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2019红周刊富豪榜人物素描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号

关注

文 | 李壮

“2019红周刊富豪榜”排名首位是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以其2019年三季度末的持股数量计算,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达1218亿元。实际上,即便往前推几年,何享健的名字一直在红周刊富豪榜的前十之内。

在A股公司的企业家群体中,何享健是少有的几位在改革开放前创业并在改革开放后持续做大事业的企业家之一。跨越“两个时代”的他缘何在企业界长青?

为“解决就业”而“创业”

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的何享健,只有小学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时只是一名街道干部。因为辖区内没什么企业,街道办在帮群众就业方面非常困难。这促使何享健带头发起“生产自救”,联合居民筹集5000元创办了生产塑料瓶盖的生产组。

落后的机器,困难的销售,让生产组长年挣扎在死亡线上。直到1973年,随着国家引进一批民生项目,何享健带领的“生产组”获得了一些订单,经营才有了改观。之后,他们根据市场变化连续转型,生产过五金制品、汽车挂车刹车阀、橡胶配件等产品。到1977年,从“生产组”演变而来的“汽车配件厂”年利润有2.6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成绩。 

改革开放后,何享健带领的工厂为国企配套生产风扇配件,并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自制台扇。1981年,“美的”风扇诞生。在那个电风扇大普及的年代,美的年赚净利超过40万元,基于此,何享健希望进一步做电风扇市场老大。为此,他建立研发部门同时从国企聘请兼职工程师,来开发新技术和产品。1984年,风扇市场竞争白热化,美的推出新品“全塑风扇系列”,一举取得市场领导地位。

在风扇市场风生水起之际,何享健还注意到很时髦的空调产品。早在1985年,美的就有了自己的空调设备厂。但到1987年,美的空调月产量徘徊在200台左右,公司运营入不敷出。而此前一年,美的甚至不得不向员工们筹资来渡过难关。直到1988年美的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公司经营困难的局面才根本改变。

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段“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特殊时期,在许多民营企业家犹豫不前,何享健却以独有的洞察力继续推进美的事业,包括投巨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以扩大空调产能,从全国广募人才以及筹备新业务等。

同时,何享健还抓住股份制改造的时代契机,为美的争取到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并在1993年成功上市(粤美的,后变更为美的电器、G美的、美的集团)。

上市后,美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头几年,美的大力发展多元业务,在空调和电风扇以外,还发展了微电机、金融、房地产、证券业等业务,这种多面出击最终在1997年演变为一场灾难。1997年后,何享健带领美的聚焦于白电领域,同时推行事业部制度,使得美的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正轨。

从1993年到2018年末,美的集团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3%;公司总市值比上市首日市值翻了135倍,市值年复合增长率为22.7%;2014-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最低为25.63%。而何享健持股市值,也翻了109倍。

“唯一不变就是变”

从美的的发展历史来看,美的在1997年的事业部制改革为其激活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这套事业部制度是以权力下放到事业部以及以总经理为核心,事业部有极大的自主权利。但绩效考核同样严厉,若不达标,事业部管理团队要集体辞职。

另外,美的还是2000年实施管理层回购(MBO)计划的公司之一。这让美的的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因为这让管理层和企业利益彻底统一起来。美的集团现任董事长方洪波,就是从美的管理层中涌现出来的。

以上这些都构成了美的不断迭代的动力,今天,美的已经从白电企业转型到“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创新业务四大板块业务的全球科技集团”的定位。这也成就了何享健多年占据富豪榜前十的位置。

如今美的依然保留着何享健的精气神。他说过:“在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美的成功的核心是创新。不变就是死路一条,只有不断变革才有生存空间。”在这种求变以外,他还要求:“宁愿走慢两步,也不能走错一步。”

抓住猪肉狂涨机遇的秦英林夫妇

文 | 王宗耀

2018年8月份开始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不仅带来猪肉价格的狂飙,且也让二级市场上与猪相关企业的股价水涨船高,其中股价表现最刚猛不是行业老大温氏股份,而是注册地在河南的牧原股份

统计数据显示,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占比9成以上的牧原股份在2019年股价全年涨幅高达208.83%,总市值达到了1920亿元,这一规模成功将多年老大温氏股份拉下马,成为养猪产业第一股。

