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制氢方式对比:绿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市场资讯

关注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对氢能这种优质的清洁能源有了初步认知,了解了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氢能需求的进一步扩展,高效制氢成为了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保障。

本文将围绕几种不同的制氢方式,对“氢的制取”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氢能回顾

政策奠定氢能产业地位:

1)氢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零碳排放,在我国双碳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中,成为了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

2)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提出将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作为清洁能源,氢能有许多显著优势:氢能产物只有水,能实现低碳或零碳排放。此外在其他方面氢能优势显著,如制取方式多样、易于储存和运输、高效以及应用场景多样等。

氢能的制取方式对比

1)分类

氢气分类:依据制取方式和过程中碳排放量的不同,氢气可分为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灰氢、通过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来减少碳排放制取的蓝氢,以及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氢。

制氢方式分类:制氢方式多样,作为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氢可以来源于化石能源重整、生物质热裂解、微生物发酵、工业副产以及电解水等多种途径。下文将以上方式梳理为5大类分别进行阐述。

2)几种不同制氢方式详解

· 焦炉煤气制氢

过程:焦炉煤气制氢采用变压吸附回收焦炉煤气的氢,其主要原理是使用固体吸附剂来选择气体吸附,并且随着气压的下降,气体在吸附剂中的吸附特性会降低。

优点: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供给释放潜力大。从供应潜力看,国内煤化工行业发展成熟,煤制氢产量大且产能分布广,并且由于其产能适应性,可提供量大、可调节的氢源。

缺点:面临焦炭供给减少带来的原料气下降的影响。焦炉煤气是炼焦副产品,国内焦炭供给进入了平台区,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内重点地区焦炉淘汰工作以来,节能、降碳压力巨大,焦炉煤气制氢面临原料气减少带来的影响。

焦炉煤气制氢作为化石能源制氢,面临碳排放压力。焦炉煤气制氢装置产生的碳排放包括焦炉煤气吸附后,剩下的CH4替代氢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能耗产生的碳排放;以及焦炉煤气制氢电耗产生的碳排放。

· 煤气化制氢

过程:煤在高温常压或加压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后产物中含H2、CO等组分;然后经过净化、CO变换和分离、提纯等处理而获得一定纯度的产品氢。

优点:有成本和资源优势。2020年国内煤炭储量1432亿吨,相比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2021年国内原煤产量41.3亿吨,同比5.84%。按照制取1吨氢需要7.5吨褐煤,国内褐煤资源储量能够生产10.84亿吨氢气。

缺点:传统煤制氢下游需求趋弱,且同样面临碳排放约束。煤制氢主要应用于汽油加氢、粗柴油加氢、燃料加氢脱硫以及合成氨等产品。2019年以来随着交通运输电动化渗透率的提升,对汽油、柴油消费需求趋弱;同时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也面临减碳压力。

· 天然气制氢

过程:天然气制氢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用水蒸气作为氧化剂,来制取富氢混合气。

优点:生产技术成熟,生产规模可选择性较大。一方面这种制氢方式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控制稳妥实用,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基本无“三废”排放,反应热和余热能够充分利用,装置能耗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生产规模的选择性较大,标准状态下400m3/h~200000m3/h。

缺点: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高,资源相对不足。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94十亿立方米,消费量330.6十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38.4十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高,资源相对不足。且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城市用气占比较大,用来制氢的供给紧张。

· 甲醇制氢

过程:原材料是二次能源产品。甲醇制氢的常用方法有:甲醇裂解、甲醇部分氧化重整以及甲醇水蒸气重整。

优点:技术发展成熟。甲醇制氢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条件限制较少,原料利用率高,主体设备为简单常见的设备,无特殊材质要求,操作维护比较简单,我国甲醇制氢技术非常成熟。

缺点:制氢将面临下游其他行业对资源挤占,存在一定程度进口依赖。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下游领域应用广泛。其中烯烃2021年占比50.6%,燃料需求占比15.7%,其他需求领域较为分散。近三年甲醇产能增速趋缓,对进口较为依赖,进口量均超过千万吨。

甲醇价格波动较大。国内甲醇价格受开工率影响较大,2021年三季度国内能耗双控期间甲醇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在个别季节性限产时间段,甲醇价格波动更大。

· 电解水制氢

过程:水电解制氢是施加外电流使水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为氢气与氧气。根据使用的电解质不同,主要可分为碱性电解水(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水(SOEC)三大类。

优点: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氢,能够实现零碳排放;电解水制氢的技术相对成熟,是发展绿氢的重要手段。

缺点:现行技术条件下,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PEM电解水总体效率更高,动态响应速度更快,是较优的水电解制氢技术,但是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制约PEM电解水制氢发展。当前降本途径之一是新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成本降至0.2元/KWh时,“绿氢”成本基本可接近20元/kg的水平。

3)制氢方式对比

综合对比几种制氢方式,从碳排放、能量转换以及成本来看,低排放、高效率的绿氢,尤其是水力、风能电解制氢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发展重心,但也需要克服成本问题。2018年煤制氢的价格约在1.2-2.2美元/千克,而绿氢的价格高达3-7.5美元/千克。

4)我国氢能制取情况

· 现状

我国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截至2021年中,我国氢气来源主要包括煤、焦炉煤气、天然气、甲醇、烧碱等,其中煤制氢达到2388万吨/年,占接近六成;焦炉煤气制氢产能达到811万吨(20%)。

· 未来展望

氢能需求未来将持续增长。2012-2020年,我国氢气产量的年均增速约为5.7%;中国氢能协会预测,氢能产业链产值在2050年将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速12.6%。

首先,提高绿氢占比。《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主要的氢气来源,预计绿氢占比达到70%以上。

其次,实现绿氢平价。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余卓平分析,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成本降低,到2025年绿氢成本将降到约25元/千克;2030年低至15元/千克,可以与现在化石能源加上碳捕集技术制氢的价格进行竞争。

同时,要更广泛、高效地应用绿氢。能源转型委员会预测2050年在氨和甲醇制取上,氢气渗透率将达100%;2050年氢气消费结构中,43.2%的氢气将被用于交通领域,工业占比为27.3%,发电和热力占比分别为9.8%和16.7%。

小结

对比几种不同的制氢方式之后,高效清洁的绿氢脱颖而出。面临我国仍旧是以碳排较高的化石燃料制氢为主、以及绿氢制取成本较高的现状,绿氢平价以及多场景推广使用将会是氢能制取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

东海基金

科技行业研究员

张立新

风险提示:本文相关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所有发展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相关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色列将推迟加沙行动,直至特朗普中东之行结束。

以色列方面表示,以色列军队将继续留在已占领的加沙地带的区域。

以色列方面表示,只在加沙地带居民向南迁移之后才会允许援助物资送达。

以色列将推迟加沙行动,直至特朗普中东之行结束。

以色列方面表示,以色列军队将继续留在已占领的加沙地带的区域。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