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一周观市|光大保德信基金:海外大行机构看好中国资产,权益持续乐观

市场资讯

关注

节前权益市场继续上涨,Wind显示,上证指数上涨0.5%,深证指数上涨1.3%,沪深300上涨0.6%,创业板指上涨1.9%,科创50上涨2.0%。一级行业中房地产、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基础化工涨幅靠前,有色金属、建筑装饰、石油石化、钢铁跌幅靠前。

假期期间美元和美债利率回落、人民币升值、港股大幅上涨、美股医药半导体加密货币等资产上涨。

02

宏观数据点评

(1)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点评:

生产端进一步回升,待五月进一步确认是否保持荣枯线上。制造业PMI仍保持在荣枯线上,基本符合预期。生产指数进一步走强,新订单指数仍保持在荣枯线上。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回落,但仍位于荣枯线下,价格相关的出厂价格以及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有回升。

PMI新订单指数继续位于荣枯线上,边际小幅回落。大中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上,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整体继续处于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保持在荣枯线上,大中型企业新出口订单保持在荣枯线上,小型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位于线下,但环比变化较小。非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本月较前值有小幅提升。

(2)北京时间5月2日(周四)凌晨,联储5月FOMC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5.5%区间;缩表方面,如我们在5月FOMC预览中的预期,联储6月开始将月度缩表上限从950亿美元(600亿国债+350亿MBS)放缓至600亿美元(250亿国债+350亿MBS),超过MBS上限的本金收入将再投资到国债市场。在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即使通胀不再下降,联储也会保持利率在目前水平继续观察,而再次加息可能性低(unlikely)。

点评:

总体而言,联储5月决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联储官员在发布会上的表态偏鸽派,对市场而言,本次FOMC最重要的效果是调整了联储可能政策路径的路径猜测,联储官员表示对1季度通胀数据的反复不宜过分解读,同时,强调薪资通胀趋势性回落、及房租通胀将继续下行,仍预期今年通胀将回落。

(3)4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7.5万,低于彭博预期的24万人,为2023年11月以来初值首次不及预期,同时,2-3月新增非农累计下修2.2万人;4月失业率回升0.1pp至3.9%,高于彭博预期和前值;小时工资环比回落至0.2%(预期为0.3%);劳动参与率持平于62.7%,周均工作时长回落至34.3小时。这套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增长虽有韧性,但可能不再边际加速,而通胀、尤其是联储在意的劳工通胀仍在回落轨道上。

点评:

鉴于非农就业回落是联储点名的降息条件之一,4月非农新增就业超预期回落将7月降息概率拉升回50%附近。数据发布后,7月降息概率从37%升至49%,9月降息概率回升至100%,全年累计降息预期回升9bp至50bp,10年期美债利率盘中跌破4.5%。

03

市场展望

权益中性偏乐观风险资产方面,假期内外均以积极因素为主,对应到分子分母都有积极变化。PMI保持在荣枯线上。 

政治局会议对于二季度的指引偏积极,前期部署将进一步产生实质效果,同时进一步推进如货币、房地产等政策。

另外,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收入、ROE、资产增速等指标仍在下行趋势中,但净利润增速出现企稳迹象,同时在剔除石油石化、金融地产、电力设备后的净利润增速已经回正。这一现象进一步表明总量不均结构分化的修复趋势在进一步明晰。细分结构中需求改善、成本下行、出口、出行链等方面的投资前景或值得期待。

海外方面,海外机构观点明显转向,大行均发表超配中国市场相关研报,理由以估值较低为主,但仍有助于促进市场情绪。

债券中性偏乐观债券市场大的变化预计将来自于货币政策,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短期内对于是LPR或者MLF/OMO利率有分歧,但在外围货币政策比较鸽派的表态下,我们的货币宽松或有望更快到来。

前期调整明显的久期策略短期会有一定弹性,但长债超长债现阶段或仍以交易为主,关注中短端相对确定性更高机会。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仅供参考,不可视作投资建议。本材料以公开信息、内部开发的数据和来自其它具有可信度的第三方的信息为基础。但是,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完全可靠。所有的观点和看法基于资料撰写当日的判断,并随时有可能在不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本材料中的预测不保证将成为现实。基金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未经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散布本资料的任何部分。所有出现的公司、证券、行业与/或市场均为说明经济走势、条件或投资过程而列举,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可能持有或不持有相关账户。本资料讨论的策略和资产配置并不代表光大保德信的服务或产品。所有的这些不能视为建议或推荐,不作为公开宣传推介材料,以及购买或销售任何证券的要约或邀请,也不能视为采纳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