股价的狂飙不仅火了一众二级市场投资人,且也让牧原股份实控人秦英林、钱瑛夫妇二人赚个底掉,持股总市值上涨近三倍,由2018年底的389.96亿元跃升至2019年底的1134亿元,在A股财富榜单的排位从2018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9年第2位,744亿元增长值使其成为2019年A股财富增加最多的富豪。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2020年1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8年8月3日中国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至今,全国共报告发生了162起非洲猪瘟疫情,扑杀近120万头染疫生猪。经芝华数据、申万宏源等机构测算,2019年全国生猪缺口或在1亿头以上。在巨大的缺口之下,2019年猪肉价格一路飞涨,这对于养猪企业来说,谁能率先有效防控非洲猪瘟,谁就能抓住了下一阶段竞争的命门。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对于秦英林夫妇来讲,这轮瘟疫恰恰就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在这场在对抗瘟疫的战争中,牧原股份获得了年销售生猪1025.33万头,年销售收入196.61亿元的不菲战绩。

牧原股份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其也有过“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回顾秦英林的创业史,其曾经无数次与“猪瘟”遭遇,其中有两次失败的记忆最为深刻。

据《南阳日报》报道,出生在河南农村的秦英林儿时生活特别艰苦,学费要靠父母养鸡下蛋、养猪卖钱来筹措,这让他一度产生了辍学的想法。1982年夏天,读高中的秦英林放假期间与父亲商量“规模”养猪的事情,由于致富心切,家里用全部积蓄800元钱买20头猪。结果,由于缺乏防疫知识,20头猪在瘟疫中死了19头。

这次失败让秦英林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养猪致富的梦想却从此发了芽。高中毕业后,秦英林放弃河南大学的保送名额,而选择了报考河南农业大学,并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养猪知识。

毕业三年后,中国爆发“下海潮”,已经成家的秦英林和妻子一起辞职创业,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养猪这个行业。但是命运依旧没有放过他,1993年,他们养殖的首批22只猪仔再次因疫病传染而“全军覆没”。

两次惨痛的教训,让秦英林开始高度重视疫情预防,采取全程自养方式,使各养殖环节置于严格控制之中,并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闭环式生猪产业链。而正是此举让他的养猪厂规模不断扩大,并直接助推了牧原股份在2014年于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也就在这一年,让其击败辅仁药业的朱文臣,登上河南首富宝座。

不过,资本市场向来变幻莫测,秦英林夫妇的财富也随着市场变化而起伏,尤其是当公司收益与猪肉价格高度捆绑时,无论是政策干预还是更多养殖户入场,都会左右着养猪企业的股价走势,使其市值起伏也较大。

2019年8月27日,牧原股份收盘报78.32元,夫妇二人的身价首次突破千亿,达1000.18亿元。然而在10天之后,随着牧原股份股价的下行,夫妇二人的身价又跌落千亿富豪宝座,直至10月10日时,秦英林夫妇身家才重回千亿富豪之列。至2019年12月31日,牧原股份的股价达到88.79元/股,秦英林夫妇身家也上涨到1134亿元。

短时间,秦英林夫妇经历了千亿富豪的“诞生”、“陨落”、再“重生”的戏剧化过程,因此也曾被媒体冠称“年度黑马”。

孙飘扬的恒瑞进击之旅

文 | 张哲

恒瑞医药原董事长兼实控人孙飘扬2019年共计持有恒瑞医药总市值高达841.57亿元,在“2019红周刊富豪榜”中位列第五名。《红周刊》记者注意到,孙飘扬于2017年首次进入A股实控人持有市值前十名,持有总市值约为421.41亿元。该值在2018年为418.94亿元,2019年实现同比翻倍。

不只是孙飘扬一人,孙飘扬家族的身价也在飙升当中。因为孙飘扬的夫人钟慧娟控制的翰森制药于2019年6月赴港交所上市。Wind数据显示,钟慧娟为香港上市公司翰森制药董事会主席兼实控人,孙飘扬家族在翰森的持股比例远高于在恒瑞的持股比例。截至2019年7月5日,钟慧娟通过stellar infinity company信托持股翰森制药67.37%的股份,持有总市值约为1031.43亿元。目前,夫妻二人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孙飘扬的“恒瑞符号”

孙飘扬和恒瑞医药的关系是“成就彼此”,孙飘扬带领恒瑞成为医药板块的“超级明星股”,恒瑞则帮助孙飘扬获得巨额纸上财富。

据Wind数据,恒瑞医药上市以来的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截至2018年年报)为22.02%,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截至2018年年报)为25.80%。2019年上半年,恒瑞医药首次突破半年度营收百亿规模,同比增长近30%;自2005年以来,恒瑞医药的毛利率更是稳居80%以上。

