利用复利的力量,渡过市场波动,创造长期收益。

Bill Ackman在潘兴广场2024年报中提到:

在买入/卖出持股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摩擦成本。要想成功地成为大量持股的短期交易者,我们就必须成功地根据宏观事件估计股票价格会下跌多少,然后准确地预测我们会以什么价格回购该头寸。虽然我们对宏观风险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准确的,但我们不能期望总是正确的。而且,即使我们的宏观评估是正确的,股市和个股对这些事件的反应如何,持续多久,也是不可知的。一个短期的交易计划可能会使我们避免一个小的损失,但却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即错过此后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我们不会对长期持有的股票进行频繁交易。

还有一种投资的现象,我们想讨论更多一些。

“ 惯性 ”的另一面

惯性的英文是Inertia。这个词还有另一个释义:

惰性

下面这种人相信你碰到过:

想过认真买入一个股票,但是前怕狼后怕虎,犹豫再三,最后标的价格上涨,最后导致错过买入机会。

想过认真卖出一个标的,但是前怕狼后怕虎,犹豫再三,最后标的价格下跌,最后导致错过卖出机会。

戴尔·卡内基曾经说过:“惰性会滋生怀疑和恐惧。行动会带来信心和勇气。”这种情绪与投资者的惰性有很多共性。在投资中,惰性意味着在投资领域犹豫不决、拖延或保持不变的倾向。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计划做投资,并为自己设计了宏伟的目标。但是,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充满各种选择、需要大量分析工作和对投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的泥潭中。

这种行为由多种因素影响:恐惧或害怕做出错误决定,对财务问题困惑,或者缺乏投资知识。这些原因往往导致投资计划停留在纸面上,但从未进入实施阶段。其中“恐惧”是最大的罪魁祸首。投资者通常会存在对损失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失败的恐惧,最重要的是对变化的恐惧。

恐惧在投资行为中的作用

恐惧在投资者旅程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新投资者往往被市场的复杂性、时机考虑和对市场心理的理解所淹没。那些持有大笔资金的人可能会担心在动荡的股市中会出现严重亏损。过去市场崩溃或衰退的经历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恐惧,会带来两个可能的后果:

1、投资者选择自己熟悉或保守的投资工具。

2、投资者跟随大众,选择大家都选择的投资标的。

这种恐惧灌输了一种信念,即过去的表现代表着未来的回报,这种观念往往会导致误导性的投资决策。过去的表现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这种想法,最容易带来的结果,或者导致投资者不敢或不想操作,或者让投资者陷入“羊群效应”。

投资就像学习一项新技能。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知识,避免重蹈覆辙。此外,投资者惰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挫折后的放弃倾向。这种习惯必须被愿意承担有计划的风险所取代,这对金融增长至关重要。

克服投资者惰性的方法

类似牛顿第一定律,惰性需要由比惰性本身更强的力或推力打破的。投资者惰性也需要干预,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与其他工作一样,投资者最有效的驱动因素是设定目标。一旦你设定了目标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就会有具体的计划。而且设定的目标不应该是虚无缥缈的“实现财富自由”,或者没有结合办法的“净值上涨50%”,而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限时的和有形的。

另外,打破惰性循环需要自我激励、从错误中学习的承诺以及承担经过深思熟虑的风险的意愿。

ROI的新应用

还有一些投资人,打着“在能力圈内投资”,“长期投资”的名号。但是,他们却放弃学习,固守在原有的知识框架内,不求改善,仿佛沾沾自喜、闭关锁国的大清皇帝。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指标:ROI。但是,这里说的是惰性回报率(Return on Inertia):也就是什么都不做的代价。

我们都熟悉投资回报率(ROI)的概念。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即企业从一项投资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

而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也应该考虑惯性回报率,尤其是在技术领域或其他快速变化领域的投资。

埃隆·马斯克在一场 TED 访谈中提到:

‘人们以为技术会自动改进,他们错了。技术不会自动改善。只有在很多人非常努力地工作,让它变得更好的情况下,技术才会改善。实际上,我认为,技术会自行退化。不妨看看像古埃及这样的伟大文明,他们能够建金字塔,但现在他们已经忘记了该怎么建了。然后是罗马人,他们造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渡槽。但现在他们也忘了怎么做。’

复利的伟大体现在了另一面。

一项新技术会带来什么好处,还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这些对投资者而言,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技术恐惧是真实存在的。新技术可能很难学习,很难实施,而且购买成本很高。

你可以计算出一款新软件相对于其可能产生的额外收入的成本。但好处或相关业务的拖累又如何计算呢?有多少员工时间会浪费在破坏性的、失去机会的做法上?新的收入来源将从何而来?如何简化服务?成本/效益分析并不总是清晰的。

惰性在科技领域就是固步自封,有时坚持现状会让企业陷入困境。当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时,企业保持原来的模式,会导致停滞不前。最终,客户会离开了,业务会过时。

惰性回报率:不做为的代价,最终会付出代价。这种形式的ROI一定是负的。

躲在自己的舒适圈,不去改变,是科技企业和投资者需要抵制的模式。有时,采用新的做法,迅速失败,并在未来吸取教训,也同样有价值。失败可能很可怕,但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世界里,失败有时是必要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