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基金四月观市:关税冲击下的破局竞速 中国AI崛起与资产新优势

市场资讯
来源:淳厚基金

关税冲击下的破局竞速:中国AI崛起与资产新优势
01
权益市场三月回顾
市场在春节后的快速上涨后,3月呈现震荡走势。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企稳迹象,消费增速环比回暖,PMI持续温和改善,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持续回暖。3月末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总理提到了春节前后的一系列现象级亮点:DeepSeek、哪吒、机器人等,同时表示”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众多参会的跨国企业CEO表示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海外方面,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推出的关税政策给全球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市场陷入避险模式。



02
权益市场四月展望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交互主要表现为“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其他国家赚取美元后购买美国资产”,这一模式现已遇到严重挑战,高额赤字驱动经济也不可持续,特朗普去年在大选中的压倒性胜利也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作为第二任期的特朗普,上台之后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指向美国优先,对于特朗普的政策目标还须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对外关税+对内减税+促进投资”实现“逆差缩减+赤字减少+制造业回流”。全球视角下,北美市场目前确实是最大的统一大市场,全球贸易与北美需求存在较为深度的绑定,但美国在众多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早已不在,离开了制造业美国自己经济也会出现问题。中国的内需市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随着政策对内需重视度的提高,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大市场。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经历过上一轮贸易战,这一次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早有准备,相较于2018年,很多科技产业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本土AI企业通过开源高效模型进一步实现技术平权,不仅打破美国在基础模型领域的垄断壁垒,更以极致的成本效率优势重构全球AI竞争格局,这种底层创新深度提振了中国科技界的信心,也映射到资本市场的信心上。DeepSeek在 3月继续开源一系列技术细节,优化后的H800推理速度超过英伟达官方优化H200推理速度的2倍,达到B200的近8成。相较于美国的算力投资,国内大厂在投资上积极又不失理性,我们对国内AI的发展充满信心,结合目前场景应用放大的能力,中国头部大厂或将在向 AI-agent发展的阶段大放异彩。过去众多全球化的消费品企业,其本质上大部分基于文化自信上的文化输出,近两年我们看到TikTok、Temu这样的app在全球广受欢迎,黑神话悟空、哪吒、LABUBU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产品在海外也异常火爆,其背后的年轻一代企业家不仅具备全球视野,更是充满了自信。我们相信,在中国制造全球输出的同时,中国科技、中国文化的全球化已经开始。
全球避险模式开启后,中国资产也随着出现了调整,但更加确定的政策、微观产业的创新、前沿科技的突破,都使得中国资产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看好调整后市场的机会,微观层面上也更加积极可为。我们会继续以受托人责任为己任,基于产业视角寻找符合时代背景的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力争为持有人创造可持续的回报。



关税预期落地,期待内需政策
03
债券市场三月回顾
3月份资金面边际好转,国有大行净融出逐步改善,价格仍维持高位。月初,公开市场转为净回笼,银行融出继续修复,国有大行净融出水平恢复至2万亿以上,资金面宽松,资金价格明显下降。中旬,央行维持净回笼节奏,资金面均衡,资金价格维持在1.8%附近,部分资金开始抢跑流动性转暖,存单类资产转为下行,1年期国股存单从高点2.03%逐步回落至1.95%。下旬,资金面继续宽松,国有大行净融出恢复至3万亿以上,市场流动性预期继续转暖,1年期限国股存单继续回落7BP。全月1年期股份行存单收益率下行约12BP。
现券市场方面,现券跟随资金情绪同步波动。月初,两会召开,政策符合市场预期,债市表现平平,资金面虽边际好转,但现券市场对资金预期仍然较为谨慎,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中旬,生育补贴政策带动预期向好,债市继续小幅上行,随后资金面延续好转,市场开始抢跑资金预期,现券市场转为下行。下旬,权益市场小幅回落,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叠加资金面继续宽松,现券市场收益率延续下行趋势。全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8BP。



04
债券市场四月展望
资金预期逐步转暖,资金面对长债推动作用逐步转弱,长债锚有望逐步切换至基本面。二季度是基本面兑现时间窗口,预期内需政策二季度逐步发力,同时关税政策逐步落地,目前看关税政策超市场预期,关注国内总量对冲政策落地节奏。政策窗口或可关注四月份政治局会议。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07。
风险提示:观点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观点所载的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本公司力求观点内容客观、公正,但本观点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观点内容,不应视本观点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观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近期关注行业不代表实际投资情况或投资建议。 本观点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