财务数据稳健增长为恒瑞医药在二级市场的优异表现创造了条件。恒瑞医药2017年全年股价涨幅高达82.35%,2019年全年涨幅更是高达99.70%。2017年以来(截至2020年1月15日收盘)恒瑞医药市值增长超过2765亿元。同期,孙飘扬出现在“红周刊富豪榜”上。

孙飘扬带领恒瑞高速发展的核心秘密就是抓住创新主线。仅以最近几年研发投入为例,恒瑞医药2017年以来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均保持在50%左右,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公司营收的比重达到14.80%。同时,相较于业内其他公司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财务手段,恒瑞医药每年均将研发支出全额费用化——这有一定的“隐藏”利润的“效果”。

从这些投入的产出来看,据恒瑞医药2018年报,其近年来先后承担了36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2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及数十项省级科技项目,申请了752项发明专利,其中272项国际专利申请,创新药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和吡咯替尼已获批上市。在创新药研发上,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2-3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

恒瑞医药一直被业内称为“医药界的华为”,但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谈及这一话题时,孙飘扬仅称“我们努力”。

《红周刊》特约作者茶壶商人曾分析,恒瑞之所以在医药行业总是先行一步,是因为公司有一个“懂行”的老大孙飘扬。他曾经带领恒瑞医药四次转型升级,从而使原来生产普通红药水的小企业发展至能与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同台竞争(me-first)的创新型药企。

富豪榜前十地位迎“考验”

不过,恒瑞医药近80倍的市盈率远超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一旦其估值“坠落”,孙飘扬家族的财富规模也势必大幅缩水。从市场观点来看,质疑者认为恒瑞医药20%-30%的业绩成长增速无法支撑近80倍的估值,支持者认为恒瑞作为A股创新药龙头依然是稀缺标的。

金百镕投资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学进表示,恒瑞的估值水平超越大多数医药上市公司有其内在原因。首先,目前没有其他中国制药企业能取代恒瑞在制剂公司的一哥地位;其次,恒瑞研发梯队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远超过绝大多数中国制药企业。所以,如果说恒瑞的估值有泡沫,那一直是长期存在的“常态化泡沫”。

马学进指出,“在创新药的带动下,恒瑞的业绩增速已经从前些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30%,是不是应该对恒瑞的估值更乐观、更包容一些。恒瑞2020年的PE为55倍左右,对一家长期前景光明的中国制药绝对老大,这个估值贵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卓铸投资董事长王卓则认为,对于医药龙头恒瑞的估值考量要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只要不出黑天鹅事件,恒瑞80倍的PE也依然具有投资价值,但如果和其他投资标的进行对比,恒瑞估值的吸引力可能是较差的。“目前来看,我们还是会优先把资金投向具有高成长性并且相对被低估的标的,这样可能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确定性。”

如今,孙飘扬卸任恒瑞董事长之职,恒瑞还会帮他继续财富升级之路吗?

海天味业庞康:38年深耕调味品成就八百亿身价

文 | 林伟萍

在2019红周刊富豪榜上,海天味业的实控人庞康的财富排名第五。

与其东张西望“找风口”,不如在最擅长的领域“筑高墙”,这是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自身经历带给不少创业者的启示。从1982年26岁的庞康被分配到珠海酱油厂(海天味业前身),到如今已进入花甲之年,庞康在海天味业一待就是38年。这期间,他的身份早已从最初的技术员,变成了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价也随着海天股价一路上涨而不断抬升,如今已高达七百多亿元。梳理海天上市后历年年报和公告数据来看,推动庞康身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归根到底,还在于他的坚守,海天味业无论是内生还是外延并购,围绕的主体都不曾远离调味品这一主赛道。

万变不离“调味品” 成就庞康800亿身价

作为“中国调味品第一股”,海天味业自上市以来,股价持续走高,作为公司实控人,庞康的身价自然也水涨创高。公司IPO招股书显示,庞康持有海天味业控股股东海天集团股份占比为30.44%。IPO发行后,控股股东海天集团持有海天味业股份占比为58.38%,这意味着庞康间接持有海天味业17.77%的股份。此外,庞康本人还直接持有海天味业9.59%的股份,合计持股27.36%。

