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大佬说 | 陈东升:为什么百岁人生变得越发普遍?

市场资讯

关注

原标题:大佬说 | 陈东升:为什么百岁人生变得越发普遍? 来源:泰康资产

本文是我的新书《长寿时代》第三期连载。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长寿时代因为“死生双降”带来老龄人口的高占比,接下来的这两篇文章,将详细阐述影响寿命和生育率的诸多原因。今天首先跟大家分享《为什么百岁人生变得越发普遍》,节选自第一章《长寿时代 百岁人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数百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全球都笼罩在病毒的阴影之下。我们生活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对传染性高、致死率高的疾病已经觉得陌生,而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传染病的恐怖威力,以及生命的脆弱。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除了急性传染病,饥饿、战争、自然灾害等都曾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绝大多数人活不过青少年,寿命远没有现在这么长。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那些曾经威胁生命的“洪水猛兽”逐渐被人类控制,如今百岁人生已不再那么罕见。

工业革命初期,人们的预期寿命不到30岁。到21世纪的今天,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已超过70岁。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9》报告指出,到 2050年全球人口预期寿命有望达到77.1岁。实际上,全球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不平衡的,中高收入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2017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0.7岁。到2020年,这些国家中刚达到65岁的人的预期余寿将接近20年,也就是说他们的预期寿命将接近85岁。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和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在《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一书中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00后,有50%以上的概率能够实现百岁人生。按照目前寿命增长的趋势,这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

科学的曙光驱赶死亡的阴霾

19世纪欧美城市化加速了人口聚集,然而在城市繁荣的同时,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涌现。由于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在城市更加频繁和密集,大城市的死亡率一度高于农村地区,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城市惩罚”(urban penalty)。到19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人们才开始逐步掌握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手段。

约翰·斯诺(1813-1858),英国麻醉学家、流行病学家

英国医生约翰·斯诺(John Snow)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先驱之一。在19世纪,传染性和致死性极强的霍乱曾多次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对其发生原因,各界一度众说纷纭。直到1854年约翰·斯诺根据伦敦当地霍乱疫情绘制出地图,追查到疾病传播的源头位于一处受到脏水污染的公共水源,由此才科学地证明霍乱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当斯诺医生说服当地政府关闭水源后,霍乱疫情也随之消去。公共卫生并不仅仅是通过医学治疗手段来实现死亡水平的降低,在霍乱这个经典案例中,斯诺医生实际上是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病因,进而实施干预,阻断了疫情传播。

美国哈佛大学戴维·卡特勒(David Cutler)的研究显示,1900—1940年,由于通过水和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美国的整体死亡率下降了40%,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从47岁提升至63岁。看似简单的净水过滤和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过去城市人口的死亡率更高的问题也在这一时期消失了。

农业社会中人们曾经相信疾病与道德或宗教有关,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用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应对疾病与死亡。进入20世纪,在公共卫生观念得到普及的同时,现代医药领域也飞速发展,一方面诊断与手术技术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药物研发与应用快速发展。

未来人类寿命能否无限延长?

预期寿命与各年龄段的死亡率联系紧密。简单来说,预期寿命是假设一个现在出生的人,按照当前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水平计算,未来有望生存的年岁。影响预期寿命的最主要因素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死亡水平。预期寿命的增长和个人寿命的增长不同,我们身边可能也偶有百岁老人,但这并不能代表人类整体的寿命水平。

从全球来看,二战后人类的预期寿命发生了持续而显著的提升。这一方面得益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的降低,尤其是婴幼儿死亡率的降低,另一方面便是因为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全球疾病负担(GDB)项目组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显示,1950—2017年全球男性预期寿命从48.1岁增至70.5岁,女性从52.9岁增至75.6岁。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过去的近70年里,其预期寿命平均每10年提高了3岁以上。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类的寿命还会以每10年2~3岁的速度增长。另一篇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在《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预测,到2040年时全球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均较2016年将再提升4.4岁,届时全球将有59个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0岁,接近该研究所涵盖的195个国家和地区的1/3。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只有35岁,到2019年已达到77.3岁。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预测,204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81.9岁,相当于未来20年间每10年增长约2.5岁。也许30~50年后,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有望超过90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迎来百岁人生。

