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机会与重构:搭建“好账户”,穿越“资产荒”系列沙龙(1)全方位守护家庭财富

市场资讯

关注

嘉实财富总经理助理 张吉华博士

最近几年间,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范式和投资逻辑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国内市场不再有任何单一的产品可以同时满足“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这三大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因此,如何重塑账户配置框架,突破“优质资产荒”的困境,以更好满足投资者的财富需求,已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所共同面对的一大课题。对此,嘉实财富总经理助理、研究与投资者回报中心总经理张吉华博士分享如下思考:

(一) “资产荒”来了吗?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转型换档的大背景下,一系列内、外部因素交织在一起,为投资者的家庭财富配置带来了诸多挑战。站在家庭财富的资产项角度来看,部分家庭的账面财富正面临缩水的风险;站在家庭财富的现金流角度而言,不少家庭受到了刚性现金流支出的挤压。受此影响,一些家庭的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也变得愈加艰难。由于过往几年部分资本市场处于下行周期,投资者感受到了市场的剧烈波动,再加上认识到外部很多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行为也趋向于越来越保守,风险偏好较之前有所降低。

事实上,不只是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也已经用真金白银的行动告诉我们:“资产荒”的时代可能已经降临。自2023年11月开始,中国的债市出现了非常有趣的“反转”现象——不仅国内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市场,甚至连外资也开始持续不断地大幅涌入国内债券市场。尽管十年期和三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持续走低,债券市场依然热度不减。

当广义货币供应量(M2)长期处于较高增速之下,现金类资产的长期贬值趋势几乎是确定的。一些投资者认为把钱存入银行或者买入货币类存款就是“安全”的,但在购买力下降的趋势下,这样的账户也并非绝对“安全”。我们依然建议投资者全面复盘自身账户,打造穿越资产荒的“好账户”。

(二) “好账户”的标准?

什么样的账户才能算得上一个“好账户”?

站在买方立场,一个账户要能称得上是“好账户”,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健康度。账户健康与否,直接决定投资者未来能否获得良好的回报。

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账户通常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 账户配置中的资产类型相对更加多元化,且各资产类别之间呈现“低相关”甚至“负相关”,当具有不同属性的资产类别之间形成稳定的“对冲”机制,就不会让账户因某一类资产的表现不佳而彻底被打翻,换言之,账户本身是稳定的架构;

第二, 整体账户打理方式更加关注账户的“抗波动性”,如当某一类资产的波动性较大而投资者又已经获得一定收益时,更好的账户打理方式不是继续追高,而是削峰填谷,适当补充一些“处于坑谷、未来有望上涨”的资产类别,这样才更加符合资产的轮动规律。

体现在账户配置层面,我们建议投资者适时动态调整账户中各类资产的占比,同时根据不同资产对组合波动率的贡献水平,该高配的高配,该低配的低配,波动率放大的少配,波动率持续走低且有望贡献长期收益的多配。这类思维也被称为投资中的“风险平价机制”。当捕捉到某一类资产的波动率有所下降,“风险平价机制”将会提醒我们适当超配该类资产,比如2024年初的债券和黄金,当这两类资产的波动率逐渐放大并开始兑现收益时,“风险平价机制”会帮助我们慢慢把黄金的头寸比例慢慢降下来。有了这种调整机制之后,就能优化账户的健康度。

我们可以把账户的长期回报看作慢变量,而慢变量其实很少受到短期择时性投资与交易性工具的影响。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投资者账户能够获得多少长期回报,主要取决于账户如何进行“忽略短期波动、长久穿越周期”的资产配置。因此,找到一个“好账户”的“样板间”,并动态调整自身账户慢慢向着“好账户”而迁移,提升达成自身目标的胜率,是对投资更有益处之举。

(三)寻找更优策略--不预测,只应对

在账户思维的指导下,我们看到有些投资者的账户里或多或少“超配”了权益类资产,并系统性“低配”了债券类策略,此类账户应当择机进行调整。对于债券类策略来说,穿透到底层资产后,还可以细分为诸多品类,比如信用债、利率债、地产债、城投债、产业债、金融债等。

需要注意的是,现金管理工具和债券工具不可混为一谈。现金和债券在何种环境里会有相对更好的表现,是由经济周期决定的。比如说在滞胀周期时,现金类工具的表现可能更优;而在衰退周期时,债券类工具的表现可能更好。经济学家曾经考察了1802-2001期间200年美国各类资产的长期表现,结果发现:债券在200年间的平均收益率大致在2.7%-3.5%之间,而持有现金200年后约贬值了95%,这就是现金跟债券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投资者认为权益资产的未来走势不明朗,但未来长期利率下行的趋势还在,更愿意在债券资产上暴露更大的头寸,则可以考虑用多元化、分散化的债券策略来搭建账户的底层配置基石。

嘉实财富希望为客户提供满足不同客需的“好账户”的“样板间”,但不建议投资者以搭建出“最好的账户”作为自身目标,因为“好账户”的样板间类型丰富,有些账户更适合短跑,有些账户则更适合长跑,而我们更推崇的投资策略是:不预测,只应对。以典型的风险平价策略为例,它没有简单地评判哪一类资产最好或最坏,而是把不同资产按照波动率的贡献均匀地分散于投资组合中。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当某类资产的波动率上升,就适时把其权重压降,减弱其对整体组合的波动率贡献;反之亦然,当某类资产的波动率下降,就相应调高其权重,抬高其对组合波动率的贡献。风险平价策略致力于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健性,增强账户的抗风险性和穿越周期的能力。

风险平价策略希望帮助投资者获得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无需频繁地判断市场上哪一类资产更有机会。对多元资产的研究需要海量专业知识,并且任何对于市场的判断都无法达成100%的胜率,而该策略希望助力投资者跳出“预判市场”的思维模式,更多聚焦于如何应对;二是也无需去迷信任何专家或模型,策略背后的风险平价模型,以一整套系统规律为投资者账户赋能,使我们不必再紧跟某一个人或者某个单一策略;三是希望策略的每一步调整,都令账户的健康度有所提升,通过动态调节而努力避免投资组合的收益产生剧烈波动。

我们希望立足于账户思维,一方面不断优化投资者的账户健康度,持续迭代反馈机制;另外一方面随着账户健康度的增强,相信投资者的整体回报感也会进一步升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