从高管增减持数据来看,虽然海天味业股价一路走高,但庞康并未因此而减持。若忽略海天2013年报、2014年分红配股因素影响,以2014年2月11日上市首日收盘市值497.08亿元来计算,庞康身价为136亿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收盘,海天市值已高达2903.17亿元,此时庞康身价也已高达792.66亿元。相较于上市首日,庞康身价也已大涨4.84倍。

“通过公开采访资料,以及海天经营发展状况来看,我认为庞康是非常聪明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他对这个市场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因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空间十分巨大,这使得海天没有必要在主营之外再费心去搞多种经营,专注主营领域就是最好的选择。”职业投资人靖开诚对《红周刊》记者分析说。

从海天IPO以及公告等资料来看,庞康带领下的海天,的确无论何时,永远在围绕主营下功夫。如IPO招股书显示,1995年起,为了响应国企改制号召,先后从全民所有制改为有限公司、再改为股份公司的海天,无论体制如何改,上市后的并购产能的加速布局,公司主营从未变过,就是“从事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

“从海天所选择的并购标的来看,也能体现出庞康坚守调味品阵营的经营战略,无论是腐乳、食醋还是香油,都没有超出这个范畴。”靖开诚分析说,在他看来,未来海天的品类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火锅底料、榨菜等都可以布局。

强大的营销网络铸就护城河

在产能和品类之外,海天的另一大护城河则是其强大的营销网络。2019年中报显示,海天的网络已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而2017和2018年年报则显示,在海天划分的国内五大区域中,各地区连续两年营收均成两位数增长。海天官网显示,据凯度消费者指数新报告指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海天凭借庞大的分销网络和亲民的价格在下沉城市表现出稳定增长,新增了530万个来自下沉市场城市家庭的购买。

“海天对于我们很多经销商来说,是张‘王牌’,一方面取得海天代理渠道后,很多三、四线调味品品牌会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代理他们的产品,这是海天品牌和渠道给其经销商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海天经销商的利润一靠销量,二靠价差。随着渠道的进一步下沉,销量越来越大,而海天每隔一段时间,会对出厂价和终端价格进行提价,这不仅对企业利润增厚明显,对于我们经销商而言,也是一种让利。”河南南阳某经销商向《红周刊》记者表示。

“在海天已有渠道、架构和品牌支撑下,像我刚提到的,火锅底料、榨菜等海天每多增加一个品类,就相当于在海天这艘航母上多了一架战斗机,成本增加不了多少,只要产品放量,利润就将随之而来。”靖开诚分析说。

对于未来的“三五”计划,庞康带领下的海天,依旧将目标放在调味品上。其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未来五年,将在品类、渠道上继续发力,坚持做好调味品,力争两位数增长,并将酱油高端产品占比从40%提升到50%,同时加大对三、四线城市空白和薄弱市场开发以及海外市场的开发,这都将进一步推动收入稳步增长。那么作为海天实控人庞康,或许在2020年的红周刊富豪榜上又会有一个新的变化。

曾毓群:为潮水退去做准备

文 | 李健

新能源汽车市场寒冬令“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凋零,动力电池厂商数量对比2017年也已“减半”,其中的标志事件是曾经的国内前三大动力电池厂商沃特玛宣告破产。不过,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依然以608亿元身价位列“2019红周刊富豪榜”第7名。

曾毓群身价大涨是由公司市值的近三倍扩张所带来,这也成了动力电池行业两极分化的一个缩影。曾毓群及其带领的宁德时代到底有何魔力,能让他们对外部市场产生“免疫”效果?

政策红利中起飞

60后曾毓群毕业于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最高学历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虽然学的是船舶工程,但他最早却是在电子厂打工十年,并于1999年在朋友相请之下开始创业闯入锂电池制造领域。凭借管理和技术“两手硬”,曾毓群以及创始团队主掌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本该前景良好,但因为吸引风投资金过多,进而因为风投资金套现最终使得ATL变成了国外独资企业。

在ATL期间,曾毓群推动公司于2008年设立动力电池团队。等到2011年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开始形成批量生产机会,而国外独资公司受政策限制得不到动力电池订单,曾毓群等创立宁德时代。几年后,随着股权调整,宁德时代成了完全内资企业。

宁德时代起家的经典之战是在2012年成为宝马纯电动汽车“之诺1E”的电池供应商,这对其品牌发展形成了良好效果。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落地,动力电池厂商迅速增多,但技术路线同质化严重。而技术出身的曾毓群最先做出改变,带领宁德时代率先布局三元材料电池。

