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震惊!伊朗军方承认: 意外击落乌航客机!飞行员最后对话曝光!

全景财经 

关注

刚刚,伊朗承认意外击落乌克兰航班。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海外网、恒大研究院等

1月8日,一架乌克兰客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附近坠毁。机上载有167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由于近日美伊紧张关系升级,坠机事件曾引起诸多猜想。

今天(1月11日)事件终于真相大白。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军方发表声明,证实此前的乌航客机是被伊朗意外地人为击中。

声明中表示,当时该航班离开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靠近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一个敏感的军事中心。当时正值轮换,且该中心处于高级警戒状态。在此情况下,飞机被意外地人为错误击中。

据中国日报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乌克兰外交部长普里斯泰科在接受该电视台采访时披露了失事客机飞行员和塔台的最后一次通话。普里斯泰科表示,乌克兰调查人员获得的录音显示,飞机坠毁前,飞行员对塔台说了最后一句话"平稳,一切正常。"

美机构接受伊朗邀请

将参与乌克兰客机坠毁调查

据海外网,伊朗方面几天以来一直否认有导弹击落飞机。但随后美国和加拿大方面援引情报称,他们认为伊朗击落了这架飞机。

伊朗方面发布的最初消息称,客机坠毁是"技术问题"。乌克兰驻伊朗使馆也表示,乌航失事是由引擎故障导致,不是恐怖袭击,但随后改了声明,称一切以最终调查结果为准。

然而到了9日上午,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援引匿名消息来源称,美国官员"相信伊朗击落了这架乌克兰客机"。美联社将这一猜测定性为"极有可能"。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9日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来自多个渠道的情报……表明乌克兰失事客机是被伊朗的地对空导弹击落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伊朗民航局曾表态,伊朗已经着手破解黑匣子,表示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向世界公布。

而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9日发表声明说,已收到并接受伊朗航空事故调查局的邀请,将参与乌克兰客机在伊朗坠毁事故的调查。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不会猜测客机坠毁原因,伊朗航空事故调查局将领导整个调查进程。委员会同时表示,将继续关注相关事态发展,并评估其参与调查的程度。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总部设于华盛顿,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主要负责航空事故以及公路、铁路和水路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的调查。

事件回顾:飞机全碎了

当地时间8日清晨,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附近坠毁,机上176人全部遇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航班信息查询平台Flightradar24,这架客机机型为波音737-800,航班号为PS752,计划从伊朗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飞往乌克兰首都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当地时间1月8日6点左右,该客机离开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信号即从雷达上消失。霍梅尼国际机场位于首都德黑兰市中心以南40公里处,是伊朗最大的机场。

据央视财经,乌克兰外交部证实,8日在伊朗失事的波音737客机上共有82名伊朗人、63名加拿大人、11名乌克兰人(包括9名机组人员,2名乘客)、10名瑞典人、3名德国人、3名英国人以及4名阿富汗人。

据悉,波音737-800是一种常见的喷气式飞机,用于中短程飞行。该机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推出,比波音737 MAX机型更老。

美伊70年恩怨情仇史

美伊关系以1979年为分界点从亲密转向对峙,期间历经两伊战争、伊核谈判等,70年恩怨情仇,美伊关系错综复杂。

1.1  美伊之间的历史纠葛

1.1.1  美伊甜蜜时期:巴列维王朝(1953-1979)

巴列维王朝时期,美伊关系亲密,双方利益捆绑实现双赢。1953年美国扶持小巴列维上台,伊朗选择与苏联敌对,冷落英国,亲近美国。伊朗不满苏联支持阿塞拜疆、库尔德等伊朗敌对国,因此疏远苏联。同时,伊朗政府实施石油企业国有化,把原本被英国控制的石油公司收为国有,引发英国不满。美国为对抗苏联,并获取伊朗的石油资源和地缘优势,大力扶持小巴列维王朝。美伊甜蜜时期双方实现了共赢。例如,伊朗通过复制美国的产业政策,实现了经济腾飞,1968-1978年间伊朗经济年均增速达16%-17%,国民收入增加超过十倍。美国通过邀请伊朗加入中央条约组织,增强了反苏军事实力。

然而,美伊亲密关系并非民众意愿,伊朗西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巴列维王朝灭亡。一方面,伊朗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矛盾加剧。小巴列维政府称伊朗要跃居“世界第五大国”,因此大建“面子工程”、扩充军备,叠加腐败问题严重,贫富悬殊加剧。与美贸易扩张,使美国廉价农产品进入伊朗,农民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小巴列维依照美国的蓝图进行了教育和制度改革,激发民众不满。政府在城乡实行了扫盲,以西式现代教育替代了传统教育;给予妇女选举权,动员妇女摘下面纱并穿着西式服装;给予美国人超国民待遇,伊朗法律对境内的美国人没有实际约束力。伊朗民族历史文化和宗教情结深厚,反感美国文化,不满伊朗政府附庸美国的政策和制度。1977年,伊朗爆发大规模民众反国王运动(“伊斯兰革命”)。而当时的美国卡特政府受到苏联方面压力,对伊朗态度摇摆、未能采取实际支援行动。1979年,小巴列维逃往美国,巴列维王朝结束,美伊亲密关系随后反转。

1.1.2  美伊对抗时期:伊斯兰共和国(1979至今)

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美伊关系从此再未回到亲密时期。1979年,“伊斯兰革命”领导者霍梅尼上台,标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霍梅尼作为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在国内主张政教合一、去西化,导致后来伊朗俗世化程度倒退、宗教色彩加重。对外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外交政策,对苏联冷淡,与美国关系紧张。