然而,在人类寿命不断延长的大趋势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却出现了暂时性停滞,甚至一度下跌,其原因值得深思。我们看到,由于苏联解体导致社会动荡,1989—1994年俄罗斯男性的预期寿命从64.2岁下降到57.6 岁,5年间下降了6.6岁,相当于倒退40年。非洲南部一些国家由于艾滋病泛滥,其人口预期寿命一直徘徊在50岁左右,甚至有个别国家曾一度低至40岁以下。近年来,美国和英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也出现了波动甚至轻微下降,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青年人滥用药物、酗酒以及自杀等社会问题。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造成了人类预期寿命的波动,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成员国中共有22个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出现了下降。美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比2019年下降了1.5岁。尽管如此,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预期寿命的波动仅仅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小曲折,人类寿命持续增长依旧是长期趋势。

至于人类寿命是否存在上限,目前尚无定论。现在科学家们对于衰老原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生物学层面,如染色体的顶端端粒的磨损、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基因损伤、环境因素改变基因的表达方式、有害蛋白质堆积等等。当前,对于衰老之谜,科学界远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研究发现突破人们的认知,同时也会有更多技术不断刷新寿命的极限。从历史经验看,人类战胜死亡威胁的能力仍在不断提升,知识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会推动人类的寿命持续延长。

【交易员们押注夏季将为美联储拨开迷雾】几个月来,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一直明确表示,在对利率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他们希望财政和贸易政策以及经济的反应更加清晰。过去一个月间,这种审慎立场已促使交易员纷纷撤销对6月会议降息的押注,目前市场预计政策暂停状态将延续至7月会议。然而期货市场头寸显示,9月底前降息的概率仍略高于50%。这实质上是对未来四个月形势明朗化的对赌:要么通胀放缓为政策宽松铺路,要么经济恶化迫使美联储加码刺激。

【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外空条约》】拉脱维亚23日正式加入联合国《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即《外空条约》。拉脱维亚外交部当天在其网站发布新闻公告表示,该条约的目的是维护外层空间的和平与安全,减少冲突风险,促进合作。拉脱维亚认为,维护确保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基本国际准则极为重要。拉脱维亚的加入加强了它对条约所载各项原则的坚定承诺,包括公平利用空间资源和在空间活动中负责任的行为。(新华社)

【中柬“金龙-2025”联演双方参演部队完成适应性训练】截至当地时间5月24日,中柬“金龙-2025”联演双方参演部队完成适应性训练。自抵达柬埔寨演习区域以来,双方参演部队官兵于14日展开适应性训练,采取交叉学习、混编合训方式,组织基础课目交流,专攻精练班组协同、海上搜救、编队飞行、实弹射击等演习重点内容,围绕联合反恐等重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其间,中方参演部队穿插开展捐赠助学、义诊送药、舰艇开放日等活动,双方还举办了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适应性训练结束后,联合任务部队按计划,区分陆空、海空两个方向组织综合实兵演练。(新华社)

【交易员们押注夏季将为美联储拨开迷雾】几个月来,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一直明确表示,在对利率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他们希望财政和贸易政策以及经济的反应更加清晰。过去一个月间,这种审慎立场已促使交易员纷纷撤销对6月会议降息的押注,目前市场预计政策暂停状态将延续至7月会议。然而期货市场头寸显示,9月底前降息的概率仍略高于50%。这实质上是对未来四个月形势明朗化的对赌:要么通胀放缓为政策宽松铺路,要么经济恶化迫使美联储加码刺激。

【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外空条约》】拉脱维亚23日正式加入联合国《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即《外空条约》。拉脱维亚外交部当天在其网站发布新闻公告表示,该条约的目的是维护外层空间的和平与安全,减少冲突风险,促进合作。拉脱维亚认为,维护确保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基本国际准则极为重要。拉脱维亚的加入加强了它对条约所载各项原则的坚定承诺,包括公平利用空间资源和在空间活动中负责任的行为。(新华社)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