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基金经理徐治彪的投资逻辑:回归常识、知行合一

国泰基金

关注

2016年初,国泰基金推出了一只名为国泰大健康的基金,截至今年11月28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95.8%,距离翻倍一步之遥,成为同期产品的领跑者。

贡献来自两位基金经理的接力。现任掌舵者徐治彪,从2017年10月高点接手管理,遭遇2018年大熊市,也经历今年结构性大行情,赚得收益16.27%,比同期同类基金平均回报(-2.72%)产生近20%的超额收益。

其中,国泰大健康今年以来收益达65.23%,而徐治彪今年2月份开始管理的国泰江源优势,则获得了26.49%的收益,排名前10%。

在此情况下,国泰基金将旗下首只浮动费率的基金——国泰研究精选,交给徐治彪管理。徐治彪是怎样的一位基金经理:有着怎样的既往经历?他的投资信念又是怎样?他是如何理解市场?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又会有着怎样收益特征?

个人经历,毕业3年便当上基金经理

公募基金行业充满了善于学习的聪明人,徐治彪无疑是其中之一,从读书到入职公募、最后当上基金经理,一路都顺风顺水。

根据公开资料,2012年硕士毕业后,徐治彪入职国泰基金成为研究员,2年后的2014年6月跳槽到农银汇理基金,并于2015年8月开始成为农银医疗保健基金的基金经理。

从毕业后入行到当上基金经理,徐治彪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可比的行业平均数,通常是5年以上。

2016年底,徐治彪着手准备离职,并于2017年再度入职国泰基金。

从过往履历看,徐治彪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专业,后来再考研到上海财大会计学院。

善于学习,总结规律,在不停变化的A股尤为重要。从2012年到2015年的成长股市场中走出来的徐治彪,明显偏好成长股,甚至是小市值个股。“投资讲究守正出奇,那个时候我可能更多落在奇。”

认知的转变,市场发生趋势性变化

2017与2018年,市场发生的趋势性变化令徐治彪印象深刻。

2017年,市场风格全面转向,此前受宠的小市值成长股被抛弃,大市值蓝筹和因为经济回暖的周期股大涨。在之前数年惯性的作用下,徐治彪第一次感受到了挑战,“市场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2018年,徐治彪认识到了市场的几个新变化。

第一,A股的国际化,外资从2017年开始持续流入A股,逐步改变了A股的投资生态,因为外资更愿意买商业模式好、现金流好的龙头股;

第二,外资后续还会持续流入,把几个因素叠加,未来最好的选择是方向是,行业空间很大但是头部公司市占率很低的公司。

“我原先是选个股,现在和以前做投资最大的不一样,是特别看重中观行业趋势,我允许这个行业没有高增长,但千万不要告诉我,这个行业现在是往下走。”徐治彪说,这是过去交学费得来的教训。

回归常识,左侧布局长期持有

在梳理好思路后,2018年底市场还很悲观时,徐治彪明确看好2019年的市场,并对看好的品种大幅买入。

徐治彪说判断的依据是,一方面估值落入历史底部,另一方面导致2018年市场下跌的因素,已经在出现积极的变化。“我在投资中有些偏左侧交易,敢于提前布局,而在市场特别high的时候,我可能就卖出了。”

果断的左侧交易,给徐治彪带来了超额收益,即看好的公司跌下来敢买,市场很high的时候敢卖。

在对自己的总结中,另一个关键词是知行合一。“以前我做研究员的时候和大家交流公司,我看好就说看好,不看好就不看好,不会说好像还可以。你现在看我季报的分析,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另外,徐治彪还拥有一个较好的心态。一方面,“买的股票短期不涨,我熬得住,我更关注这个公司是不是在持续兑现我买入的逻辑。”另一方面,“对于短期收益我不焦虑。公募做相对收益,难道比的是每周每月?最后还是要看一年,对不对?一年的东西比一个月的东西更容易看得清楚。”

而一切认知,源于悟性。对投资有了重新认知后徐治彪说,投资需要回到常识。

就像研究医药公司一样,很多专业名词看起很专业,但如果把它当成消费公司,比如说它战略怎样,执行力如何,未来想干什么,怎么干,这一行的空间够不够大?然后往下看产品线,做到多大规模,未来公司大概规划...如果这么去看,就发现其实不难。

对于未来,徐治彪追求的是长期稳健收益,赚企业成长的钱。

徐治彪说,他坚持左侧布局和长期持有,而且中观特别重要——他致力于寻找能够产生大市值的行业,并在其中挖掘业绩成长性较好的龙头公司,在估值合理时买入。

落实到个股的选择,徐治彪重点关注现金流、ROE和收入利润增长三大指标。“现金流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模式,体现着其商业模式的优缺点;ROE则代表着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投资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在收入利润增长的考量中,则重点把握持续稳定增长的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