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设计案例 | 北京沙河水库水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市场资讯

关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本文参考文献:李枞林,李俊,张鸿涛,等.沙河水库水环境改善及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设计.原文于2023年发表于《中国给水排水》。

1

沙河水库概况

沙河水库是北京市北运河上游的重要节点,其汇水主要来源于东沙河、北沙河和南沙河,流域面积1125 km2,总库容2045万m3。

沙河水库水量充足,主要补水水源为降雨和再生水厂退水,库区水质月变化明显。由于该区域处于城乡接合部,其排水分区人类活动较为集中,区域排水体制仍以合流制为主,溢流污染严重。

2

库区特征及问题解析

沙河水库一直以来面临着多源污染汇集、生态系统脆弱、水动力缺乏等问题,呈现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缓滞水体特征。

①水质特征

随着近两年昌平区截污纳管和污水治理工作的强化推进,沙河水库水质状况出现明显好转,对比库区2015年—2020年水质变化可以看出,主要变化为氨氮、总磷显著下降,COD存在波动,工程实施前水质不能稳定满足地表水Ⅴ类。

②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主要来自沙河再生水厂退水。沙河再生水厂目前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处理水量3万 m3/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二期工程处理水量6万 m3/d,出水执行地表水Ⅳ类标准。经计算,沙河再生水厂输入污染负荷:COD排放量为876 t/a,氨氮排放量为 71.2 t/a,TP排放量为8.8 t/a。

③面源污染

水体两岸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农田和草地,其中林地面积1891 hm2、农田面积5214 hm2、草地面积135 hm2。采用累积指数法对目标区内的面源污染物产生量进行计算,得到城市面源产生的污染物COD排放量862.94 t/a,氨氮排放量 16.29 t/a,TP排放量10.29 t/a。

④合流制溢流污染

水库周边污水直排现象基本杜绝,但降雨溢流污染仍较严重。项目区内原有排口共31处,其中流量>50 m3/d的典型排口有24个。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情况、排水分区划分、降雨等资料,评估年溢流水量为1067.7万 m3,计算溢流污染负荷,COD排放量为1558.8 t/a,氨氮排放量为126 t/a,TP排放量为17.1 t/a。计算方法如下:

⑤内源污染

库区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质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为简化计算过程,假定库区各点底泥污染物释放量一致,计算内源污染负荷:COD释放量为 181.7 t/a,氨氮排放量为79.4 t/a,TP排放量为13.4  t/a。计算方法如下:

⑥综合问题解析

对入库污染源进行综合分析,数据见表:

可以看出,合流制管网降雨溢流污染影响在各指标中占比最高,是库区水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

3

治理方案和措施

3.1 方案思路

针对沙河水库面临的合流制溢流污染、面源污染、水生态系统脆弱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沙河水库库区特征,示范工程采用了“溢流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库区生态修复”为主的技术路线,治理水质目标为V类。

3.2 合流制排口初雨截留及溢流污染控制

针对6处入库口进行整治优化,以“增大初雨截流+溢流污染净化”为治理思路,通过截流井优化、排口闸门改造、排口生态净化及导流调控等设施建设,减轻降雨溢流入库污染影响,削减进入库区水体的污染负荷。

3.2.1 排口截流优化

拟对排水支管(或干渠)与截流干管相交的6处排口截流井进行优化改造。

小排口降雨溢流量不大,主要通过改造截流堰和加大截流管管径提升截流倍数,基本可消除雨天溢流污染。

针对大排口,现状主要为截流坎或闸门控制。除了加大截流管管径,还需对排口闸门进行改造,将旧有截流堰改造为可调堰,小雨期间可通过提升堰板高度,利用管道空间进行初雨调蓄,减少雨天溢流流量,降低入库溢流污染负荷。 

3.2.2 排口生态净化

在溢流水量较大的排口处设置生态净化设施,当溢流超出闸门控制流入水体,可通过设置板桩导流边沟,将排口溢流雨水导入近自然湿地进行调蓄净化;对于距离湿地较远且排口附近空间较大的,可通过在排口附近建设末端生态调蓄净化设施,实现进一步的处理。在不影响行洪过流能力前提下,利用现状河湾、边滩空间,围隔形成排口滞留、导流边沟,并局部设火山岩渗滤段,促进排口溢流初雨滞留净化。塘内种植水生植物,选择景观效果好、水质净化能力强的品种,进行景观设计,营造湿地景观,在促进水质改善的同时,恢复岸线水生态环境。

