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和聚投资:经济全面重启在即 科技股的三个细分领域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来源: 北京和聚投资

本文摘自北京和聚投资最新内部路演文字纪要。

我们今天汇报的主题是“聚焦经济重启”。回顾今年以来整个资本市场的变化,如果只提炼一个词,那就是疫情。从春节开始直到今天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疫情的变化会对整个资本市场,包括我们的投资选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过去四五个月疫情的爆发造成了社交的隔离、生产的停滞,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导致经济下滑,预期收入的降低等等。这些因素其实在股票市场上面也有了充分的反应,造成了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重启之后,有很多东西跟疫情之前是不一样的,包括流动性环境,未来的经济结构,也包括我们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我们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基于这种变化,未来在投资上会有哪些机会?

宏观方向:经济全面重启在即

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大幅波动

回顾一下宏观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表现。中国GDP走势今年一季度有大幅下滑,美国、欧洲因为疫情发生的晚,还没有完全反映出来,后面的曲线变化可能跟中国类似。同时在资本市场,伴随的是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大部分都是下跌的。我们看到GDP增速在往下掉,曲线很难看,同时资本市场也已经给出了答案。

未来中美两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把中美的两国资本市场展开可以看到深成指上证指数表现要更好,纳斯达克道琼斯指数的表现要更好。这也反映了大家对整个经济结构变化的预期,或者一种趋同的认知:相对来说偏科技类或者偏成长性的更多受到投资者的认同或者关注,周期类行业短期还是受到一定的压制。

全球经济重启正在进行中

未来看,首先我们还是要关注经济重启的节奏,而决定经济重启节奏的是疫情的变化。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现在处于高位企稳的状态。如果从不同地区来看的话,现在欧洲的数据已经开始下降,主要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陆续恢复经济。美国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控制,下一步经济重启也在计划当中。

当然对疫情我们始终抱有敬畏之心,我们很难准确预测疫情的发展状况。作为投资管理人,我们更多要做好各种应对的方案,在疫情演进的不同情景下相应做好对板块的选择、仓位及对冲选择。

在医药领域有几个点我们需要关注:第一,我们会关注新冠病毒快速检验的试剂是不是有突破性的进展,快速检验对疫情控制至关重要,也是比较现实的选项。第二是特效药,第三是疫苗,当然后面两个可能周期会相对更长一些,但这三个要素是改变疫情节奏的关键点。

国内已率先启动,需求稳步修复

回到国内,4月份开始,工业生产和恢复相对比较理想,从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指标来看,都是同比正增长,消费端也有所恢复,但比之前市场预期可能会偏弱一些,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报复性消费。其中跟居民的收入预期相关,也包括现在整个消费习惯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还是偏弱一些。

展望未来一个季度,工业生产还在加速恢复当中,基建在发力,不管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投资力度都非常强。在工业端我们相对乐观一些,消费端必选消费品基本面比较稳定,耐用消费品目前是正常的恢复,还没有报复性的反弹。

出口相对比较谨慎。4月、5月出口数据还可以。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没有完全反映。第一,现在出口数据反映的是疫情之前的海外订单,也就是说在4、5月,我们的生产企业一直在生产疫情之前的存量订单。但疫情造成国与国之间的隔离,使得新增订单尤其海外的新增订单已经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可能会在三季度在生产端和出口端体现出来,这是我们相对谨慎的一个理由。第二,地缘博弈的角度,包括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的角度来看,在较长周期出口可能会面临到持续的压力。

综合三驾马车来看,我们的投资研究方向会聚焦于内需为主。

当前资本市场处于政策宽松周期

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从目前阶段来看,资本市场正处于在历史上政策相对宽松,而且改革预期非常强烈的时期。回顾过去10年间整个证券市场监管大的周期变化。在2015年之前,证券市场的政策相对是比较宽松的,鼓励创新,当然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随后是股灾时期的强监管。2017年之后,直到2019年底,资本市场的政策是相对比较紧的,又叠加18、19年整个宏观去杠杆的因素,从股票市场的反应是对确定性的追逐和热捧,部分偏成长类的标的估值被杀的比较厉害,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化。

2020年开始,我们看到一些新的变化,各种改革政策不断的落地,包括科创板,减持规则、再融资规则、新三板创业板的改革退市政策等等,都在明显的加速推进。目前资本市场的环境处于一个比较非常宽松的窗口期,应该是股票市场可以相对乐观的一个理由。

行业方向:科技股的三个细分领域

科技股景气周期持续

具体到行业上我们相对看好大科技板块。科技是新基建的核心领域,而且正面临三大周期叠加所带来的景气度持续向上的过程。

技术周期。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技术驱动、技术引领。过去10年间,比较大的科技进步是通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机会。站在当前时点,5G的推出又会是一次新的技术进步。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技术周期的变化,过去10年间整个光伏发电的成本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有了巨大的下降,现在已经接近于煤炭发电的成本。再往后看,我们又看到了光伏进步的可能,这都是在科技领域技术进步的周期体现。

