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

基金理财奥义04:小伙买基金赚2000万当即辞职

新浪财经综合

关注

原标题:基金理财奥义04:小伙买基金赚2000万当即辞职

来源:老编辑聊投基

每隔几天手机里面就会弹出一条消息,讲某某小伙彩票中奖几千万,然后当即辞职。那么今天这一章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某小伙买基金赚2000万当即辞职的事情。

好吧,买彩票以后中奖的事情或许是真的,买基金发大财,然后当即辞职的这个故事恐怕是不存在的。从业这么多年,见过炒股票发财的,见过炒期货发财的,见过创业发财的,听说过买彩票发财的(没见过),也见过买房子发财的,唯独没见过买基金发大财的。即使是耳熟能详的巴菲特老先生,也不是买基金发财的,而是管理基金发财的。基金是无法一夜暴富的,如果您打算一夜暴富,不仅这一篇可以跳过去不看,基金、理财、信托、存款等等类型的产品以后也不用看了,因为据我所知,这些产品都不能帮人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是怎样实现的?

成语“孤注一掷”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揭示了一夜暴富的核心原理,把全部资源集中起来用于一场豪赌,或者一连串的豪赌,如果每次都是赢了的话就实现一夜暴富了。比如买股票,这些年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涨疯的股票,大概算是茅台了,如果在2002年的时候拿出50万买茅台的股票,到2019年茅台股价从7.2元已经涨到了1240元,涨了172倍,所以当年的50万元现在是8600万,应该接近可以财富自由了。但是2002年的50万是什么概念呢?在北京似乎也差不多可以买2套房。这已经是当时很多家庭的难以企及的数字了。如果那个时候,有50万在北京朝阳买2套房现在至少也大概2000万了吧。如果是按照30%的首付来买,大概可以买6套(那时候还没听说过限购),拿到现在估计有6000万,踏踏实的做房东、收租子也是很惬意的。

上面两个案例已经很清晰的勾勒出暴富的实现路径,一个是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进去,另一个是加杠杆,让资产升值的效果加倍再加倍。2008年笔者还在做期货编辑的时候,美尔雅期货的一个朋友营业部的客户,4万元本金,半年的时间内炒期货赚到了1450万。当时这位化名叫做“万群”的投资者所投资的豆油期货的杠杆是10倍,遇到了罕见的连续半年只涨不跌的行情,恰巧这位投资者并没有太多期货投资经验,一路执着的做多,所以半年时间就成就了一时的神话。而创业这件事情,可能很多没有创过业的人会觉得其实也没投入多少钱,但是如果考虑到创业者投入的时间(24*7),其实已经是他们全部的资源的时候,这种资源的集中投入比炒股、买房来得其实更激烈、更彻底。这个世界上真的可以投入少、不操心,还能一夜暴富的可能真的只有彩票了,尽管这么多年来不仅我没中过头奖,我认识的成千上万的人也没有。所谓靠彩票中奖一夜暴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永远也只能是个传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缴纳智商税而已,真正发财的是卖彩票收税的那帮人。即使是过去二十余年的不败神话,房产投资,对于绝大多数有幸参与到这个热潮中的家庭来说,几乎也都是把上下几代人的全部家当都押在上面才完成了首付。

所以,想要一夜暴富实际上是需要冒险的,所谓富贵险中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想要发财的各位,是您是否确认真的准备好去冒险了吗?还有准备好冒险失败以后要付出的代价了吗?

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好吗?

前一篇文章讲关于家庭财富的安全感的时候提到,获得家庭财富安全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只要为几个核心的家庭财富目标准备足够的资金就没有问题了。从我接触过的客户看,其实很少人真的会把目标设置为一夜暴富,相反在制定具体目标的时候都会比较克制,甚至有的时候我需要劝说客户去定更高的目标。比如在做全面理财规划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测算总体资产收益率的步骤。这个收益率指的是在完成所有的注入教育、养老、购房、旅游等等目标的条件下,家庭的所有资产所应该达到的复合收益率。有的客户在最后测算完成以后,得到的复合收益率居然是负数,或者只有2%左右。也就是说,这个客户不用做任何投资,也可以轻轻松松的达到自己的财富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很可能是被客户自己低估了的,这个以后的章节会说到。

