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回炉重造?基金经理们正扎堆逆向转岗研究员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Career In 投行PEVC

近期,基金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人事变动,多名基金经理选择卸任,并转而担任研究员,这一现象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以东吴基金为例,近期宣布了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其中包括东吴新经济混合、东吴阿尔法灵活配置混合等。引人注目的是,丁某和王某这两位基金经理都选择卸任,转而担任公司的高级行业研究员。

这一转变并非常规的职业发展路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基金经理转岗的原因可能包括基金业绩、个人职业规划以及公司业务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随着基金公司考核制度的日益严格,行业内的人才竞争也愈发激烈。

从传统的基金经理成长路径来看,通常是从金融专业毕业生起步,逐步晋升为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最终成为基金经理。然而,近年来,基金经理“逆向”转岗研究员的情况却屡见不鲜。

以丁某为例,他曾任中银基金研究员,2020年加入东吴基金,2021年起管理公募基金。然而,在他管理期间,两只产品的任职回报均不理想,东吴新经济A的任职回报为-69.16%,东吴阿尔法A的任职回报为-53.69%,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后。

与此同时,王某的情况也类似。他曾任中泰证券研究员、上海华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助理,2020年加入东吴基金,2023年1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在他管理的两只产品中,东吴安盈量化A的任职回报为-14.11%,东吴安享量化A的任职回报为-55.45%,后者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几乎垫底。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经理转岗成研究员,很可能是由于业绩不佳。一些连续考核不合格的基金经理,面临“被优化”的风险。同时,也有基金经理可能出于个人职业规划或公司业务调整的考虑而选择转岗。

此外,基金公司考核制度的严格化,也加速了行业内的优胜劣汰。今年以来,因业绩不佳而被迫卸任的基金经理数量有所增加。这不仅体现了基金公司对业绩的严格要求,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但在选择“接棒”基金经理时,公司也应保持谨慎,避免频繁更换对产品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