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汇

利益纠缠的罪与罚 谁能拯救“币圈”堕落的天使?

新浪财经

关注

新浪财经加密货币系列报道之五《利益纠缠的罪与罚 谁能拯救“币圈”堕落的天使?》

近年来,加密货币野蛮生长,越来越多的新币种不断涌现。在监管大潮下,新模式币币交易诞生了,数字货币交易所纷纷移师海外,交易热潮犹有复辟之意,为何加密货币如此火爆?新浪财经推出《野蛮启示录》,聚焦加密货币,揭秘幕后的丝丝缕缕。

作者:水翼、托马斯杨

相关阅读:

消息称中国计划打击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场外集中交易

加密货币系列报道之二:揭秘币安的小秘密:自导自演“击鼓传花”游戏

加密货币系列报道之三:火币网5天上7种ICO 从洗钱神器到重走现货交易模式?

加密货币系列报道之四:假挂单真做市?揭秘山寨币“代投私募”的地下利益链条

区块链技术可能是未来

但未来绝对不是比特币

作为新生的技术,区块链技术本身应当享有更高的估值,只有足够的正向资本激励,区块链技术本身才能够发展走向良性的循环。

但从实际的发展来看,“去中心化”的概念已经被滥用,没有人去深究其中的价值,而仅仅当做是宣传的噱头。

事实上,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一代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以及第二代技术的代表“以太坊”,除了可以隐匿资金流向方便洗钱外,几乎没有实际使用的环境。我们本应更为关注未来技术的演进,从而降低社会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比特币”如果作为支付手段,由于天然的账单确认速度较慢,仅适用于低流量低频速的场景,而高频交易、生活中的大额交易并不适用。目前比特币网络的效率低下,比特币的转账时间往往快的需要数分钟,慢的需要数小时。

而在我们熟悉的支付领域,银联、支付宝和微信完全可以满足支付需求,使用“比特币”支付的速度远慢于现有的系统,同时手续费用也要高很多。

所谓的“去中心化”的优势只有:

1、阻止了第三方查看交易记录,防止别人知道我买了什么。

2、避免了中介方黑了我的资金。

然而为了这样的“优势”,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比特币所谓的“挖矿”,一方面提供了交易记录的服务,赚取手续费。另一方面浪费了大量无效运算,最终是为了一次有效记录,从而获取奖励金——比特币。

形象的来说,这种挖矿就好比无数的票贩子,坐在那里不停地刷新12306的网站,只为了刷到一张春运期间的卧铺火车票。每拿到一张票,就能赚到7倍的利润(目前挖矿的电力成本大约是1500-2000美元,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大约是1.3万美元)。

既然如此,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停地雇佣更多的票贩子,不停地刷新这个网络,这也就是为什么比特币“矿机”和耗电量滚雪球般发展的原因。

实际上完成交易仅需要1%的算力,但是为了抢到“票”,人们又额外的投入了99%的矿机。

根据摩根史丹利预测,2018年仅用于比特币这一种数字货币挖矿的电量就将达到1250亿度,将近7个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就这样被无端的浪费掉,如果用煤炭发电换算,则相当于要消耗4200万吨标准煤炭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为了比特币烧掉了65斤煤炭。

这还不算“以太坊”等同样需要挖矿的电子货币,而目前各种ICO项目和概念,还在制作着同样需要大量“挖矿”的新电子货币。

一种说法是,这些“矿机”用的都是电站的废电,这些电不用也是浪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矿机”所使用的显卡和FPGA更新换代速度飞快,所有的设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折旧。

对于挖矿而言,最佳效率就是24小时开工干到死!直到连电费都挣不出来,算力自然淘汰出局。所谓的“晚间费电”只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幻象。

ICO乱象整治刻不容缓

大佬联盟通吃全产业链值得警惕

时至今日,电子货币已经从技术从业者对新技术的追寻,转变为纯金融投机工具,大量的ICO项目全完看不到任何技术层面的思考,仅仅是简单地更换应用场景就匆匆推向市场。

以我们曝光过的交易所来说,判断一个新的项目是否满足上线要求的标准也跟“天使投资”高度雷同:考察发行人的人品、历史成功的产品、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对自己有信心、项目听起来是否靠谱等主观评判准则占据主导。而那些更小的交易所就更为混乱。

交易所本应是引导技术发展的“节点”,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鼓励更有技术含量的ICO项目的发行。哪怕是“瑞波”币这样的,仅仅在跨境支付速度上有所突破的项目。

但实际上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已经变成了投机中心,甚至交易所自己也耐不住寂寞,利用平台优势发行自己的货币从中分一杯羹。

新入场的小白幻想着一夜暴富,而发行项目者则真的可以一夜暴富。

尤其是掌握控制大量自媒体的“大佬联盟”模式断不可取,从项目设计到一级市场分销,二级市场上市再到媒体宣传造势,打通了全产业链条后,对市场的影响过大。

同时对于“代投私募”以及项目方跑路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则,协助受害者确定损失。

由于大量“代投私募”主要在国内募资,并将资金投向海外项目,如果不能对跑路或者诈骗事件进行追责则此类事件恐怕会越来越多,激发社会矛盾不说,还平白浪费了非常紧张的法务资源。