2015年2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国家明确要求,截至2015年底,轿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根据这个量能密度要求,让三元材料电池市场迅速爆发。

宁德时代招股书显示,201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长1609.94%。同时,公司产品市占率持续高速提升。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中,宁德时代占比23.3%。到2018年,宁德时代拿到了整个市场过半份额。

在国内市场可以享受政策红利,在海外市场则必须依靠技术与松下、LG化学、三星等厂商竞争。曾毓群曾向媒体表示,“国家政策在初期是很重要的,最后我们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面临全面竞争。我们能力差一点,就专注做一个东西”。

寒冬中扩张

在宁德时代登陆创业板的2018年,国家新能源补贴额度已经连续两年退坡,市场对其当年年报给予了关注。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宁德时代创造归母净利润23.79亿元,同比下滑了12.66%。

在补贴政策变化以外,2019年6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发布文件废止了2015年3月颁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LG化学、松下等厂商有望参与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实际上,这些厂商已经在加码国内电池市场。2019年初,LG化学宣布,将在2020年新建16条动力电池、3条储能电池、4条小型电池共23条动力电池电芯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32GWh。

在完全市场化预期压力之下,三元锂电池中重要材料钴的价格震荡上升,这也成了许多电池厂商的较大压力之一。

也正是在以上多重压力下,沃特玛等动力电池厂商先是陷入困境,然后走向破产。

曾毓群也在向前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定要有一个稍长远的规划,2025年汽车行业会怎么样?2035年会是什么样?我们需要做怎样的准备跟规划?跟谁合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曾毓群常常思考潮水退去后怎么办,这也变成了宁德时代的一系列动作。在2019年2月公司宣布要在德国投资2.4亿欧元建立该国最大的电池工厂;6月公司公告称拟扩大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的投资规模,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不超过18亿欧元;10月18日德国工厂动工,预计2022年电池产能达到14GWh。从2019年宁德时代前三季度业绩情况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56亿元,同比增长71.7%;实现净利润34.64亿元,同比增长45.65%。这种表现似乎显示出宁德时代已经扛住了新能源汽车寒冬的考验。

虞仁荣:“黑马”逆袭

文 | 何艳

2019年全年,A股市场半导体行业(申万三级子行业)以王者之姿录得128%的涨幅,而韦尔股份则以1238亿元的市值站上半导体行业之巅。这一年,韦尔股份股价涨了近4倍,公司实控人虞仁荣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以493亿元的身价跻身“2019红周刊富豪榜”前十位。

附图 韦尔股份上市以来周线走势图

对比年初,虞仁荣的身价涨了近5倍;对比2017年上市首日,其身价上涨了近15倍,这种财富增长速度使其成为A股市场名副其实的“黑马”人物之一。

“两轮驱动”战略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高材生,虞仁荣是当年的天之骄子。1998年,32岁的虞仁荣自立门户做起了电子元器件分销,主要分销电阻、电容等被动元器件。当时是电子元器件生意最好的年代,分销电子元器件的经历,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积攒了相应的资源,更让他认识到在元器件下游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以外,规模还很小的设备解决方案类公司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在这些因素推动下,他不仅提供产品给客户,还会主动把最新元器件产品提供给这些公司研究,甚至把自己公司的方案提供给他们。这让虞仁荣的事业凸显出竞争优势,也让他有了更稳定的客户体系。到2006年时,虞仁荣已是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2007年,他在上海成立了韦尔股份,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IC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被动件、结构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韦尔股份的成立标志着虞仁荣事业的晋级,形成了半导体产品设计与分销两个“轮子”,这两块业务协同发展,为公司后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切入高速增长的光学黄金赛道 

持续发力半导体设计

如果按照企业内生增长的道路向前进,虞仁荣以及韦尔股份的事业跃进可能要等上多年。虞仁荣没有单向选择,他选择的是内生增长和并购并行。在2013年-2015年,他连续发起收购,小试牛刀。

