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J曲线效应”:理解股市利好的应有姿势

相聚资本

关注

2005年,由夏雨李冰冰等人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独自等待》上映,很多人喜欢上了默默等待爱情到来的陈文。正如电影所言,爱情需要Waiting,任何丰收与美好,都需要Waiting。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做“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大意是指本币贬值后贸易收支改善所出现的时滞现象。宏观经济领域之外,“J曲线效应”还广泛存在于个体成长、企业管理、体育竞技、资本市场等方面。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孙悟空的降妖除魔、猪八戒的嬉笑怒骂;了解了“J曲线效应”就会明白,为什么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个都不能少。

1

宏观经济学中,货币贬值的效应时滞可以用“J曲线”来描述。“J曲线效应”指的是,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该国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使得贸易收入增加、支出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在上图中,假设于t时起实施货币贬值,但贬值往往并不会马上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善,反而会引起贸易收支一段时间的恶化,t′时点后才逐渐恢复并掉头上升。

“J曲线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从货币贬值到贸易差额改善之间存在的几种时滞所致。包括认识时滞、生成时滞、决策时滞、交货时滞等,即增加的出口商品运送到国外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正是由于这些时滞的存在,在货币贬值初期,贬值国的商品的出口价格降低而出口数量没有同步增加,外汇收入的减少使国际收支反而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货币贬值引起的出口价格降低导致出口数量更大幅度地上升,贬值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才能得以改善。

J曲线反映了企业(或者说市场)对于政策的反应过程,任何的调整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变化的发生。体量越大,调整难度越大,时间越久。

由图可见,J曲线中的t到t′这一时期,是一段情况走弱变差的阶段。可能从图上看不出什么,但在实际中,这是一段痛苦的、充满折磨的过程。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转型会带来企业绩效的短暂降低,原因是在新思想、新方法引入后,从管理层到员工都需要学习适应,企业自身的运转也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频道,这个过程中,集体有所疑惑很正常,工作暂时陷入停滞甚至混乱也不难理解。对于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的组织,其绩效会在短期内下降,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是“挫伤期”。

很多人都知道苏炳添“换脚起跑”的故事。为了跑出更好的成绩,苏炳添决心改掉多年的起跑习惯,但换脚后,他一开始连怎么发力都不会了,就像崩溃的电脑系统,需要从0开始建立一套新的系统。换脚后第一场比赛,苏炳添成绩很不理想,他甚至也想过退役。可见,即便是强大如苏神,在转型的阵痛面前,也一度显得无力。

国际政治学专家布雷默博士的观点是,任何改变或者新的方法手段在一开始并不会产生什么好的结果,因为原有的平衡会被打破,出现不和谐甚至动荡。在搞活经济后,即沿着(J曲线)横轴往右走一段,结果并非繁荣发展,可能是一定程度上的衰退。

2

t到t′,是任何个人与组织发展前行的必经之路。

任何技能的培养、形成、发展,以及能达到的水准,都遵循这一个规律。有过竞技体育训练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学习一个新技术时很快,天赋出众者很容易就来到一个较好的水平。但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即便训练再努力、再刻苦,也很难超过原有水平。怎么办?很可能是方法的天花板,要想进步只能改变方法。改了方法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水平后退,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方法不对?还是说不适合这个方法?

经过长时间反复枯燥、竭尽全力的训练之后,苏炳添的换脚起跑才开始变得顺畅、迅速,新的技术体系终于初见成效。于是我们看到了东京奥运会上,以百米9秒83刷新亚洲纪录的苏神。坚持过低谷期后,就会发现柳暗花明。技术水平很快迎头追上,并来到一个更高的水准。这背后就是J曲线效应。

人性总是期望提出措施后,变化就能立即完成,因为投入就应该有回报。但需要看到的是,投入有回报不假,但获得回报却需要等待。尤其是对于那些几千人、几万人的超级大的企业,转型是一个非常漫长、非常艰辛的过程。

布雷默也强调,首先是改变现状,坚持好的方向是一本万利的事情,长期收益很大;第二,据他的研究,今天我们看到的发展很好的国家,无一例外都走过了J曲线。

一个人,一个组织,短期的表现好坏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政策的效果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只看当下只顾眼前,只能适得其反。因为一个好的政策,如果能实现短平快和立竿见影,那从长远来看可能作用并不大。毕竟,很难有一项政策既考虑长远,又兼顾当下。对我们而言,追求长远远比当下更重要。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转型升级时期,不论是产能过剩还是房地产库存积压,都是转型过程中经济滞后的体现。而要想解决短期问题,就必须着眼长远,最终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3

说到这里,大概就能知道,为什么接二连三的政策利好,股市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持久且强烈?

对,很简单,政策的效果对股市的影响存在滞后性。

政策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进而体现出效果。

现在我们看到,央行年内二度全面降准,并超额续作MLF,不仅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并且在当前非政府部门融资需求仍相对偏弱环境下,起到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宽信用的作用。

上个月末,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证监会已出台并落地分红与减持“挂钩”政策,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拟进一步对不分红或分红少的公司加强制度约束督促分红,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紧锣密鼓地推出。

随着在再融资、IPO、减持等方面规模连续收窄,当前A股的资金供需格局已明显改善。

同时,8月数据显示国内基本面已经呈现出回暖趋势,政策的效果正逐渐显现。往后看,随着政策力度继续加大,经济有望进一步上行,政策效果逐步得到验证,市场信心进一步得到恢复。

这都在说明,对于不断给出的政策利好,股市已经进入到“J曲线”中的上升阶段。

随着股票市场走过t到t′,那么利好的力量会得到加强,且持续时间会大超预期。

4

近期的消极因素与远期的积极因素的组合,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用J曲线进行描述。

在看到光明前,会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或者说是“隧道口的黑暗”,这个时候不仅可能什么看不到效果,甚至比之前更糟。

就像在跑步初期,脚步越来越沉,越来越觉得呼吸不畅,身体里停下来的呼声越发响亮;但当撑过最难的一段,脚步不再沉重,呼吸也开始恢复,更奇妙的是,随着多巴胺的积累,你开始享受跑步,享受距离带来的愉悦。

只有一直坚持下去,才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市场不会在已经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时就发生反转,它会依旧在一片漆黑中。在此之前,需要明白,不仅要有打破边界的跳跃的勇气,还要有忍受折磨、在苦难中打磨提升的信念,唯有如此,才能从低谷中走出来,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完成跨越边界和界限的“出埃及”。

有人曾问苏炳添,(换起跑脚)是不是疯了?苏炳添的回答是:“如果我不尝试着去改变自己,去探察自己的极限,那才是真的疯了。”

如果因为暂时的不顺,就放弃未来可期的投资机会,那一定是投资路上最大的灾难。

主要参考资料

《国际经济学》,梁军 马宁 赵效娟

《硅谷来信2•谷歌方法论》 吴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