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不是“富二代”的微医,如何用医疗基因在“富二代”阵营里杀出血路

投中网

关注

文 | 谭念一

来源|投中网

市场盛传的“微医将上市”,看来已进入了最后冲刺。2021年港股有望迎来数字医疗第一股,微医再度来到聚光灯下。

据彭博社2月25日消息,由微医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控股于近期完成超过4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最快将于下月申请在香港IPO,融资主要来自红杉资本、千禧资本等机构以及大型保险机构的战略性投资。

路透社援引市场专业人士测算,微医发行时市值或将达到150亿美元。对比一年前市场给出的100亿美元左右的预期IPO估值,微医本轮估值又有了大幅增长。已成功登陆港股的“富二代”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企业的医药电商之路已很清晰。微医显然没有去跟巨头分食竞争激烈的医药电商市场,而是将医疗服务板块分拆出来打出了一张不同赛道的牌。

快速增长的资本市场估值背后,微医靠什么一路狂奔?分拆数字医疗平台冲击港股底气何来?

医药电商生猛,医疗服务空白

作为创办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微医,其上市进程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受关注不仅是因为行业老兵的身份,还源于医疗服务赛道在市场上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来自中国医疗行业高企的“围墙”。传统的就医习惯、医生习惯以及严苛的政策监管,尤其是医保这一最大支付方对在线医疗服务的缺位,使得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迁移步履维艰。

2020年以来,在疫情的强力催化下,数字健康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同时赛道的分野也逐渐清晰。一条是聚焦健康消费、OTC零售的电商赛道,另一条则是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处方药等严肃医疗的数字医疗服务赛道。

从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几家数字健康概念公司的主营业务及营收结构上看,仍以医药电商为主。京东健康2020上半年87亿收入中,94.5%的营收由电商业务(自营+商家入驻)斩获,阿里健康2021财年上半年71亿收入中,电商(自营+商家入驻)贡献了97.2%。

反观国际上,数字医疗服务赛道已日趋成熟。以Teladoc、Livongo(被前者并购)等为代表的数字医疗企业早已成功上市,并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了快速增长。去年8月,Teladoc以185亿美元完成了对Livongo的收购。其管理层预测在2020年末收入规模将超过10亿美金,并完成超过1000万人次的数字医疗服务。

微医IPO预期估值的增长,也印证了数字医疗服务的价值和想象空间。路透社在其报道中称,微医此次分拆上市主体在2020年的营收较2019年增长超过了200%,其中会员式的健康维护服务收入贡献超过50%。

突破生死局,打通医保商保成关键

众所周知,医药电商之所以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业态,是因为其已经拥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尤其是依托原有消费电商平台导流,可以开展健康消费、OTC零售等业务,作为医药零售的互联网化,医药电商近年来增长迅猛,在电商巨头中,拼多多美团也都已切入这一赛道。

但医疗服务有着截然不同的增长逻辑。医药电商作为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服务,核心增长力由价格和流量驱动,是标准化消费品在健康领域的延伸。而医疗服务聚焦提供以治疗效果和健康结果为导向的严肃、专业的医疗服务,决策来自于医生,与医保、商保等支付体系的深度打通,成为其最重要的低价获客渠道。

微医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为行业探出了一条路。公开报道显示,微医在山东泰安依托互联网医院实施的会员式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实现了中国首个在市级层面医保直接报销的数字慢病管理模式。一年多时间,当地医院门诊慢性大病患者次均处方费用下降了12.7%,公共医疗保险支付费用相对节约10%以上,患者个人负担下降5%以上。去年6月,山东省16地市医保局局长赴泰安“取经”,“泰安模式”开始在山东全省逐地市落地。

以会员式为基础的慢病服务,也被资本市场给予了高企的用户价值。作为专注数字慢病管理服务的公司,Livongo在2020年截至三季度累计管理慢病会员44万人,每年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为3700多元(人民币),按其被Teladoc收购时的185亿美元作价推算,单用户价值超过25万元(人民币)。与之对应,以微医在山东泰安开展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来看,按当地慢病医保门诊统筹额度和用户年均复诊次数测算,其ARPU值约为3600元/年,与livongo类似。而中国的慢病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美国,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目前微医这种会员式数字慢病管理模式以医保统筹区为单位,正在全国多地复制。据了解,微医还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升级,在天津通过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聚焦慢病管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成为当地落实以健康为中心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从微医在泰安、天津等地的业务可以看到,通过在慢病管理、家医签约服务等领域给用户带来的可及性、临床有效性和经济性,互联网医院正在逐步获得医保基金的支持。而医保部门的认可,将直接带来获客成本的降低、用户粘性的提升以及规模化的复制推广能力。公开资料显示,微医旗下28家互联网医院中已有17家获得医保资质,打通医保在线支付,属于国内目前拥有最多医保资质的互联网医院的平台。

医疗服务道阻且长,需要耐力型选手

微医在数字医疗行业的路上可以算是一位“长跑选手”。事实上,严苛的政策监管和行业本身的复杂性,也让众多入局者退出比赛或另择其道。

众所周知,医保是中国严肃医疗服务的主要支付方式,覆盖了中国95%的人口。打通医保支付的能力,业已成为进入医疗服务主赛道的关键门槛。显然,微医花了大量时间深耕打通“医、药、保”闭环,也就是这十多年做“管道工”的功夫,让它有了开展数字医疗服务的能力。

很难想象,仅仅在5年多之前,互联网医院还是一个不被主流医疗卫生体系所接受的概念,如今已成为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前,在国家卫健委对“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表彰中出现了互联网医院的身影,天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作为484家医院中唯一一家互联网医院,获评“示范医院”。

除了蹚出了一条被证明有效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做“挂号”起步的微医还拥有在线诊疗、流动医院等多场景、广覆盖的医疗和健康维护业务。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微医平台已连接了7600多家医院,30万余名医生,实名注册用户2.14亿。这一体量的平台生态,让微医具备了进一步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能力。

基于目前市场公开信息,还看不清微医的全貌,但无论是先天基因还是创业选择,从其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在内的既有业务来看,微医都在坚持不同于其他玩家的差异化定位。随着招股书即将公开,市场会一窥其修炼十年的数字医疗服务,并验证微医交付给市场的实际行动和想象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