3.3 面源污染防控植被缓冲带

水库滨岸带主要有“路面-防洪堤-植被型缓坡” 和“路面-植被型缓坡”两种类型。

针对前者,在防洪堤雨水口设置雨水消能池,并在斜坡面设置截流植草沟,开展雨水束流和坡面消能,减缓坡面造成的加速冲刷;同时在裸露边坡补种灌木和地被,减缓雨水冲刷形成的面源污染;

针对后者,在斜坡面设置截流植草沟,同时在裸露边坡补种灌木和地被,增强地块水土保持能力。

3.4 湿地水域生态修复工程

在库区北岸、南岸边滩处建设近自然湿地,重构库区生态,利用南北岸边滩近自然湿地分别净化南、北沙河来水,重点消除初雨期间南、北沙河水质隐患,保障清水入库,提高库区水环境质量。

3.4.1 北岸边滩近自然湿地工程

① 平面布置

北岸边滩近自然湿地总占地面积46.3万m2,其中有效净化面积26万m2,附属区面积20.3万m2;由前置塘-水生生物塘-渗滤堤-水生生物塘-湿地出水组成,分为一、二两个并联运行的湿地净化区。

② 工艺流程

雨天湿地承接北沙河初雨截流工程水量和部分北沙河来水,设计处理规模12万m3/d;旱天湿地主要承接再生水厂退水,设计处理规模9万m3/d。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③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水位35.6(常水位)~36 m(高水位),淹没水位36.5m,平均水深1.7~2 m。旱天停留时间约5.1d,水力负荷0.35m3/(m2·d);雨天停留时间3.8d,水力负荷0.46m3/(m2·d)。

3.4.2 南岸边滩近自然湿地工程

①平面布置

南岸边滩近自然湿地总占地面积26.6万m2,该湿地主要由多级生态景观塘组成。其中大岛南侧河汊面积7.9万m2,起前置生态塘作用,边滩近自然湿地区面积18.7万m2,平面布置如下:

②工艺流程

雨天,调蓄、净化由初雨截流工程导入的排水管渠初雨或南沙河河道初雨来水,设计流量为10万m3/d;旱天,调节净化南沙河富营养化的再生水厂退水,设计水量为10万 m3/d。

③主要设计参数

湿地设计水位为34.6(常水位)~35.4 m(高水位),平均水深1.2~2 m。常水位停留时间约2.3d,高水位停留时间3.9d,表面水力负荷为0.53 m3/(m2·d)。

湿地中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共同作用对来水进一步净化后入库;湿地中种植以荷花为主的观赏性水生植物,也提升了水库景观。

4

目标可达性分析

4.1水环境容量分析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保持水环境功能用途前提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可划分为自身容量和自净容量两部分。

自身容量的计算方法:

经过计算,沙河水库水环境自身容量COD为4928t/a,氨氮为308t/a,TP为61.6t/a;自净容量COD为394.2t/a,氨氮为24.6t/a,TP为4.9t/a。

4.2 整治措施削减量分析

库区整治措施包括面源污染防控、合流制溢流 污染削减、湿地水域净化和原位生态净化等。

其中,库滨植被缓冲带能削减20%的面源污染,削减负荷COD为198.7t/a、氨氮为20.2t/a、TP为2.6t/a(文章根据削减率计算,编者按)

合流制溢流污染削减措施能削减41%的溢流水量,削减负荷COD为639.1t/a、氨氮为51.7t/a、TP为7.0t/a;

湿地水域净化效果模拟比较复杂,参考较为通用的k-C*模型进行推算,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得出湿地削减负荷COD为464.7t/a、氨氮为 78.8t/a、TP为11.5t/a。

5

水质达标分析

5.1 水质预测分析

通过沙河水库入库污染量、上游客水转输量、水环境容量、措施削减污染量等数据,对比削减后的入库污染量和库区水环境容量,分析水质目标可达性:

▽水质指标达标分析

5.2 实际监测分析

目前工程还在实施中,库区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改善。2021年4月—9月期间对沙河水质数据进行监测,COD稳定在25~ 33 mg/L,氨氮稳定在0.85~1.6 mg/L,TP稳定在 0.09~0.2 mg/L。水质已达到预期目标。

6

结论及建议

对沙河水库面临的多源污染汇集、生态系统脆弱、区域水动力差等问题,示范工程采用了 “溢流污染防控、面源污染削减、库区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治理措施包括面源污染防控库滨植被缓冲带、合流制排口初雨截流及溢流污染控制、湿地水域生态修复等。工程实施前预测入库污染量、水环境容量、工程措施污染削减量等指标,评估目标可达性,对设计参数进行纠偏,工程阶段实施后沙河水库外源污染已得到控制,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该系统化分析方法在沙河水库治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库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环境生态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