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期 · 2025年05月20日
Issue 69, 20th May, 2025
ESG China Focus
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尽管个别大国热衷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但历史总会在曲折中前进。只要坚定信心,加强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冲破逆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世界一切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体制机制,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月30日,财政部及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和《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即日起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RE100是国际上倡导绿色电力消费的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绿色电力消费领域影响力非常大。最近,RE100在官网的常见问答中明确企业使用中国绿证不需要再提供额外证明,同时在其技术标准中明确绿色电力消费必须持有绿证。
深圳证券交易所4月30日发布公告称,决定修订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首次将ESG负面剔除机制纳入规则体系。根据新规,自2025年6月16日起,创业板指数样本股将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的上市公司,同时设置权重调整因子,单只样本股每次定期调整时有20%的权重上限。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日前在广州举办。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ESG International Frontier
2025年4月22日,香港地球之友、香港金融发展局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携手举办“地球日论坛 2025”,致力推动转型金融,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巴西有关部门签署关于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第一阶段合作谅解备忘录、矿业领域合作、人工智能合作三份合作文件。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于5月13日在北京举行。日前,乌拉圭驻华大使、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团团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畅谈拉中在环保领域的合作。
世界气象组织5月12日发布《2024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说,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全方位冲击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加剧饥饿、不安全和流离失所情形的发生。
当地时间5月7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众议院对4月28日全国大停电事件进行报告。桑切斯坚持认为本次大停电事件与可再生能源没有关联。他表示,西班牙政府将继续支持发展绿色能源。
马来西亚天然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长尼克·纳兹米日前表示,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市场、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与共同的发展命运,东盟各国应加强合作,协力加速区域绿色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并携手构建低碳未来。
ESG Experts
相较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较大。为此,我们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多样化储能方式,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和虚拟电厂等机制,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实现安全可靠运行。由此,可以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变成灵活性,使其成为智慧能源。
施正荣认为,接下来,储能企业会慢慢在“峰电”时段放电参与电网交易。在此情况下,储能就变得极其重要,尤其是电网侧储能亟须长时储能(大于4h的储能技术),而长时储能则是解决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及并网问题的核心。
世界地球日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他表示,我国需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健康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细颗粒物(PM2.5)标准限值进一步趋严。他认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治理需协同推进,企业应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上尽早布局,实现减污降碳与健康保护多赢。
地球系统科学的诞生源于人类对全球变化问题认识的深入。20世纪后半叶,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问题凸显。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特征。以气候变化为例,北极冰川融化不仅影响局部地区,还会通过改变洋流和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格局。
在防灾减灾体系中,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仅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的一环,要与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相结合。针对当前灾害中心向乡村转移的现状,要加强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中地质安全风险评估,特别是农民切坡盖房,要指导进行简易治理,可以采取修建矮挡墙等降险措施,屋后还要留出一定的避让距离,以降低灾害潜在风险。
ESG Top Columnists
金垣洙表示,人类社会面临杀伤性武器、气候变化、颠覆性技术运用不当带来的三重威胁。全球治理存在领导力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应继续发挥联合国践行多边主义的“核心枢纽”作用,也期待中国以三大全球倡议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建设性力量。
中国很快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不仅仅是它的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它的创新,对于研发的关注和投入,对于科技的推动,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都将研发出新的技术,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提升环境的质量。
ean Hegarty指出,在过去十年间,ESG 投资从一种边缘策略发展成为风险评估的核心要素。研究表明,高质量的 ESG 实践能够带来超额回报。例如,获得责任投资认证的澳大利亚股票基金在过去 10 年中实现了 13.20% 的回报率,而市场其他股票基金的回报率仅为 9.19%。尽管面临监管碎片化、“漂绿”风险以及政治波动等挑战,Hegarty 认为 ESG 投资的长期趋势依然强劲。
黄翠芝认为,当前扩大可持续金融规模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标准化不足和数据可得性问题较为突出。“在不同地区之间,对于什么是可持续、什么是绿色、什么是转型,还存在着定义不一致的情况。同时,ESG 报告体系也比较零散和碎片化。”
Louis Downing指出,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正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巨大的融资缺口和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为应对这些挑战,GIB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通过提升项目设计标准、推出FAST-Infra标签等创新举措,吸引私人资本,优化项目储备,弥合资金与需求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在瑞士政府的资助下,GIB推出了可偿还性赠款计划,助力项目跨越“死亡谷”。
在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之时,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在这份报告中,该集团称将在2028年达成核心供应链100%使用绿电的目标。
ESG Company Watch
2025年3月底,一辆小米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爆燃,造成车内三名年轻女性死亡。这场事故不仅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更将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危机管理能力及品牌责任推至舆论风口浪尖。小米创始人雷军在5月15日的内部讲话中坦言,“未料到事故对小米的打击如此之大”,并称“公众的期待远超想象”。
本月,盒马鲜生接连陷入两起食品安全事件——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其销售的“无抗鸡蛋”检出违禁兽药地美硝唑(15.5μg/kg)和甲氧苄啶(13.0μg/kg),分别超出国家标准允许值的55%和30%;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亦抽检发现其即食猕猴桃氯吡脲(膨大剂)超标70%。这两起事件不仅暴露盒马在供应链品控、供应商管理上的漏洞,更因涉事商品均标榜“无抗”“优质”而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全面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