币圈之乱

不止于国境

我们也应该看到,今日之乱象绝非“区块链”技术之过错,从监管和国家层面来看,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要加以严打,但是一刀切的全盘否定也绝非上策。

实际上国内对“币圈”的打击早已展开,但是在“币币”交易模式,以及“代投私募”等创新的冲击下,原有的禁令已经逐渐失效。

同时我们也看到,“币圈”的火爆,绝非是中国一地的特殊现象。币安公司早已将总部迁往日本,主要客户也已经转变为海外市场。火币和OKEX虽然主要客户仍是国内用户,但也都在海外设置了分站,准备迁往海外淘金。

交易所全部转去海外这本质上也是中国的一种损失,损失的不仅仅是那点儿税收和金钱,损失的是经验和人才。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瑞波币”就在跨境支付领域有着自己的探索,更加重要的是,在背后的“瑞博网络”探索也值得关注,只不过瑞波币爆炒的光芒掩盖了其背后技术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炒币大军已近千万。这波ICO浪潮,已不仅局限在某一国之内,而是成为全球狂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简单直接的全盘否定似乎并非最优解。尤其是对于企业技术性的探索尤应给与保护。

在铁腕监管之后,对于上市企业和国内的公司进行的有益的区块链技术探索仍应留下空间。

毕竟区块链技术已经搭建了起一套价值传递网络,作为区块链技术第一款落地产品——加密货币虽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所有的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时,必然会经野蛮生长时期,只有加强监管与约束,去除糟粕才能让行业良性发展。

对市场进行规范,疏导结合或许才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在现阶段无法根除巨大的利益链条之时,在中国“可爱”的投资者都在“翻墙”跑去日本开户只为了参与投机之时,矫枉过正或许才能起到效果。

我们在监管 “加密货币”市场的时候也不应忘记,中国股票市场初创时期的乱象丛生、应该想起1995年发生的国债期货“327”惨案,想起背着麻袋去收国库券的“杨百万”,想起已经锒铛入狱的“涨停板敢死队元老”。

他们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悲剧,但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给加密数字货币留下一片“试验田”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央行能否发起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大幕 提出数字货币的“巴塞尔协定”?

这次的币圈乱象并非是区域乱象,而是全球性行为,在交易所交易的加密货币可能来自各个国家,而从ICO发行的参与理论上来说,各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参与,例如编者就在国内打开了某个国外的ICO众筹网站,注册即可参与。

由于各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不一,也成为监管的难点。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已经渗透进了市场的血液之中,因此虽然比特币经过多国的监管攻击,但只要利益不死,有人相信,比特币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下图所示,绿色代表比特币的合法市场;橘黄色代表中性市场,虽尚未公开合法化比特币地位,但也没有主要的使用限制;淡粉色代表受限制的市场,即当地政府尝试通过红线政策或监管来防范数字货币的使用;深粉色代表比特币被定义为非法的国家;灰色是尚未置评的国家。

而世界上占据话语权的主要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也并不明朗。如果真的想要杜绝币圈乱象,只有世界各国联合监管,才有可能。但是国家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态度,联合监管谈何容易。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想这也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一次机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监管部门,是不是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发起一场关于构建“加密货币”的底层框架安排呢?

虽然各国的立场千差万别,但是否能从底层上,从制度上提出一个统一的看法,那就是什么算是区块链?什么算是电子货币?各国能否联手行动制定一个最低范围内的准则?比如反洗钱规则?

或者在全球央行年会上G20峰会上,直面提出这个问题,交于全球共同讨论并最终提出类似《巴塞尔协议》这样的全球统一规范?

我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那么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终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寄语监管层的思考:

1、严厉打击ICO乱象,规范“代投私募”业务,至少应当杜绝私募跑路,甚至是项目方跑路的问题。对于“代投私募”是否属于股权私募等形式给出定义,并纳入私募基金监管。

2、严控电子货币交易所的泛滥,预防交易所向“伪做市商”模式转变,避免重蹈此前“现货交易所”“文交所”全国泛滥的覆辙,避免“泛亚有色”悲剧的重现。

3、严厉打击以“区块链”“电子货币”为名目的传销组织滋生,针对“电子货币”制定系统化的法律法规。例如“电子货币”被盗,如何计算案值?使用电子货币发薪酬福利如何计算税金,以及是否能用电子货币支付企业并购等内容。

4、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跨境资金流动异常的频繁,如何防范加密数字货币套汇、洗钱。

5、能否统一协调,与G20成员或者利用全球央行年会的契机,组织发起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货币准则章程的建立,包括如何定义,是否承认是资产,如何跨境监管等最为基础的准则。

6、利用中国现有的优势,集合媒体、智库等力量,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保持区块链技术的跟踪,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避免将整个产业链条推到国外,避免形成环绕中国的“区块链”货币交易带。

7、应该对以“挖矿”形式维持运转的电子货币,按照高耗能产业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征收惩罚性的“碳税”以补偿高电量消耗的损失。

8、成立区域性的“币监会”组织,由区块链人才审核与监督,打击违法发行、创设数字货币的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