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部分私募因“帮忙资金”被约谈 行业出清或进一步加速

中证网

关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马嘉悦)私募行业“扶优限劣”持续升级。近日,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私募机构因产品备案时疑似使用“帮忙资金”而被要求给出合理解释,且在此期间其新产品备案暂停。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监管政策对此类行为明令禁止,但仍有机构“铤而走险”,后续私募需提升合规意识,规范展业。

“近期由于产品刚成立就有投资者大幅赎回,甚至是在成立当天就赎回,有私募被要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近日,一位私募人士透露,而且在此期间,相关私募机构的新产品备案暂停,后续有关部门或视情况给出相应处罚。

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部分私募在备案新产品时使用“帮忙资金”,一般出于两种目的:一是市场情绪低迷时,产品募集规模较小,为了达到相关规定要求的最低募集金额,部分私募会寻求“帮忙资金”以确保产品顺利备案;二是私募基金备案、开户等流程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些私募为了帮助大资金客户省去资金的时间占用成本,选择用“帮忙资金”备案新产品,产品成立后安排“帮忙资金”撤出,客户资金入场。

不过,4月30日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明确规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不得通过投资者短期赎回基金份额等方式,规避前述实缴规模要求。

与此同时,5月1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网站最新公示了96家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料显示,此次96家注销私募的注销类型均为“12个月无在管注销”,这是中基协首次以此理由对私募进行注销,“壳私募”加速出清。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伴随着行业监管逐步完善、细化,私募管理人亟待提升合规意识和合规能力,以投资者利益为先规范展业,切记行稳方能致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