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对不起,我们“翻脸”了!

小波思基

关注

前天还在创新高,昨天就大幅回调。

长期国债的变脸速度堪比翻书。

当然,它并不孤独。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见过,红利创新高,然后“翻脸”;

黄金创新高,“翻脸”。。。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持续走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度越来越高。

就在许多小伙伴摩拳擦掌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截至昨天收盘,30年国债期货的主力合约暴跌了1.17%,这样的跌幅在债券市场基本属于“地震”级别了。。。

不出意外,昨天单日下跌最大的债基就是30年国债ETF,两只30年国债跌幅均超过1%。

其次,华泰保兴安悦债券A、格林泓旭利率债等中长期债券的跌幅也比较大。

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4.24

买债的姿势

前两天,CZ部在人民日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及,支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渐增加国债买卖。

大致意思是希望央行多买买国债。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引来市场一片叫好,尤其那些准备在债市大干一场的。

之后《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央妈有关负责人,发文做了回应。

文章不长,主要表达四点内容,bo姐整理了一下。

第一,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翻译翻译就是,现在的国债收益率过低,不符合咱们经济增速。

文章里写到,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认为,未来通胀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名义利率,本身会随着通胀水平回升而提高。

第二,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不小,未来发行节奏还会加快。

文章里写到,记者采访了一些市场人士,他们认为,今年以来政府债券供给明显减少,这或是导致两者短期背离的一个因素。

现在是“资产荒”,所以都去买债,但未来发行速度节奏会加快。

届时,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

第三,理论上,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这已经是在提示大家债市风险了!

文章里提到,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如果将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久期债券资产上,若遇到负债端成本显著上升,很可能会面临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

大白话就是,你买了低利率的债,如果以后你的资本成本上升了,你怎么整?

第四,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特别注意一句: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央妈是有买有卖的,不能简单将买国债理解为大放水。

手里的债基怎么办?

这一波下来,不少机构选择撤一点了。

昨天,长期国债也大幅回调,打了不少小伙伴一个措手不及。 

那么,手里有债基的该怎么办呢?

这波债市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荒,股市扑街,存款利率下降,理财险收益下降等等,大家的资金转移到债市。

目前这些并没有大的改变,所以长期配置逻辑还在。

纵观历史,债券市场转熊大多数情况因为货币政策发生急转向或者经济基本面出现明显的好转,交易拥挤并非调整的充分条件。

但就像央行负责人说的,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不小,未来只要加快发行节奏,当“资产荒”得到缓解后,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趋于稳定。

这次震荡并非拐点,而是央行提醒那些中小金融机构注意管理利率风险。

之前bo姐有安利大家买债基,但最近市场情绪温度过高,上周,基金增持债券规模还创下了历史新高。

去年6月份发布了首只超长期限债券ETF——30年国债ETF,截至2024年4月24日,该ETF累计收益已经达到14.07%,其中今年以来收益高达8.07%。

3个多月涨幅接近两位数,很难想象这是一只债基。

不过,就在昨天该产品单日跌幅达到1.16%。

没有永涨不跌的,当市场不相信利空的声音出来后,往往就是撤退的信号。

等温度正常点了,再增配回来。

所以,短期还是不要追了,可以适当增配一些权益资产,或者把一部分长债基金换成短债基金。

数据显示,短期债券无论是最大回撤还是波动率方面,都要比中长期债券要低一些。

以下是bo姐通过年化收益、夏普比率、年化波动以及最大回撤,筛选出收益比较稳定、风险收益比较高的短期债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