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元认知的5种能力,你有几种?︱方法论

重阳资产

关注

图文来源/ 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作者/ 艾菲,思考力发展专家、思考力畅销书《直击本质》作者、“樊登读书”APP“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以我们自身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活动。

简单说就是:对于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

 01

现在,如果我让你把一个正方形进行四等分,然后给出不少于五种等分的解法,你会怎么做?

一般人想的都是这道题到底应该怎么解,然后就会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解法:

但是,迄今为止,他们只给出了四种解法,并未给出第五种解法。

如果这道题出给一个元认知程度高的人呢?Ta会怎么解?

一开始,Ta可能也会这样解,但与此同时,Ta会在解题过程中,再做另一件事 - 观察自己究竟是怎么解题的,以及在解题中是如何思考的。

比如,在这个过程中,Ta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似乎一直都围绕着“直线”在进行,因此给出的解法也都是"直线式"的解法。

当有了这个认知后,Ta就会想出更多的解法,比如用曲线、不规则曲线、不规则线段等去进行切分,从而想出第五种解法、第六种解法......

发现自己在思考过程中一直用的都是直线,这就是元认知在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元认知是一种能让我们提升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并更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元认知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它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往往会通过5种形式表现出来,分别是:筹划,选择,联系,调整和追踪能力。

想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可以从这五种能力入手。

 02

元认知能力之一是筹划。

不论是做工作安排、管理项目、完成学习目标,我们都会要做一件事:做计划。

在这里,就涉及到第一个元认知能力 - 统筹能力。

筹划,说的是对于路径的确定。

以学习为例:

“统筹”元认知强的人,不会仅仅停留在学了多少内容本身,而是会同时去做“在学习新知识理论的过程中,我的学习结果有效吗?”

“在学习新知识理论的过程中,我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可能是最有效的路径?”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学习同时,Ta还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本身进行一定的思考和认知。

然后,根据这些,Ta会推理出自己必须做的事情,以及实现它们的路径,从而制定出更贴近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还能不断改进和迭代这个学习计划,让它变得越来越有效。

这种学习计划,显然比那种“假大空”的学习计划更加有效,也更容易落地。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统筹"元认知能力呢?

在具体工作和学习中,按照我在上面所做的自我提问进行训练,不断强化,形成习惯。

比如:如果我们要带领团队去完成一个项目,这时,我们不仅要关注项目做到了哪里?在项目中还有哪些资源没有到位?项目中可能的风险是什么?我该如何安排其他部门的配合?等。

同时,我们还要对“在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在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的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针对我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怎样去做对我来说可能是更有效的路径?”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认知。

这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对"统筹"元认知能力的训练。

因为元认知不是知识,而是能力。这就像是训练自己的肌肉,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力量训练,我们的肌肉才能变大变强。

03

元认知能力之二是选择。

不论是做计划、做研究,还是写报告,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困扰:无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选择以形成计划、研究、报告。

在这里,就涉及到第二个元认知能力 - 选择能力。

选择,说的是“找出关键”,指的是能在杂乱无章的资料中筛选出最为关键的要素和信息。

元认知比较强的人,总是能在正在看的资料、信息,正在进行的工作中,筛选出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信息,抓到重点。

相反,元认知比较弱的人,则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看见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信息似乎都很重要,似乎每样都要学,他们无法做出合适的有价值的取舍。

这让他们很快就被各种信息和细节淹没,最终在海量的信息中望而却步。

在学生时代,我们在做作业或考试前,老师都会帮助我们划重点,因此很多人也就失去了训练“选择”这一元认知能力的机会。

现在,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在“选择”上的元认知能力呢?