1979年,霍梅尼政府制造了“人质事件”(扣留了66名美国使馆人员作为人质),威胁美国政府引渡小巴列维并交还其在美财产。1980年,美国冻结了伊朗政府在美国的95亿美元资金,并宣布美伊断交。1989年霍梅尼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领袖并连任至今。而后任总统拉夫桑贾尼(1989-1997)和哈塔米(1997-2005)提出“亲美”的改革派观点,认为政治不应该影响商业关系,曾暗中与美国签订石油协议未遂,或者暗示加强与美的文化交流,但时任美国克林顿政府并不领情。

1.1.3  两伊战争(1980-1988)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曾因希望平衡中东局势而暗中支援伊朗,但美伊紧张关系的根本局面不变。1979年“人质事件”后,美伊关系紧张,美国为针对伊朗,扶植了同年上台的伊拉克领袖萨达姆。1980年,萨达姆出兵进攻伊朗,“两伊战争”爆发,双方交战8年。

两伊战争期间,以美苏为首的大国支持伊拉克,为萨达姆提供了武器和经济援助。伊朗方面由于外交孤立,经济被全面封锁,石油出口受限,且武器供给不足,劣势明显。然而,美国对中东的政策目标是平衡各方势力,防止一方独大。因此美国对伊朗的态度并非完全强硬,里根政府曾秘密允许通过第三方间接向伊朗输送武器零部件,即“伊朗门”事件,其下属诺斯、波因德克斯特等人为里根背锅,经多轮审判险遭监禁。因此说明,美伊敌对关系在当时的美国是“政治正确”的。两伊战争后期,伊朗政府面对伊拉克和美国的双重围攻,难以支撑。1988年,双方在联合国调解下同意停战。

1.1.4  伊朗核问题谈判(2002至今)

伊朗核问题暴露后,美国对伊朗态度严厉,近期更是通过退出原有协定进一步施压伊朗,导致美伊矛盾升级。2002年8月,伊朗流亡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的秘密铀浓缩厂和重水设施,伊朗核问题暴露,引发国际社会恐慌。之后,英国、德国和法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但美国拒绝参与。2006年6月,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加入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谈判行列,形成伊核问题六国(简称“P5+1国家”),随后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采取6项决议案,逐步制裁伊朗。2009年9月,美国奥巴马政府称伊朗有地下浓缩设施,开始严正商议空袭伊朗。2013年3月,美国开始与伊朗官员展开一连串秘密谈判,甚至未对P5+1国家内部公开其内容。同年6月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上台,积极推进美伊谈判。

9月鲁哈尼与奥巴马通话,是1979年以来两国元首第一次通电话,被认为是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大时刻。2013年11月,伊朗与P5+1国家签署了“伊朗核问题临时协议”,同意限制其核试验有关活动,换取联合国对伊朗制裁的解禁。2016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承认伊朗履行了核协议,并取消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然而,由于美国国内有声音认为该协定有漏洞,特朗普竞选时承诺要废除或者退出伊朗核协议,目的是签订新的协议以进一步限制伊朗的核试验及军事活动。2018年,特朗普为履行承诺宣布了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协议,并实施新的制裁措施,标志美伊冲突开始升级。后来,伊朗将美国上诉至国际法庭,美国败诉,但拒绝执行裁决。伊朗随后开始逐渐违背协定,开始新一轮的核试验,向美国挑衅。

1.2  美伊冲突的四大原因

1.2.1  美国最重要盟友沙特与伊朗之间存在政治和教派冲突

伊斯兰教内有诸多教派,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是最大的两个。逊尼派人数大约占90%,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什叶派人数大约占10%,其中一半在伊朗,其余主要在伊拉克、巴林、阿塞拜疆等国。

逊尼派和什叶派在历史上曾有过激烈的教派斗争,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中东最大的什叶派政权伊朗和最大的逊尼派政权沙特之间重启争端。尤其是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逊尼派领导人萨达姆,使得伊朗在什叶派人数占优的伊拉克获得影响力,打破了中东地区的实力均衡。

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其与伊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美国无法不顾盟友的感受与伊朗交好,伊朗也无法信任站在沙特背后的美国。

1.2.2  美国想要掌控石油、地缘政治和中东局势,伊朗十分关键

美国插手中东事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所谓的“石油美元”。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为保持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美国与沙特等产油国达成协议,石油用美元进行结算。伊朗是OPEC第四大产油国,对国际石油市场有着重大影响力。

伊朗位于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中东地区,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霍尔木兹海峡是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伊朗临近前苏联国家,对于美国遏制俄罗斯有着地缘政治价值。

1.2.3  伊朗核问题挑战美国霸权和全球政治均势

反美的伊朗秘密开发核武器自然无法被美国所容忍,而面对世界第一大国的威胁,伊朗也渴望通过核武器寻求自保。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伊核问题六国经过漫长谈判后,就限制伊朗发展核武及解除对伊朗的制裁问题达成协议。但是2017年1月,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开始采取对伊朗强硬政策,先后退出伊核协定和阻止伊朗石油出口,迫使伊朗做出停止履行部分伊核协定的决定,伊朗核问题出现反复。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制裁。

1.2.4  美伊两国均有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需求

特朗普面临连任选举的竞争压力,且一直遭受民主党弹劾等党派攻击,美伊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提高选民支持率,转移当前压力,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

伊朗在遭受美国经济制裁之后,国内经济衰退,汇率贬值,物价飞涨,失业增加,民众不满情绪上升。伊朗执政者通过激发民族主义,将矛头对准美国,有利于维护政权统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