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基金刚回本就想跑路?对不起,你的投资可能下错了“锚”!

市场资讯

关注

4月中下旬以来,市场整体保持着震荡上行的态势,沪指已从2863点的低位反弹至3200点附近。不少基民的基金账户有所“回血”,内心可能开始出现一些波动和犹豫。“虽然被深套但坚决不割肉,一旦解套却马上跑路”。自查一下,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心态变化和投资经历?

其实,这种心态的背后是“锚定效应”在作祟。

锚定效应

指的是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

首先,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当一件原价标注为999元的衣服现在只要299元就可以买到时,我们通常会认为它是便宜的。为什么?因为原始标价999元就是商家设置的“锚点”,当消费者以999元为参照时,就比较容易接受299元的低价了,认为自己“白赚了”700元。

在基金投资中,锚定效应也常常出现,并且还可能诱导我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回到文章开头列举的“回本就卖出”的例子,其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将自己的买入成本价视为“锚点”,在基金净值下跌的过程中,成本这个“锚点”不断侵蚀我们的投资心态,使我们忘记了投资的初心,一旦基金净值回到成本价以上就想着快点解套,结束之前痛苦煎熬的投资经历。

比如

以基金历史净值为“锚”时

投资者会过度关注基金的短期涨跌,涨了就开心跌了就失望,投资心情每天跟着净值起伏,从而步入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的陷阱。

以基金历史业绩为“锚”时

投资者会盲目跟着基金收益排行榜买基金,由于对基金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很难选到适合自己的好产品,进而影响未来的投资收益。

锚定效应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不喜欢“悬空”的东西,好or坏、便宜or贵,只有通过比较才知道,因此先找到参考下“锚”再调整成为人们判断事物的本能模式。而证券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对过往数据的依赖。

可惜的是,大家常常忽略了我们老生常谈的那句风险提示——基金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那么,投资者如何避免“锚定效应”这种本能思维对投资决策的不良影响呢?

  01

树立长期投资观念

忘掉历史价格,忘掉买入成本,不要频繁“沉锚”自缚,而是拉长目光来看待投资结果。投资从来不是为了回本,要对优秀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具有持续创新高的能力保持信心。

  02

加强投资知识储备

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充分,越能避免被不相关或弱相关的因素“锚定”,做出准确的判断。

巴菲特曾说:“内在价值是一个企业余生全部现金流的折现。”只要我们坚信基金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实力,那么无论净值如何波动,我们就都能够淡然处之,理性决策了。

  03

用“定投”纪律约束自己

“沉锚”偏差就如同大海中的暗礁一样防不胜防。与人性的本能做对抗,我们需要严格的投资纪律来约束自己,比如基金定投,按照设定好的周期、时间和金额持续投资,在市场下跌时积攒便宜筹码,在市场上涨时不至于踏空,就能帮助投资者摆脱“锚”的影响。

有了正确的理念、专业的知识、严格的纪律,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投资的大海中畅行无阻,行稳致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