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机构研究周报:复苏号角已响起,地产新政点燃上涨行情(5.13-5.17)

市场资讯

关注

摘要国金证券:"复苏"号角已响起中海基金:年中震荡,年底抬升中庚基金:地产政策超预期点燃上涨行情

一、宏观经济

1.汇丰晋信基金:地产行业有望企稳

汇丰晋信基金沈超称,4月宏观经济基本延续一季度以来的修复势头,但供给需求分化的格局仍在延续。生产方面,受益外需回暖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升。需求方面,消费由于基数等因素影响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速,结构上仍是制造业和基建强于地产。地产的销售和价格进一步回落,不过后续随着地产支持政策的陆续推出,地产行业有望企稳,整体投资将稳中有所升。上涨房地产遥遥领先。

2.华金证券:地产仍需顶层设计改进

华金证券称,近期地产新政组合拳对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侧下跌斜率缓和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当前困境的本质是与产业布局、各类要素流动性、城镇化模式转变等深层次问题高度相关的,深谋远虑的顶层机制设计如果推出,所带来的积极改变预计才是趋势性的、更加广泛而深远的。

3.国金证券:"复苏"号角已响起

国金证券赵伟指出,外需强于内需,5月以来高频数据指向外需景气进一步改善,出口"强势"还将延续。内需修复斜率向上,"设备更新"带动投资需求升温,政策落地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前期地产相关支持政策也有一定见效,4月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增速持续改善。消费表现并不差,去年4月国内消费"积压"需求释放,基数明显较高。

二、权益市场

1.中海基金:年中震荡,年底抬升

中海基金首席策略师马涛认为,2024年A股业绩增长仍需磨底,2024年前三季度A股总体是震荡市,市场总体稳定和结构亮点挖掘,仍高度依赖于政策催化。2025年业绩脱离底部区域,24Q4基本面预期锚定向2025年切换,业绩高增+合理估值的投资机会增加,指数中枢有望抬升。

2.中泰资管:不宜整体给互联网过高估值

中泰资管姜诚指出,互联网与制造业相比,不同之处最核心的就是竞争无边界;与化工相比,在于化工行业只要研究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就可以,而互联网行业里所有企业都是竞争对手,所以对于长期格局的判断会略难一些,或许某些细分领域有高增长,但是大的流量总盘没有高增长,我觉得不宜整体给互联网过高估值。

3.建信基金:价值、高股息、出海等领域或占优

建信基金田元泉指出,今年市场的主线不是聚焦在某一个领域、行业或赛道,而是以一种相对占优的风格或资产的形式出现,比如价值、高股息、出海等领域,可能会相对受到市场的青睐。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以及低利率环境相对利好高股息品种;此外,出口有望成为今年国内经济向上的重要支撑力量,出海这一方向的标的有显著机会。

三、固收市场

1.嘉实基金:调整仍是配置时机

嘉实基金5月资产配置报告认为,信用债方面,基本面继续弱复苏,政策效果有待观察,市场资金面充裕的情况并未改变,理财、保险、农商等配置需求仍在。债务置换框架下,政策约束平台增量融资。信用债持续供给缩量,且信用事件寡淡,调整仍是配置时机。

2.东吴证券:利率将在短期震荡后继续下行

东吴证券李勇指出,2024年4月债市收益率曲线走陡,受政策和供给预期影响利率呈现先下后上、波动加大的态势。债市目前对于基本面反应钝化,转而关注供需方面的关系。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能够平衡供需失衡,令长债收益率趋于稳定。但由于发行节奏的平稳,不需要担心供给冲击且在企业债融资收缩没有解决之前,"资产荒"是长期问题,利率将在短期震荡后继续往下。

3.兴业基金:资产荒行情格局尚未改变

兴业基金称,央行等监管层对资金空转、稳汇率以及关注长期债券收益率等制约做多情绪的释放,长端和超长端存在滞涨可能。实体经济需求偏弱,债券供给仍未放量,资产荒行情格局尚未改变,机构欠配的压力依然存在,避其锋芒,选择"市场化"期限和品种将成为短期内市场交易的热点,即中短段利率债。

四、行业研究

1.财通基金:AI算力板块或将呈现结构性行情

财通基金金梓才认为,今年的AI算力板块或将呈现结构性行情。这与去年的AI行情有所不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不少算力公司已经正式进入基本面向上阶段,所以今年AI的投资方向或许更为聚焦,看好以光模块为代表的参与海外AI算力建设的板块。除了算力板块,还将密切关注海外科技巨头将AI整体行业进一步往端侧和应用侧发展的可能性。

2.中信保诚基金:看好叠加高股息的消费方向

中信保诚基金管嘉琪表示,前市场中很多白马消费股的股息率普遍在3%至4%,同时分红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从当下时点来看,部分优质的白马消费股已经有较高的性价比,且可能在未来1至2个月内进行除息,而在当前市场风格下,消费板块中的优质公司分红除息后的填权或是大概率事件。

3.中庚基金:地产政策超预期点燃上涨行情

中庚基金表示,上周房地产板块涨幅领先,主要是因为地产政策大超预期,按揭利率、首付比例下限均有明显下降,推动市场交易情绪旺盛,带动产业链个股上涨。

医药板块跌幅较大,因美国宣布对医疗器械在内的部分商品征收新关税,叠加美众议院通过新版《生物安全法》,市场担忧医疗产品出口受到负面影响,导致资金从板块流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