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医药基金不知道咋买,就选他俩吧~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懒猫的丰收日

说说医药基金经理,

前几天发现一位还不错的。

马牧青,

整体是按照指数增强的思路管基金,对医药子行业进行灵活配置,并保持合理适度均衡,以有效控制回撤。

从业绩上来看,她做到了。

2021年12月28日开始管“建信医疗健康行业”,在长达2年半的时间里,这只基金相对医药指数取得了稳定的超额收益(绿线)。

顺着这条线梳理下医药基金经理~

01

稳定跑赢医药指数,难吗?

看和谁比了。

我查了下,

医药指数增强基金一共4只:天弘中证医药指数增强、富国中证医药主题指数增强、长城中证医药卫生指数增强、银华中证全指医药卫生增强。

富国和银华的基金成立时间较早,也在牛市中相对医药指数跑出了超额收益,但熊市中基本是跟随的状态。

天弘、长城的基金成立时间较晚,没有牛市业绩,在熊市中也是跟随指数,增强了个寂寞。

再看过去2年收益TOP10的基金,

建信医疗健康行业涨了7.57%,在医药基金中排名第7。

在排名前十的医药基金中,姚艺、杨桢霄、张韡管的基金也在过去2年相对稳定的跑赢了医药指数。

过去2年,稳定跑赢医药指数,马牧青并不是独一份。

02

投资方法上,

(1)马牧青

马牧青,201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加入建信基金,担任过医药研究主管。

2023年年报中,她说:

“本基金因时因势对医药子行业进行灵活配置,并保持合理适度均衡,有效控制回撤”;

“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策略,重视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精选优质个股,取得明显超额收益”。

整体感觉是在按照指数增强的思路管理基金。

持仓上,

几个主要子行业: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均有仓位。

而且相对分散,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不到40%。

(2)姚艺

姚艺也有医学背景,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开大学管理学硕士。

2011年入行后,主要是看医药行业。2021年3月9日开始管“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这是一只医药主题基金。

投资方法上,姚艺是追景气度的,投资决策围绕“景气度、辨识度、兑现度”三个维度展开,积极挖掘医药子行业的轮动机会。

所以看持仓,

2021年三季度,他重仓高景气的CXO、医疗器械。而且仓位颇高,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超过60%。

之后,逐步加仓中药,又抓住了机会。

看超额收益曲线的话,

虽然两人业绩都很好,但一个是子行业轮动思路,一个是指数增强思路,姚艺的超额收益曲线没有马牧青稳。

(3)张韡(wěi)

张韡也是医药背景出身,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曾任汇添富医药行业研究组组长。

投资方法上,

张韡说,医药行业的专业门槛较高,会用做科研的态度去做投资,成为一名偏科研型的医药投资经理,通过深度研究去挖掘投资机会。

2024年一季报中,她看好创新药,以及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竞争格局优秀的设备耗材龙头。

持仓也主要集中在创新药、医疗器械上。

整体思路和姚艺类似,都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所以张韡的超额收益曲线和姚艺接近,也没有马牧青稳。

(4)杨桢霄

杨桢霄的背景更豪华,北京大学生物专业本科,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2011年7月毕业后加入易方达,2016年8月开始管医药基金。

2024年一季报中,他说:

目标是获取超额收益,希望能在合理的跟踪误差范围内持续稳定地战胜医药指数。策略是根据细分子行业的景气度进行超配、低配。

所以看超额收益曲线,

杨桢霄和马牧青很接近,两人都是指数增强思路的基金经理。

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桢霄独立管理“易方达医疗保健”已经将近7年半。

在这7年半里,除了2022年初、2023年7-8月,基金相对医药指数的超额收益始终很稳健,一路斜向上。

03

总的来说,

虽然过去2年相对医药指数都跑出了漂亮的超额收益曲线,但姚艺、张韡是“轮动思路”,积极寻找子行业的投资机会。

杨桢霄、马牧青是“指数增强思路”,目的是稳定的跑赢指数。所以,超额收益曲线也是杨桢霄、马牧青更稳定一些。

比较他们两位,

投资思路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马牧青,在自上而下判断行业景气度的基础上,自下而上深度挖掘个股,寻找预期差的机会。

杨桢霄,自上而下从中观行业层面对医药细分行业做一个大致的判断,然后沿着判断出来的方向,寻找符合投资思路的公司。

目标都是提供稳定的超额收益。

杨桢霄说的比较明确,“希望能在合理的跟踪误差范围内持续稳定地战胜医药指数”。

马牧青说,“因时因势对医药子行业进行灵活配置,并保持合理适度均衡,有效控制回撤”,我理解也是指数增强思路,想提供稳定的超额收益。

从结果来看,

过去2年,两人都相对医药指数跑出了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

杨桢霄更难得,在长达七年半的时间里,都相对医药指数跑出了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

持仓上,

杨桢霄仓位更集中一些,过去8个季度,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平均是54%。

马牧青更分散一些,十大重仓股集中度平均是39%。

看行业配置的话,也能看出这种趋势。

杨桢霄的仓位集中在两到三个子行业上,马牧青的行业配置相对更均衡一些,如她所说,“对医药子行业进行灵活配置,并保持合理适度均衡,以有效控制回撤”。

整体感觉下来,

马牧青“指数增强”的思维更重一些,坚持分散的原则,行业配置比例和医药指数更为接近。

杨桢霄,虽说目标是“提供稳定的超额收益”,但打法上和姚艺、张韡更接近,会重仓看好的方向,不管是行业还是个股,集中度都更高一些。

但最终还是要凭收益说话,

在长达7年半的时间里,杨桢霄相对医药指数跑出了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这相当难得~

马牧青,管理时间刚满2年半,在2年半的时间里相对医药指数跑出了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

未来,他(她)们两位谁表现更好,拭目以待~

04

把杨桢霄和中证医疗对比下,

白线是中证医疗,牛市中涨了234%。

紫线是全指医药,牛市中涨了131%,两个指数相差103个点。

绿线是杨桢霄管的“易方达医疗保健”,牛市中涨了247%,跑赢中证医疗13个点。

说实话,挺让人意外的,杨桢霄可是指数增强思路啊,竟然在医药牛市中跑赢了中证医疗~

估计和他会重仓看好的方向有关系。2021年,杨桢霄也重仓了高景气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在风口上。

这就让人对他更好奇了,

明明是轮动的打法,却说“目的是相对指数取得稳定的超额收益”,结果竟然连续7年半跑出了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

再和万民远、赵蓓对比下,

赵蓓收益最高,2021年把握住CXO行情,工银前沿医疗牛市中涨了367%。

万民远比较看重估值,没有参与CXO的最后一战,融通健康产业涨了273%,落后赵蓓将近100个点。

不过后面泡沫破灭,赵蓓虽然有抓到了中药行情,但依然回撤很大,反倒是万民远横盘一阵后,凭借着重仓药店在2023年初的疫后复苏行情中创了新高。

杨桢霄,虽然靠着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上倾斜,也在牛市中跑赢了中证医疗,但也只是勉强跑赢,和赵蓓、万民远还有较大差距。

这可能就是指数增强的短板,熊市中表现出色,牛市中没那么亮眼...

见闻618 年中折扣最后1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