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投资中的拐点思维:趋势与逆向 核心在于此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注

投资中的拐点思维

作者 夏林锋 

从业久了,交流多了,感觉市场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思路。有些投资者只买价格创新高的股票,认为这是市场选出来的股票,后续还会更高;另外一些投资者则对不断走出新低的股票很感兴趣,认为人少的地方风险小,而且越跌风险越小。最终来看,两种投资者可能都能赚钱,当然如果想要持续赚钱,则必须将其投资框架打磨得炉火纯青,毕竟不是所有的新高都能追涨,也不是所有的新低都能抄底。

所谓方向重于幅度,缘于对趋势的尊重,而趋势背后是人性。第一层面是资本市场情绪的波动,贪婪与恐惧往往都演绎得相当极致;第二层面则是产业自身的扰动,如供应链中的长鞭效应,本身就有很强的追涨杀跌势能,叠加资本市场的情绪强化,波动会更大。从经济学原理来看,这就是典型的适应性预期,直白一点就是线性外推,然而在趋势没有逆转之前,这种外推往往是有效的。

所谓物极必反,缘于对常识的尊重,常识的背后是经济规律。从产业角度来看,供需模型是最本质的框架,如果产品价格大涨,自然抑制需求、促进供应,反之亦然,只是因为库存等原因导致见效时间快慢有别。从资本市场来看,又会增加更多变数,一是公司的经营杠杆(净利波动往往大于收入波动),二是投资者的人性杠杆(估值波动可能大于业绩波动),从而波动会更大。当然,大幅波动之后往往蕴含更大的机会或风险,因此极值点附近更应深度思考、理性预期、慎重决策。

趋势与逆向,核心在于拐点。拐点之前趋势延续,拐点之后趋势逆转。然而对拐点的预判,往往知易行难,而且都是事后无比清晰、事中各种纠结。同时这种预判,充满各种错判。典型如前一阵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的讨论,第一是要论证政策已经见底,其次要预判经济何时见底,最后还要猜测市场底如何演绎,相信几年以后再来复盘,情况会很清晰,但事处其中,感觉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预判拐点知易行难,但也不是无章可循。一方面,既然事后无比清晰,叠加人性亘古不变,从而复盘历史往往能够穿透当前迷雾,从而为当前的预判提供更多的佐证与建议,甚至能在适度逆向操作中提供心理支持。另一方面,长周期来看,经济规律将战胜人性的短视,所以专注于底层逻辑的研判与跟踪,远离短期市场波动,可能也会更加淡定从容。退一步来说,如果对于一些过于宏大的问题较难预判,但对部分行业或个股,相信能够给出较为明确的预判,且可通过紧密跟踪确保准确率,那么对于投资而言,也能赚取相应的收益。不过,投资的大忌是过于执着,所谓盈亏同源,需建立相应的跟踪纠错机制,在资本市场活得长久才有核心竞争力。

关于拐点投资思维,投资大师索罗斯做得很好。理论层面,索罗斯通过“反身性理论”对趋势的形成与强化做出完美的诠释;实战层面,他对市场拐点有着异同寻常的敏感,如1992年的英镑、1997年的泰铢,以及1987年、2000年美股的撤退。

另外,落实到行业配置与个股选择,拐点投资的思路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从产业趋势和业绩趋势角度来看,业绩增速本身以及增速的加速度,产业角度的渗透率趋势及渗透率提升的速度等,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跟踪。由此拐点思维也能提供较好的决策参考,使得投资者对买点、卖点的把握更加精准。所谓“引爆点”,往往会是投资者所关注的戴维斯双击或双杀的起始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