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汇

王宇:建立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新浪财经

关注
外汇K线图

外汇K线图

  作者|王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19期

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汇市场和汇率制度。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81年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双轨制的形式开始试水,1994年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此后,中国汇率改革一直沿着市场化道路、坚持渐进方式、向着建立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先后实行过两种形式的汇率双轨制度:一种是官方汇率与内部结算汇率并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另一种是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内部结算价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引入了最初的市场因素,为我国官方汇率提供了最初的市场参照。

官方汇率与内部结算汇率并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主要是我国外贸部门经济核算的工具。1955年我国进行币制改革,按照1∶10000的比例由新币取代旧币。当时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由2.60上调到2.40,1979年底进一步上调至1.50。由于当时汇率的作用主要是计价和结算,人民币汇率高估。

1979年我国实行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大一统”体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由外贸部门一家垄断转变为多家经营。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高估问题逐步暴露出来。1981年我国正式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在保留官方汇率的同时,实行内部结算汇率。官方汇率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内部结算汇率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结算以及外贸部门的经济核算和内部结算。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延续了此前的1.50;内部结算汇率由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当时为2.80,官方汇率明显高于内部结算汇率。后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不断下调,1984年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逐步接近内部结算汇率。1985年我国宣布取消贸易和非贸易的双重汇率,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内部结算汇率并行的双轨安排,恢复了以贸易汇率为基础的单一汇率制度。

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

1979年8月,我国决定实行外汇留成管理制度。外汇留成管理制度是指在外汇由国家集中管理、统一平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出口企业购买外汇的额度,允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转让多余外汇。由此逐步产生了外汇调剂业务,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以及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0年10月,中国银行正式开办外汇调剂业务,人民币对美元价格是以当时内部结算汇率2.80为基础的,上浮区间为5%~10%。

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普遍开展,我国再次实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双轨制度,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逐步下调至5.80,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为8.70。

1994年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将此次汇率改革称为“1994汇改”)。“1994汇改”明确了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目标、整体方向和初步框架。“1994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为5.80,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为8.72。

“1994汇改”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主要内容。一是取消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并轨时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由5.80下调至8.72;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全国外汇交易通过银行结售汇纳入到银行间外汇市场中;三是取消外汇留成管理,实行结售汇制度,对办理结售汇业务的银行规定外汇周转头寸限额;四是建立了±0.3%的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

“1994汇改”具体操作

199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一是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境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各类外汇收入必须及时调回境内,按银行挂牌汇率全部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二是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在实行售汇制后,取消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境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此项下的对外支付用汇,持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兑付。三是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在银行结售汇制度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交易的中间价,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变化,同时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1994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人民币汇价管理问题的通知》,决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每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人民币市场汇价中间价,该汇价中间价是当日各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外汇与人民币买卖的交易基准汇价。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交易基准汇价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汇价浮动幅度内自行制定外汇买入价、外汇卖出价以及现钞买入价和现钞卖出价,对客户买卖外汇,并对外挂牌。外汇指定银行之间每日买卖外汇的汇价,可在交易基准汇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

1996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消除了经常账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取消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面对国际外汇市场剧烈动荡,我国政府庄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28。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再次起航(本文将此次汇率改革称为“7•21汇改”)。

“7•21汇改”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2000~2005年,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速分别为8.49%、8.34%、9.13%、10.04%和11.4%,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经常账户顺差持续扩大,分别为205.09亿美元、174.05亿美元、354.22亿美元、430.52亿美元、689.41亿美元和1323.78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分别为1655.7亿美元、2121.6亿美元、2864.1亿美元、4032.5亿美元、6099.3亿美元和8188.7亿美元。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浮动区间内持续升值,从8.72升值到8.28。

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转向参考篮子,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8上调至8.11;三是在中国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机制;四是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定价机制。

“7•21汇改”具体操作

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自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8.28上调到8.11,当时这一调整主要是顺应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方向,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和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自2006年1月4日起,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在新的市场框架下,做市商将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和市场风险分散的主渠道,做市商通过询价交易方式、撮合方式及柜台交易方式使外汇市场形成统一联动的价格传导机制。

为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国际收支再平衡,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渐进方式,通过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

主要内容

1994年1月,“1994汇改”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浮动区间确定为±0.3%。2005年7月,“7•21汇改”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浮动区间扩大到±0.5%。2012年4月,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浮动区间扩大到±1%。2014年3月,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到±2%。从1994年4月到2014年3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的日浮动区间由±0.3%扩大至±2%。

具体操作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日波动区间由±1.5%扩大到±3%。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的公告》,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区间由±0.3%扩大到±0.5%。

20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区间由±0.5%扩大至±1%。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2014年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浮动区间由±1%进一步扩大至±2%。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

2015年8月11日,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逆风再出发(本文将此次汇率改革称为“8•11汇改”)。“8•11汇改”旨在增加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基准性和透明度。同时,顺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动趋势,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15下调至6.22。

“8•11汇改”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与2005年“7•21汇改”相比,2015年“8•11汇改”的历史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2005年,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国际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同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快速积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2015年,在世界相继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化深度调整,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升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我国经济中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放缓,经常账户顺差收窄,人民币汇率面临一定贬值压力。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主要内容。推进中间价形成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建立“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安排;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15下调至6.22。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境外央行类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在内的各品种外汇交易;延长外汇市场交易时间,自2016年1月4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每日运行时间延长至北京时间23∶30。

改进中间价报价机制的重要性

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有管理”主要包括对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的管理,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管理。因此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放宽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幅限制,二是逐步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在逐步放宽对人民币汇率日波幅限制方面,已由汇改初期的±0.3%扩大到±2%。推进中间价改革,成为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要环节。

1994年以来中间价改进过程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每日计算和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外汇币种汇率中间价。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经历了如下变革:一是1994年4月1日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上一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加权平均汇率产生;二是2005年“7•2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每个交易日闭市后美元等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收盘价决定;三是2006年1月4日,我国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相应发生变化,即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做市商询价,去掉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之后,加权平均得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8•11汇改”以来中间价改进情况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强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将观察人民币汇率的视角由双边汇率转变为有效汇率,强调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做市商在进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时,需要考虑“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部分。其中,“收盘汇率”是指上一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汇率,主要反映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是指为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所要求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调整幅度,主要是为了保持当日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上一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相对稳定。

具体操作。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做市商根据上一交易日“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情况,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需要变动的幅度,并将之直接与上一交易日收盘汇率加总,得出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做市商报价作为计算样本,去掉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之后,经过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并于当日9时15分对外发布。

“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逐步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式干预,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提升货币政策自主性。”放眼未来,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现在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已经从±0.3%扩大到±2%,以后当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至±3%或者±3%以上,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拓宽交易范围,满足实体经济和金融交易的套期保值需求,扩大外汇市场的投资交易功能。

进一步完善中国外汇市场

一是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支持更多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二是丰富外汇市场交易工具,根据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在岸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增加期权产品类型,研究推出外汇期货产品。三是扩大外汇市场双向开放,支持境内银行为境外机构和个人提供人民币外汇交易服务,拓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电子平台,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四是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推动银行间市场竞价和询价交易模式、声讯经纪与电子交易平台协调发展。加强外汇市场风险监测,健全外汇交易数据报告库制度。

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支持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经常项目可兑换,依法支持真实合规的经常项目国际支付与转移,优化海外直接投资管理,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优化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服务,创造更加开放、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微观监管体系,构建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微观市场监管,完善功能监管,加强行为和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手段,注重从事前到事中事后、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从规则监管到规则与自律相结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