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年轻人都在玩什么?对投资有何启发

集思录

关注

去年回家过年,我几个年龄在16到20岁的小亲戚,他的社交主要是王者荣耀开黑,吃鸡这类游戏,即使几个人面对面座着,男女也不怎么交流,然后很自然而然拿起手机开黑,在游戏里面聊的很开,麻将,酒精很少碰,少部分抽烟,槟榔比烟的消费还大,20到到25左右的也差不多,偶尔涮涮短视频,和游戏主播聊天, 有几个22左右的小同事,都酷爱电子产品,从小米苹果,一年换一个他们经济压力也不大,另外都喜欢存钱,他们工资不高1年多也存了5万左右,基本上都想买车。flushz社会是金字塔形状的,有很多很多阶层,你在某一个阶层,大概可以向上再看到一层,顶多两层,再多就只能靠想象了。往下看,有些人可以看到底,因为他是从底部上来的,有些人可能也只能往下看一层或者两层,因为他出生在这一层。成年人的世界如此,青少年也一样。前段时间我在网上找Kimi的创始人杨植麟的资料,人家也不过31岁,比帖子里说的这些年轻人大不了几岁,或者也可以看看杨植麟这样的人20多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他的社交是什么。当然,我的例子不一定恰当,有点过高了,其实中间层的案例更多。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概莫如是,只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各阶层的比例有所变化。老祖宗流传下来一个成语,叫做“管中窥豹”。天天吹泡泡@dingo49

就没人想投资想复利想发财想财富自由吗?

存了几万块钱,就想把钱花掉去买车,

想当年我可是省下每一分钱去投资,

用的是千元机,别说买车,驾照都没去考,

直到上了A7之后才考虑去花一点点钱。

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及时行乐,

一点人生规划都没有,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延迟满足。

哎,可能每个人的想法真不一样,

每次我看见老家那些不努力的小亲戚,我就生气!

我97年的,就是这样不断延迟满足达到a7的,甚至刚到a7那两年我还租在最便宜的房子里,直到现在都穿28一件的T恤...但近年开始反思这么过日子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年轻时及时行乐跟延迟满足只为年老富足是两种极端,信奉价投的人要找到这个平衡点。

芒格晚年的时候在股东大会上说的一段话我一直记得,大致是如果他还年轻,有几百美元让他支配,他会觉得去迪士尼乐园获得快乐比延迟满足拿去投资更有价值,其实很多时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波段和价值

@dingo49

就没人想投资想复利想发财想财富自由吗?

存了几万块钱,就想把钱花掉去买车,

想当年我可是省下每一分钱去投资,

用的是千元机,别说买车,驾照都没去考,

直到上了A7之后才考虑去花一点点钱。

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及时行乐,

一点人生规划都没有,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延迟满足。

哎,可能每个人的想法真不一样,

每次我看见老家那些不努力的小亲戚,我就生气!

延迟满足的隐藏条件是预期将来比现在要好,以前的人可以做到。年轻人现在看不到好的未来,甚至有可能越来越差,当然就享受当下了。

Jkfivezero

现在的小年轻即使你付出和前辈一样的努力,也不太可能实现一样的收益和成就,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方式也比从前多样,打过网游的都知道,练新号收益最高的永远是玩刚开服的游戏(自己打拼),老游戏收益最高的是买号(继承财产),加入老游戏还买不起号的,躺平玩法损失最小。

陪伴成长

现在年轻人的社交:男玩游戏,女看视频。

花过水无痕

A股过去无风险收益率很长一段时间不说10%,也在6%徘徊(打新等因素),而且处于投资泡沫时期,乱不乱买都不小概率实现长期正收益。持续赚钱多巴胺旺盛分泌容易,不说月月,年年正反馈自然会坚持下来

现在已经进入困难模式了。不说沪指万年3000点上下,沪深300指数过去十年也比不上余额宝。

所以不能苛求年轻人将精力放在投资上,毕竟菜鸟在眼下这个市场很容易就被扫地出门。

一二线房地产价格,可能普通刚进城父母无法支援的年轻人几辈子都赚不够,三线及以下相对当地收入来说也很难说便宜。

并不是年轻人不努力,而是充满无力感,普通工作再勤奋薪资也就那些。好比当年港剧流行的时代,很多励志剧,主人公白手起家变大富翁,现在这样的剧情已经很少见了,因为脱离现实感严重,很难形成代入感。

一些很现实的多巴胺分泌方式其实很正常,日本泡沫经济过去后,年轻人也佛系了。

walkinsky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说到底也就是个过程,一辈子抠抠搜搜的快死了财务自由了,有啥用?只能看着账户数字瞎乐了,啥花样都玩不动了。更何况抠了一辈子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财务自由。多少人活成了ATM。真的就有意思么。其实,及时行乐也挺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