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私募科普直播受限?业内人士:场景少,影响有限

公爆基丁

关注

自被传商业银行禁止代销产品后,私募基金又被视频号“限制”。近日,有市场消息称,6月27日起,视频号将对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相关用户取消准入资格,被取消准入资格的视频号用户不可再于视频号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通过直播做私募推广的场景较少,因此,私募基金被暂停视频号科普直播准入情况的影响可能不算太大。上述举措或与监管要求趋严有关。此外,也可能是受到近期市场存在的私募爆雷风险事件的影响。随着严监管推进,私募行业将逐渐回归本质,注重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和风险管理。

私募科普直播受限

6月25日,基丁君注意到,有市场消息称,视频号将在6月27日起对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相关用户取消准入资格,被取消准入资格的视频号用户不可再于视频号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此外,视频号团队指出“私募基金相关用户”是指在申请金融科普准入时提交了私募基金相关从业证明且获得视频号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视频号个人用户或企业机构类型用户。

回顾此前一周,微信视频号在6月18日更新的《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就已明确表示,暂不支持私募基金机构申请科普基金相关金融内容的资质。

对于限制私募开展科普直播的原因,有私募从业人士表示:“相关举措可能与监管要求趋严有关,此外,也可能是受到近期市场出现私募爆雷风险事件的影响。”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表示,视频号暂停私募基金申请金融科普直播准入,很可能与合规性要求完善的因素有关。目前私募机构、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不乏借助自身执业资格或者牌照进行违规荐股的情况,这无疑会为投资者带来不少损失。

正如这一观点所言,基丁君关注到,此前已有多起私募违规直播被监管“点名”的案例。2023年12月,贵州证监局指出,友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个别投资经理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视频、直播的方式,向不特定对象介绍基金产品的盈亏、新模型优势等问题。此外,2021年10月,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北京中方信富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则因部分员工长期以公司名义在某第三方网络直播间开展网络业务直播,公司对此未进行合规管理,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某私募市场部人士表示,直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投资者与私募的联系,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这会影响私募的专业性,另外,私募是不能公开宣传的,不当的直播内容可能会引发合规性问题。

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卢鼎亮看来,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视频号有必要暂停私募基金相关用户的直播准入。此举也是为了响应监管政策,促使私募行业健康发展。

严监管助推行业回归本质

不过,从当前影响上看,前述私募从业人士也坦言:“事实上,目前真正通过直播去做私募推广的场景在业内已经不算多,因为私募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合规要求。行业内,几乎未听到有机构以视频号等视频平台来做相应的推广,因为其中很可能存在着合规风险。就算部分私募选择直播,但实际上也展示不了任何真正想展示的内容。因此,私募基金被暂停视频号科普直播准入,其实对行业影响不算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另一市场传闻同样指向私募。有市场消息称,相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商业银行或禁止代销私募产品。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具体规定公示。

卢鼎亮认为,近期多个传闻指向收紧私募业务的原因,可能与私募基金行业的乱象有关。部分私募机构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对部分业务进行收紧。

事实,今年4月,监管就已明确对私募行业从严治理的信号。4月30日,中基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其中指出,私募行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小、乱、散、差业态仍较为明显,部分机构背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属性,投资运作缺乏必要约束,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鉴于此,有必要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从强化资金募集要求、规范投资运作行为、强调受托管理职责等方面对私募作出规范。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细化,私募基金行业应当逐渐回归本质,注重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和风险管理。未来,私募基金行业可能会更加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卢鼎亮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