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欠薪传闻、基金经理出走,中小公募的苦日子

小波思基

关注

去年,某基金公司线路老化失火,惊呆众人。

今年,一家基金公司又因欠薪传闻火了一把。

中小公募的困境

最近,一家小型国资公募传出拖欠薪资的事情,遭到员工在网上“口诛笔伐”。

该基金公司内部员工爆料称,公司拖欠5月份薪资,按照往常的惯例,平时在15号应该发放薪水,但截至该员工爆料,已经拖欠1周左右时间。

随后还有记者爆出该公司原办公地已确认搬走,在北京南站新置了办公室。

紧接着,该基金公司出来回应称,并没有拖欠工资,实际情况是该公司调整了发薪日期,从上发薪调整到下发薪。

不过,对于有没有发年终奖的事情,公司并没有给出回复。

拖欠工资、不发年终奖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当这些字眼和国资公募联系起来时,大家还是有些意外。 

其实,市场遇冷加上行业降费,中小型的公募很多都不太好过。

除了薪资调整,也在用各种办法省钱。

前段时间,金信、诺德、长城等多家公募关闭了直销网站等网上直销交易平台,终止公司APP运维,投入产出比低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一些核心人员的出走,也对中小型公募造成巨大打击。

比如前不久,圆信永丰范妍、中庚基金丘栋荣相继离职,不少投资者都准备赎回。

困境中,中小型公募如何突围?对于基民来说,真的只能选大型公募了吗?

靠收益出圈

Bo姐发现,虽然环境恶劣,但还是有一些基金公司能成功出圈。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做信用/市值下沉,提高收益。

比如东兴基金司的司马义买买提,这两年可谓火出了圈。

按照常理来说,债基的预期收益率在4%-6%之间就已经很不错了,很难想象1只债基的年化收益能够高达7.32%。

而他的代表产品东兴兴瑞一年定开债就做到了,产品自2019年9月6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39.38%。

其中司马义买买提任职期间的收益为29.01%,超越基金比较基准22.87%。(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统计任职区间:2021.4.27-2024.5.23)

因业绩被大家广泛关注后,也引发了大家的哄抢,去年十一月份,该基金迎来开放期,结果开放后的第一天就被买爆了,最后不得不提前结束募集。

业绩被认可的同时,管理规模上升也很快,仅一年时间,规模便从2021年的不到60亿升至300亿。

大家都在关注业绩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司马义买买提的持仓。

就以东兴兴瑞一年定开债这个代表作为例,近些年,一直重仓城投债为主,2023年3季度,更是出现了5只重仓债券全都是城投债的场景。其中22通泰CP001的评级为A-1。

此外,他持有的债券还具有短久期加高杠杆的特征。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大致了解,司马义买买提并不像一些债基那样,以AAA级债券为主,而是会依靠重仓一些票息较高的城投债,通过一定的信用下沉来提高收益。

不过,从债券持仓中可以看出,2023年4季度往后,他便减少了城投债的比重。

对于2020年成立的东兴基金来说,司马义买买提无疑是一把锋利的矛,在权益市场难立足的情况下,另辟新径,大力出奇迹的方式硬是把规模做了起来。

除了固收产品外,权益产品中也有不少特色产品,依靠业绩出圈,杀出重围,成为焦点。

金元顺安元启就是一个特别的例子,bo姐此前就多次提及过这只基金,人工量化+业绩突出让这只侧重小盘股的产品,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一度被奉为“神基”。

大家对这只基金的认可,不仅仅是业绩好那么简单,而是很难复制,就像当初被很多人称为“同胞兄弟”的金元顺安优质精选,也在今年的行情中被拉开了差距。

特色产品

除了在收益上搏杀,也有基金公司以高标准要求、激励自己。

比如号称第一只“零管理率”的基金——东吴新趋势价值线。

这只产品由东吴基金刘元海负责管理。

截至2024年5月22日,该产品今年以来收获10.58%的收益,不仅如此,近1年、近3年的业绩都相当出色。

有人可能会质疑业绩这么好,怎么会是零费率呢。

细心的小伙伴已经打开软件开始搜索了,会看到:管理费1.20%、托管费0.20%。

这哪是零费率啊,费率甚至还比同类型产品高。

Bo姐之前提醒过大家,看基金要根据招募说明书、公告、季报等一起看,不然可能会漏掉很多细节。

该基金引入了“价值线”的概念,作为管理费收取和风险控制的参考依据。

根据招募说明书中的表述,价值线是基金管理人为约束自身的投资风险,既不是基金投资人的实际收益,也不是基金管理人的保底收益承诺,而是基金管理人力争保证的价值水平。

只能说,东吴基金是懂怎么设计基金的。

简单总结一下,当基金净值低于价值线曲线后,基金管理人将暂停收取基金管理费,直至基金净值不低于价值线后恢复收取管理费。

价值线的计算方式虽然很复杂,但从过往的记录来看,该产品几乎没有收取过管理费。

据5月16日最新公布的价值线2.9473元来看,相比于单位净值1.4718元相差很大的距离,所以这也是该产品长期未收取管理费的主要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