方法一:思维导图法

把你读的每一本书都浓缩为一张思维导图。这个浓缩的过程就是在训练你抓重点的能力,也就是“选择”的元认知能力。

同时,你还得能够通过这张浓缩后的思维导图还原出书中的其它内容。在这样一种训练下,你会慢慢理解到为什么有些知识是重点,而有些却不是。

当然,最开始如果直接把一本书变成思维导图并非易事,所以你可以先从完成某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开始。

方法二:提炼主旨法

这是我们小时候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经常做的事情,把你看到的一个段落、一篇文章概括为一句话,用这一句话表达其主旨/中心思想。

这些训练的目的都在于让我们有意识地在各种信息中重抓住关键、抓住重点,从而提升自己的“选择”元认知能力。

 04

元认知能力之三是联系。

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寻找关联”,从而可以不断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新方法与旧方法、新理论与旧理论之间的关联,然后用新知识、新方法与新理论把已知的内容联系起来,并有所创造。

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就是联系。

比如,从围棋的复盘中联系到工作中的复盘,从而提出复盘学习法。

“联系”元认知能力弱的人,只是将新知识不停填入大脑中,却不知道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知道新学知识和自己原有知识的联系。

更不会将新知识与自己的原有经验、现有技能进行结合。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联系"元认知能力呢?

联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新瓶装旧酒,一种是旧瓶装新酒。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联系能力,我推荐去做以下两件事:

1、大胆比喻,比喻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

当我们学习新事物时,试着把新学的知识用过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比喻。

这时候就是在旧瓶装新酒,因为是在用过往的东西来比喻新学的事物。这样一来,你就能够锻炼自己的“联系”元认知能力。 

2、试着用新学的知识重新解释你已有的生活。

比如:以往你是在用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遇到的困扰,但如果你开始学习社会学,对于同样的困扰,你就可以试着用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

这时你就是在新瓶装旧酒,因为你用新的角度来解释你过往的东西。这样一来,你就能够锻炼到自己的“联系”元认知能力。

05

元认知能力之四是调整。

调整,就是“弄清区别”。

原先,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在用我们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随着成长,我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这时,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的与新学到的之间有什么差别?

我们如何去调整,甚至是删减不需要的过去的某些知识和经验?

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我们是一直不断的向前,一直不断的在迭代。

对“调整”元认知能力强的人,他们能够发现其中的区别,并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抛弃无效的,强化有效的,就像一个能够随时清空自己、腾出位置的杯子。

相反,“调整”元认知能力弱的人,则往往无法发现新知识、新理论、新经验与旧知识、旧理论、旧经验的区别,时常会陷入表面文字的障碍中。

从而也无法对知识、理论和经验进行调整和一定的删除,最终会导致他们大脑中存在着许多个令他们觉得相互冲突的知识、理论和经验,同时还难以融合。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调整”元认知能力呢?

方法一:试着把看似彼此矛盾的知识、理论、经验拿出来,找找它们之间可以调和的部分。

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大丈夫不拘小节”的说法,乍一看,截然相反,那么怎样才能这两种说法都能说得通且不矛盾呢?

通过尝试去调和许多“截然相反”的知识,可以训练我们对知识、理论、经验间区别的观察与理解,从而提高“调整”元认知能力。

方法二:试着在相似的知识、理论或经验中寻找差异,这就像在各种近义词中明确其差别。

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长得漂亮会有非常多的形容词,这些词可以说都有近义的感觉,那么这些不同的词之间又有什么细微差别呢?究竟是形容的细节不同?还是形容对象的年龄不同?  

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在“调整”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06

元认知能力之五是追踪。

追踪,就是“灵活应用”。

“追踪”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学习、工作和实践过程中会找出所学知识、理论、方法和经验的边界、局限和适用范围,并在恰当的时候活用它们。

相反,“追踪”元认知能力弱的人,往往会将各种知识、理论、方法和经验张冠李戴,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生搬硬套,如果遇到的情况稍有变化他们便不知所措。

这里涉及到的差异便是元认知能力中的追踪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追踪”元认知能力呢?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追踪元认知,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去批评自己所学的知识。

真理是越辩越明,“辩”就是我反对、我不认同,并给出分析,然后对这一分析再给出反驳。

在一来一回之中,我们对于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边界就会逐渐清晰起来,也就越来越知道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到底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该用?

通过不断的训练,我们在“追踪”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最后的话

元认知是能力,不是知识。能力的提升更注重练习,所以就需要我们真正的动起来、练起来。

不仅是头脑动起来,还要把所学在生活中用起来。

慢慢的,我们的元认知“肌肉”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