经济周期,首先一个观点是科技是新基建的内容,在经济上有逆周期属性,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较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提出要发展新基建,钱往哪花?其实是往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去。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国外是一样。

第三个周期是资本周期,科技是非常依赖于直接融资的领域,每一轮科技发展的资金支持更多来自于此。国内从2019年以来,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的改革,以及未来红筹股的回归等等,带动了整个投融资市场的活跃。

投资机会1:5G的中后周期

从5G的全产业链来看,前期的主设备的投入现在正在进行中。有了主设备就相当于有了高速公路,后面要重点关注的是应用端发展速度,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加速了业态的发展。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视频路演,也是疫情之后在线业态的发展。在业态发展的背后,需要有硬件设备的支撑。需要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接收这些信息,进行信息处理,保障视频不要有时延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持续投资。基于此,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5G带来的业态变化,以及业态变化之后,带动相关硬件软件行业的机会,而且这种行业机会属于爆发式增长的状态。

投资机会2:信创产业

信创产业,或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国产化。计算机的软硬件行业在过去10年没有出现过大公司,或者没有出现过很好的投资机会,为什么?之前这个领域一直被国外的厂商所垄断,这造成一个结果。虽然在过去10年之间行业非常好,但是国内厂商其实没有享受到行业的红利。站在目前时点,整条产业链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国产化替代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高的要求。

过去一段时间去全球化是一个很热的名词,我们更多的担心中国的一些产业链优势领域会不会被转移出去。但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还有很多领域是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的,我们自身的产业链也有安全性的需求在,计算机产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产化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进展,未来一段时间,很多领域开始启动招投标,包括电信、能源、金融等一些大的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产公司的身影,而且这只是刚刚开始。

未来信创领域会跟其他的行业一样。当前在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接下来是从1到X的变化。

我们看到已经有一批公司开始展现出竞争力,产品性能的迭代在增强。而且有了业主方的支持,帮助国产化设备在提升性能、提升服务,相关公司进入到了良性的循环中。

投资机会3:新能源

新能源主要有两个细分板块,一个新能源发电,一个新能源车

新能源发电现在已经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产业方向,光伏产品性能已是全球领先。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还有技术进步的空间,光伏异质结电池等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发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而且打开了理论下降的空间,它会越来越接近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未来随着储能成本的下降,会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的痛点。以前储能成本很高,现在成本也在大幅下降,以后风光储氢的结合,可能是一种能源形式,而且渗透率会大幅提升。

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看到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过程当中。特斯拉已经在中高端车上证明了产品的竞争力。未来有没有一种电池,安全性又好、成本又低,在中低端车上能够实现电动车与传统车的平价,或者说展现竞争力?目前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努力的方向以及阶段性的成果,所以在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是一个大概率的,而且是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

行业方向:科技范畴之外的三大方向

关注要点1:价值重估机会

周期短期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的压制,整体宏观需求在托底过程当中,增速不会很高,但我们看到几点变化。

一是需求端的变化。需求端的下滑是有一个边界的,从4月份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数据看,生产已经在快速恢复,需求端的边际变化正在发生。

二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传统周期性板块的行业增速并不是非常高,但是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国内的这些龙头周期性公司展现出来非常稳定的roe水平。从过去一季度的数据已经能够看出来,之前大家不太关注的像煤炭、发电、水泥,包括机械公司盈利的稳定性非常强,即使在疫情的考验下,毛利水平也非常的理想。

第三个变化是股价。从市盈率和市净率角两个角度来看,目前传统行业整体都处于历史上非常低的估值水平,安全边际相对比较高。

后面一旦有对宏观的预期修复,这些股票估值的弹性是很大的。

关注要点2:港股

对港股重点看两个维度:一个是低估值,一个是稀缺性。港股中有一批偏周期类、制造类的公司现在在以极低的市净率水平在交易,这些公司是有价值的,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现在港股上一批国企公司在回购股票或者大股东在增持,这表明了产业资本的态度。另外一个维度是港股有一些稀缺性标的,包括像一些科技类公司,因为股权结构问题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其中的龙头公司值得关注。

关注要点3:定增市场

最后是定增市场的机会。在再融资新政出台之后,我们认为今年在定增市场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达到甚至创下历史新高。如果我们看好的重点公司在定增市场上出现了折价拿到限售股的机会,折扣价格也比较理想的话,这会是相对比较好的一种投资策略。我们同时也会关注市场一些高折价的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