在韦尔股份2017年上市后,有了资金支持的韦尔股份开始大手笔收购。其中,足以改变韦尔股份“命运”的收购是对北京豪威的收购。

豪威科技与日本索尼、韩国三星并称为全球领先的三大主要图像传感器供应商,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网络摄像头、安全监控设备、数码相机、汽车和医疗成像等。收购北京豪威,韦尔股份将实现对CIS图像传感器高中低端产品的全覆盖两者业务高度协同,符合韦尔股份未来发展战略布局。在国内芯片安全可控的长期预期下,芯片设计和制造等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长期跟踪韦尔股份的半导体行业研究专家认为,公司将继续立足于半导体设计行业,利用在技术、资质、品牌、销售渠道、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以移动通信、数码产品为发展根基,进一步拓展各类产品在安防、汽车、网通、医疗、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努力成为代表行业领先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成长、自主创新的企业。

投行分析人士指出,公司开启常态化并购之后,未来将芯片设计领域积极布局,最终成为平台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近期韦尔股份新动向也显示了其要在芯片领域继续做大做强的雄心。2019年12月17日,韦尔股份公告拟通过境外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5000万美元,参与投资由璞华资本管理的境外半导体基金。这是一只重点参与境内外集成电路领域的并购整合的基金。

在韦尔股份发起收购北京豪威的重大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公司股价节节走高。进入2020年,韦尔股份股价继续上冲了21.2%(截至2020年1月16日),虞仁荣也在造富的路上更进一步。

演绎退休老人再创业神话 鲁忠芳挤身百亿富豪行列

本刊记者 王宗耀

身家462.86亿元的鲁忠芳能够登上A股财富榜,不仅是其拥有退休老人不甘寂寞再造创业神话,而且她还有一个特别出色的儿子——李永新。

李永新,中公教育董事长,第二大股东,截至2019年末,身家209.57亿元。

如果算上李永新持股市值,鲁忠芳母子两人身家达到了672.43亿元,跃居2019年度红周刊富豪榜第7位。

据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时披露的重组报告,鲁忠芳自1993年从吉林省通化市农药厂退休后,除投资设立中公教育及中公合伙外,未再从事其他职业。而自中公教育设立以来,在中公教育的董监高名单中,也一直没有出现过鲁忠芳的名字,出现的只有他的儿子李永新的名字。改制前,李永新一直为中公教育总裁;改制后,李永新成为中公教育的董事长。

中公教育的前身为北京新智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4日。公司的初始注册资金仅有50万元,是由鲁忠芳的侄子鲁岩以及中公教育第三大股东王振东发起成立的。一个月后,该公司不但名称变更为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增加至1000万元,其中鲁忠芳认购600万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从表面上看,李永新当时是不持有该公司的股份,但实际上其一直是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之一,正是这层关系,决定了其在中公教育后续股权转让中,始终占有很大一部分股权。至2015年7月时,李永新持股达到了22%。

2015年8月,中公教育进行第二次增资,引入了航天产业、广银创业、基锐科创,增资后公司注册资金变为1111.11万元。正因这几家资金的介入,使得当时的中公教育整体估值达到了30亿元。若按照鲁忠芳母子此时的持股比例计算,其市值已经超过20亿元。

2015年11月,中公教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最大的公职类招录考试培训机构,公务员招录培训一直是中公教育最核心的业务,从2016年到2018年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连续增加,鲁忠芳母子借助资本实力,开始大幅扩张。2016年12月其以1.5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关联方汇友致远下属子公司山东昆仲;2018年4月以2.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主要业务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南京汇悦。与此同时,其还大量建立子公司,开设分公司,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公教育已经拥有19家全资子公司、1家参股公司、33所已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民办学校,并拥有690家分公司。

经过快速的扩张,中公教育羽翼渐丰,鲁忠芳母子开始推动公司的上市,而其最终确定采用借壳方式上市,标的为亚夏汽车。2018年1月4日,亚夏汽车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并停牌。

2018年12月份,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尘埃落定,介于中公教育拥有不错的业绩,从2019年一开始,其股价便一路高歌猛进,涨势迅猛。2019年上半年,虽然公务员国考招录剧烈收缩约四成、省考招录缩招约四分之一,但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正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而持续下沉,因此其公务员序列的培训人次并未因招录形势剧烈波动而减少,依然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其从中报到三季报业绩来看,增长情况依然良好。

业绩的稳定增长,股价也是节节攀升。据《红周刊》记者统计,其2019年度的区间涨幅高达148.33%,截至2019年12月31日收盘,中公教育股价达到17.88元,总市值达到1100亿元。上市公司股价的大涨,让鲁忠芳母子两人持股市值也水涨船高,合计672.43亿元的资产不仅让鲁忠芳成为A股市场上最有钱的退休女老师,且也让母子两人资产跃居2019红周刊富豪榜第7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