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汇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行稳方能致远

第一财经

关注
外汇K线图

外汇K线图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行稳方能致远

经常项目顺差一直被视为各国贸易顺差的“定海神针”,也是外汇储备来源之“压舱石”。改革开放以来,经常项目顺差一直占到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80%以上。我国经常项目在经历了长期的持续顺差后,于去年一季度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大额季度逆差,经常项目顺差的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化趋势

我国经常项目差额规模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1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常项目差额从315亿美元萎缩至174亿美元,年均下降17%。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经常项目顺差开始大幅增加,年均增速达61%。2008年顺差为4206亿美元,达到峰值。2009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双向波动加剧。经常项目差额围绕“基本平衡”的目标波动。2009年至今,3年顺差增长,7年顺差下降。2018年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出现341亿美元的大额逆差;二季度,转为顺差53亿美元;三季度,顺差再次扩大至160亿美元,我国经常项目差额不稳定性逐渐加剧。

如图1所示,经常项目差额与GDP的比例变动方向呈现相同的规律。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均在国际认可的合理区间4%以内变动。

货物贸易差额对经常项目差额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货物贸易差额在经常项目差额中占比平均高达146.1%,其走势与经常项目差额趋势高度一致。2009年以来,服务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扩大削弱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稳定性。服务贸易差额对经常项目差额的贡献度平均为-33.4%。

经常项目差额向弱稳定转变。自2009年起,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原来的稳定转变为明显的弱稳定。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2009年次贷危机的冲击以及我国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这表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受到外部冲击影响时波动较大且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较长。

影响经常项目差额的因素

从影响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因素来看,加工贸易对经常项目顺差影响最大。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部分企业已逐步转内销,或转为从事一般贸易。在当前加工贸易进出口萎缩、占比逐步下降的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一是通过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带来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带动出口及顺差增长;二是内销市场的开拓、制造环节外迁导致出口及顺差的缩减。尤其是出现大量企业集中退出等偶发因素时,短期会增加经常项目差额的脆弱性。

财政赤字扩张对经常项目顺差的作用正在削弱。1998~2017年,我国长期实行奖励性贸易政策,如出口退税、出口奖励等,有力地支持出口持续增长,使经常项目持续顺差,但同时加重了财政负担。

然而,长期来看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差额的关系并不必然是正向的。2008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财政赤字快速增加,经常项目差额却呈缩减态势,表明赤字的扩张对经常项目顺差的扩大作用正在削弱,财政赤字的过快增长可能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从而加大经常项目差额的脆弱性。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经常项目顺差萎缩。1998~2011年,我国三大产业维持“二、三、一”的结构,第二产业占比领先,导致货物贸易顺差增大,不断拉升经常项目顺差。从2012年起,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增强,占比达45%,并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同时,服务贸易持续逆差扩大,导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出现持续下滑。

投资储蓄差额缩窄引起经常项目顺差下降。1998~2018年,我国储蓄率一直领先于投资率,经常项目差额与储蓄投资缺口基本保持同向变动。2003~2008年,储蓄投资缺口扩大,导致同时期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大幅增加。2017年,储蓄率由2008年的50.8%降为46.4%,投资率由43.2%上升为44.4%,二者缺口缩窄至2%,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也由2008年的4206亿美元降至2017年的1649亿美元。

从以上研究来看,经常项目差额脆弱性需持续关注。经常项目盈余的构成已发生变化。货物贸易顺差的缩减和服务贸易逆差的扩大呈现一定的趋势性,对经常项目差额稳定性产生影响。其中,经常项目顺差过分依赖货物贸易进出口需引起关注;服务贸易和经常转移项下长期逆差也加剧了经常项目差额的脆弱性。

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需拉动转变为内、外需协调拉动;从依靠第二产业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从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转变为一般贸易和新型贸易业态。在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下,经常项目差额也将趋向新的平衡状态。因此,需要正确看待,寻求经常项目差额的均衡发展,不一味追求顺差或逆差。

储蓄投资缺口变化并非影响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最重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全国经常项目差额受储蓄投资缺口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对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脆弱性分析需结合国情,统筹考量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实施,促进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合理均衡发展。

何促进经常项目健康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经常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主动适应经常项目差额变动新常态。在人民币汇率保持弹性、市场预期稳定的背景下,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减少依赖加工贸易形成顺差,鼓励引进高、中端先进技术产品,巩固我国制造业发展良好基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有序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扩大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弥补经常项目顺差的快速下滑。

其次,努力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尽快实现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成品进出口转换。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引导其向高端产业链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延伸,着力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加大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再次,有序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加强服务贸易纵深,增加自主技术及知识产权在服务贸易中的比例,提升服务贸易输出附加值,有效收窄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设中外服务产业合作园区,充分利用浦东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前海开放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平台,积极与国际先进服务业衔接,建立自主服务业市场。

同时,完善国内旅游消费环境,用好扩大进口政策,促进境外旅游消费回流。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计算机和信息软件服务、咨询服务、离岸服务外包等,在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运输和保险服务,将我国货物贸易转化为服务贸易产业优势。带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相关国家的服务产业合作,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还有,优化引导居民储蓄和消费回归合理水平。要降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脆弱性,并不适宜直接运用扩张或紧缩的财政赤字政策,而应当将政策重点转移到完善居民保障上。

此外,积极布局以我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通过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布局以我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进一步开发全球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打造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带动我国商品和劳务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大力推动生产经营升级,增强出口竞争力。结合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对外资投向进行引导,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行长期性投资,增强外国直接投资的稳定性。对不同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制定各自相适宜的政策,在市场准入门槛、占有率及股权比例等领域,针对不同出口导向程度、不同产业、不同技术层次的外商投资企业加以调整,引进我国真正需要的技术、品牌、人才、知识、管理理念等优势生产要素,从而推动我国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升级进步。

(作者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高级经济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