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徐小平说:所有最成功的创业团队,都是天然形成的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徐小平说:所有创业团队,所有最成功的创业团队,都是天然形成的

1998年秋天,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曾李青、徐晨晔、陈一丹合资注册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他们五人组合,共同经历了腾讯由一只“企鹅”成长为一个帝国的过程,且在过程中保持了超级稳定的关系。

在五人之中,张志东、徐晨晔是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陈一丹与马化腾的同学缘分更深,两人是深圳中学的同学,前者后来也就读于深圳大学。而曾李青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徐晨晔是深圳数据局的同事。

很多人以为3W咖啡馆的初衷,是让创业者相互认识或寻找到合作伙伴,许单单一口否认:“创业合伙人如果是先有了创业的想法,然后带着这个目的和另外一个人谈,之前并不认识,可能是在一个大会上认识,或者是在咖啡馆认识,大家都只是为了创业,我认为这是以利相交,这样的创业合伙人是很不靠谱的。”

3W咖啡兼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本身就是一位创业者,而且每天看各类创业者在自己的咖啡馆里聊创业,对于为何选择熟悉的人作为创业伙伴,也颇有感悟:“创业的合伙人在一起待的时间要远远长于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而且两个人之间,需要更加的坦诚,因为要面对无数的问题,也面临利益。所以如果创业合伙人之间坦诚度、信任度不够的话,未来遇到风险时,比如遇到压力、遇到没有钱、遇到分歧、遇到利益等很多很多困难的时候,这几个创始人要比夫妻感情还牢固,才能走向未来。”

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坚决反对:“找公司合伙人,不要找一个班的同学,你会的他也会,你不会的他也不会,这是败笔。做合伙人最重要的是要互补,这才是一个好的合作基础。我老婆是海归,我是土鳖,她从西方来,我从西北来,所以,完全不一样,我们就互相看对方的长处。”

虽然潘石屹与张欣间的互补,不同于一般创业企业合伙人的互补,毕竟人家还兼有夫妻的身份。但是,不可否认,潘石屹的说法不无道理。

潘石屹所说,大家志同道合,却可能因过于相似,无法顾及创业涉及的既庞杂又广泛的方方面面。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软肋。

而创业却不允许你有软肋,如果大家的软肋一致,而优势相同的话,即使优势再“优”,也无法产生1+1>2的结果。比如,大家都擅长技术,谁去做市场?大家都擅长做市场,谁又去做技术?

对于创业团队之间的关系,徐小平认为要做到“互相认同、互相欣赏,还有互补”。

今天荣登中国首富“宝座”、光芒四射的马云,真的就是360度无死角的偶像?敢于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的他,本科专业其实是英语,恰恰对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并不精通。虽然马云不懂技术,也不懂互联网,但是他的17位合伙人中,不乏技术高手、市场高手、运营高手,这就是阿里巴巴团队中合伙人之间的互补。

当年蔡崇信身为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管,拿着70万美元的年薪,不顾家人和怀孕妻子的反对,投奔马云,只拿500元的月薪,凭的是何种豪气?

当然,现在阿里巴巴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他的身价已经飙升至几十亿美元。话说回来,当初蔡崇信选择和马云一起创业,不是马云百般劝说才促成的。换句话说,蔡崇信不是马云拉来的,而是他“自投罗网”。

1999年5月,蔡崇信因为公司寻找投资项目来到杭州,见到马云。当时,马云甚至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只有一个上线刚刚几个月的网站——阿里巴巴。和马云见面时,他被马云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马云向蔡崇信坦陈了自己“芝麻开门”的梦想,自己要做全球最佳B2B:“我们拥有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工厂资源,我如何帮助内地工厂接触到西方世界呢?”虽然欣赏马云的个性,但还不足以感召蔡崇信。而后,蔡崇信在参观阿里巴巴时所见到的情景,才促使他最终下决心“上贼船”。他看到房间里黑压压坐着20多个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疯子”在那里喊叫着、欢笑着,仿佛一个吃大锅饭的大家庭。

几次接触后,蔡崇信被马云这位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和阿里巴巴这个充满冒险精神的团队深深吸引和折服,便向马云毛遂自荐,愿意辞职加入阿里巴巴团队。

比如说创立新东方时,俞敏洪会管理;徐小平管媒体,做出国留学咨询;王强基础硬,管教学,负责出国考试培训。他们在精神层面和业务层面都是极其完美的互补,同时又是北大的好朋友。

因为互补,徐小平在离开新东方后,成立真格基金时仍然选择和王强合作。与徐小平充满激情、喜欢谈战略相比,王强显得冷静很多,读书量惊人,是新东方创始人中最不愿意接受励志教育的一位。

或许是出自新东方的缘故,徐小平在在线教育投资方面,极为热心。以下是他投资过的11家在线教育企业:拓词、超级课程表、我赢职场、一起作业网、91外教网、51Talk、时差网、第九课堂、八迪动漫单词、过来人公开课和聪明多。

2004年6月,蔡文胜一人从福建北上北京创业,边创业边寻找合伙人:“我招的第一个员工是一个财务,现在还在我的公司,一开始我就觉得要补充财务的队伍。还有,我不是技术高手,所以我需要一个技术方面的能手,我就从武汉招了在网上认识的一个人,就成为我的首席技术官,后面随着发展,我觉得慢慢要有国际化的思维,所以就招了黄明明,他现在是一个天使投资人,从这点来讲,我觉得你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哪些方面你是做不好的,必须要找到合适的人。”

和熟悉的人、互补的人一起创业的成功概率只是更大而已,绝对不是保证你的企业长命百岁的灵丹妙药。

对于选择创业合伙人,什么是合适的人,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来没有能够照本宣科、拿来就用的标准。反正,就是要打造一个互相信任、能力互补的利益和情感共同体。

经历了徐小平和王强的离开,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已经认清了现实,连连感叹:“找合伙人越来越难,创业要靠自己摸索。”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甚至感叹:“创业找合伙人比找老婆还难!”

徐小平说:“所有的创业团队,所有最成功的创业团队,都是天然形成的。他是你的人生资源的总和。比如有人问我怎么找一个合伙人,我说合伙人不是找来的,是召唤来的,是感召来的,他们是天生在一起的。”

冯仑曾经在《野蛮生长》中这样形容“中国合伙人”的模式,“我们这些合伙人一开始合作的基础不是钱,而是大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与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不同,创业合伙人的使命不是出卖能力换取薪水,而是与你一起卖命打江山,可以在你钱包空空时倾囊而出,也可以在深陷危机时与你荣辱与共,更可以在你迷茫无助时指点迷津。这样的团队结合中,固然有经济利益的成分,更有凝聚的亲情、友情与责任,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往往更强大、更持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离不弃,才能成为一体。也就是蔡文胜口中的“氛围更像一个家庭”。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