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一文讲透理财和债基的浮亏,为什么难熬?又该如何应对?

市场资讯

关注

前期,我们受合作伙伴的邀请做了一系列的债基实战训练营的培训(该系列培训还在继续,并且后续的培训显然更有必要和意义),在培训时,我们一开始和大家强调的投债和投股的思维方式都是统一的,那就是“不要去预判,而是去应对”,如何应对呢?放到债类资产上,当前的“事”前应对策略就是偏向短债类的投资品种。而“事”后应对的关键又是什么,我们会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展开说。

01.

如何看待调整;

这个“事”是什么?就是随时可能到来的市场的调整,甚至是超预期的较大幅度的调整,这是2024年继3月初的那波调整之后,现在这波调整又如“期”而至! 

2024年4月22日以来的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行情况,

截图自英为财情

为什么说是如“期”而至?我们判断一类资产的价格中枢的锚又应该是什么呢?

因为即便在利率下行周期,树也不可能涨到天上,就在4月23日的盘中,十年期国债利率来到了2.215%,而在这一波之前的十年期国债的历史最低值是在2020年4月创下的2.50%。

近十年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图,

上一波低点来自于2020年4月1日,截图自英为财情

所以央行最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提醒长债风险,加之地产端政策利好持续发布,导致了风吹草动,导致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以才有人在类比当前的债类资产的点位相当于是A股上证指数的6124点附近或是5178点附近。

不过,如果真的债类资产和股类资产可以这样类比,我们要给出的客观建议就不应该是“标配偏向中短债基”,而应该是“大比例减配债类产品”,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建议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股类资产和债类资产的中短期的收益来源存在本质的区别。一句话概括就是,股类资产的中短期主要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而债类资产中短期除了“投票器”,还有非常重要的托底收益,这个收益就是所投债券的“票息”。

同类产品行业平均收益率情况,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3.12.30

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即便是在十年期国债利率大幅调整的2016年、2017年以及2020年等,不管是短期纯债基金还是长期纯债基金的行业平均收益率均为正,只是收益率的整体表现低于其中长期收益率。(当然,以“年”为单位其实部分掩盖了期间的波动过程,也没有将短期债基和长期债基的波动差异体现出来,实际上短期债基历史上最大回撤出现后的净值最长修复时间也未超过3个月)

所以,债券资产的调整,总是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牛长熊短,但每一次熊的调整速度(节奏)和深度也够新入市和新参与的投资者喝一壶的;

2、盈亏同源,快速的调整和较深的调整往往是一种矫枉过正,在调整到位之后也会迎来快速的修复(反弹)甚至反转;

3、利率波动影响的只是收益在时间上的分布,因为票息的存在,本质上它只是一种波动,如非波段操作失误、流动性危机和信用违约,都不构成本金的永久性损失。

02.

为什么债基的调整,又非常难熬?

如果是上面的情况,那为什么每一次债基(包括2020年之后全面净值化之后的理财产品)的浮亏,又让投资者如此难熬呢?

其实,如果回归到我们之前提到的另一个观点,客户关注的是账户亏损,而不仅仅是亏损率。就好理解净值化理财和债基的亏损,为什么难熬了

我们投资的收益/亏损=投入本金*产品的收益率,低风险产品往往客户投入的本金更多,所以哪怕回撤只是1%或2%,其实际亏损的整体金额往往是更大的。

这是真实亏损导致的不适和恐慌焦虑。另外一方面则来源于没有安全感。

之前陈佩斯与朱思茂的小品《主角与配角》有句经典台词,“长成我这样的叛变革命也就算了,没想到,像你这样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一句没想到,道尽了玄机。

为什么没想到呢?

还是经历少了以及所谓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的入心入脑。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对客户而言,对理财经理而言,也是如此。所谓低风险可不代表着没有风险。低波动也不代表着没有波动。所以不要浪费每一次市场给予的机会,它更普世的意义和价值,则是让从业者以及客户都借助波动的时机去感受波动、理解波动,然后是适应波动,甚至是喜欢上波动。

适应波动:自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及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市场上已经找不到没有波动的资管产品了;

爱上波动:波动是收益的副产物,没有波动就没有收益,只是我们要有效区分和甄别波动与本金永久性损失的可能

03.

当下,究竟该如何应对?

现在是“事”后应对,说了这么多,针对现在已经出现的亏损也该给出一些建议了,我的建议是“匹配”,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三种策略:

1、已经没钱加仓,风险态度极度厌恶型:别折腾,抗住就是胜利

时间是一副良药,它会冲淡一切,也会收复失地。

当然,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还是因为你要明白债券收益的本质是票息(债券发行的票面利息),它并不会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发生任何改变,发生变化的只是已买债券的短期价格。所以短期的真的只能叫回撤,坚定持有一定会回来的。

P.S.当然如果是纯债类产品买的底层资产出现债券暴雷(表现为单日突然出现1个点以上的暴跌)是需要我们迅速发现,马上斩仓的,资产本身出现了状况是无法迎来均值回归的。而最大化避免买到可能暴雷纯债基金的技巧也是有的,一是买固收大厂的产品,并且分散,比如至少买3-4只同类产品,另外就是可以参考FOF产品持仓,优选更多FOF产品购买的纯债基金,这些经过众多机构优中优选的产品多半能够经受住信用风险的考验。

2、还有增量资金可以加仓的,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厌恶或中性的,可以考虑在债券基金企稳后继续加仓债基或增配固收+。

前面讲到,债券基金企稳后的修复也会非常快速(比如短债基金的回撤历史之最是在2016年发生的,行业平均回撤了1.7%,但是修复净值也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相当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的年化收益达到了6.8%),只要产品底层资产没有暴雷,逆势加仓是可以将失去的补回来的。

同类产品行业年度最大回撤情况,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3.12.30

另外固收+品类的本质就是一站式的资产配置工具,所以它是非常好的从纯债类配置进阶到专业资产配置的中间选择。

当然,除了单一产品之外,还可以关注一些固收+策略的组合。

P.S.其实很多客户乃至理财经理可能都会困惑于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固收+”产品在过去几年有些“生不逢时”,收益还不如净值化理财和纯债基金,而当前的债市调整其实是对配置“固收+”的逻辑给了根本上的回应,而面对前面所说的这样的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鹰有时候比鸡飞的低,但鸡永远无法飞到鹰那么高”。

这里的“鹰”就是“固收+”,这里的鸡就是固收类产品,其中的韵味你可以好好体会。

3、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喜好的,不管有无增量资金,都可以考虑向专业化资产配置迈进。

经此一役,我们都知道了,没有所谓的100%的无风险和保本保收益,我们该追求的是从稳赚到性价比最高。所以,没有增量资金,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赎回部分中长久期纯债基金转配股票/混合型基金的timing(时机)也到了。

客户的风险态度不等同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可根据你长期与客户的接触综合判断而来,具体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区别和如何判断,可以查阅之前的文章——第一次:关于风险偏好与风险认知、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他全给讲透了

想对债基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们今年新推出的偏债基金内刊。👇 👇 👇

当前环境之下,如何做好财富管理的转型与升级,做大基金的存量与增量,一直都是我们九思在持续研究的课题,具体的逻辑、方法、技巧、工具以及配套话术我们都有系统的线上、线下解决方案,欢迎咨询。👇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