尽管我们绝大部分人从小被各种伟人和成功人士的故事所熏陶、所影响,尽管一个出人头地或者、腰缠万贯的梦想也可以让年轻的我们激动很久。但是作为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我门必须意识到,成为这个星球70多亿人中的佼佼者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如果你在事业上没有把握必然会做到公司的佼佼者,你在投资方面最好也不要期待能够一夜暴富,因为对多数人而言,投资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不太熟悉的领域而已。况且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整体而言生活得都不是很差,保持一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的经济水平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冒险。

普通人的投资不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率

所以回到基金投资,以及一切其他投资上来,真的没有必要为了获得超越整个市场的收益水平去冒额外的风险。周末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华夏基金联合举办的ETF论坛的时候,与会嘉宾再次谈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主动型基金越来越难以战胜指数基金了。

当然,随便找一篇关于指数基金的文章,大概都能找到关于巴菲特和对冲基金经理的赌局的故事,讲的是在十年的周期里面,美国的对冲基金组合远远没能跑赢标普500的故事。论坛中,这个故事的最新版本是最近几年中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也开始跑不赢指数基金了,而且看起来以后也不会乐观。

这个结论对于笔者而言,并没有多少意外,不过是一些亲身经历被总结了出来而已。其实在很早年以前,还在期货公司的时候笔者就已经认识到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就是在资本市场自己并不比其他人更聪明。比如那个时候曾经发现了一个很经典的短线指标,自以为非常了不起,结果很快这个指标就失灵了,后来有大神解释说市场上有很多人都很聪明,所以当一两个人发现某种指标有预测性以后,其他人很快就会跟进,同时行动的人多了指标自然就不灵了。后来做基金以后,同样也是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行业轮动指标,这个指标在2014年到2015年那段时间的表现可以说是精彩绝伦,甚至真的有5%的超额收益。结果在2017年以后就是全线败北了。悲伤之余,在一次直播节目中,到场的量化基金经理也谈到了类似的指标,让人欣慰的是,这位量化基金经理在2017年同样遭遇了滑铁卢。我不够聪明吗?平心而论还是挺聪明的,毕竟当年也是全省前200名的高考小能手,毕竟随便就能总结出一些有机会取得超额收益的方法。但是这个世界上偏偏还有很多人比我更聪明,更努力的人,比如那个量化基金经理,他的数学比我好、计算机帮他做运算、而且使用的指标比我的多,但是2017年我们都没赢,因为还有人更努力,更聪明,而且运气更好。而那些在2017年运气好的人,2018年运气就未必那么好。

写这一篇是为了控制预期吗?

《基金理财奥义03》那一篇说好了后面要讲理财规划,以及各种规划应该如何用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实现,结果这一篇讲了一大堆佛系的观点。有聪明的小伙伴可能会猜,这家伙是不是在控制预期?

其实并不是控制预期,而是为了帮助大家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因为后面每一个投资计划都有涉及到配置相应的金融产品。为了让这些资产配置能够有效的运作,我们就不可以对各种投资品有过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比如要配置安全的资产的时候,市场上能找到的能够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收益率最高只能达到5%左右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P2P还有12%的呢”这类的蠢问题。当你知道P2P的放贷利率往往在20%以上的时候,你还会对所有借款人可以按时还款这件事情那么有信心吗?代表国运的指数基金二十余年来的平均收益,只能达到14%左右,在GDP增长下滑的时期,未来可能还要进一步调低这个预期。所以配置高风险资产的时候,也不要去讲某某基金经理、某某大神,半年就盈利了40%。这些超高的收益,相信我绝大部分来自于贝塔收益(全市场都在涨的时候,有些股票组合自然而然就会长得更多,全市场都在跌的时候,这个组合也会跌得更多,由此产生的超额收益叫做贝塔收益,实际上跟基金经理的能力没有关系。),而阿尔法收益(因为基金经理投资能力优于市场平均,而获得的超额收益)或许有,或许没有,甚至还可能是负数。

所以拿到市场均值就足够了,何必要自行车呢?

这里多说两句题外话,后面在讲理财规划中使用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时候,我指的主要是ETF指数基金。原因是这种基金的交易成本比较低,而且可以有效的跟踪市场平均收益。至于其他基金,将作为卫星产品进行配置,详细的内容以后各期会陆续见到。(文/老编辑的事务所)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