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转型:实现以人为本的绿色转型
全球气候危机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向净零经济转型。然而,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型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其中一大问题就是净零转型的公平公正问题。巴黎协定中明确提及,希望在促进气候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劳动力的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并创造体面工作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在PRI碳中和与可持续投资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多位专家对公正转型议题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包括公正转型面临的挑战、对公正转型披露框架的建议,以及投资者应该如何采取相关行动,将公正转型纳入到ESG投资策略中。
公正转型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的能源转型都是向净零经济转型最重点的工作之一。这意味着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要大幅减少,可再生能源则要大量地增加。其中,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化石能源消费减少则会带来失业问题。
根据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的介绍,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全中国范围内,能源转型带来的就业机会比失去的岗位要多。但在一些高度依赖传统能源发展的地区,整个区域经济是跟煤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地区要发展新型的业态,才能保证转型中平稳的过渡。
公正转型披露框架建议
想要推动公正转型,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角色都很重要。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博士在PRI会议上介绍到,对公正转型做出信息披露,可以提供衡量转型平衡性的指标,以促使政府、投资者和企业更好地驾驭转型的平衡,是对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有益补充。
关于具体披露的内容,郭沛源博士介绍了三个比较重要的公正转型问题:就业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以及价值链。目前,作为PRI在中国项目的一部分,商道融绿根据该分析框架初步提出了一些信息披露的指标,如在衡量区域发展平衡性问题时,可以考量员工的就业、客户在清洁能源使用上的情况,以及供应链上的伙伴关系等。包含建议指标的相关报告将于近期发布。
投资者可以将公正转型纳入ESG框架中
在通往碳中和的道路上,投资者可以利用资金的力量帮助高碳企业在技术上更好地实现低碳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想要避免可能对职工就业、供应链及社区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就不得不考虑公正转型的问题。
嘉实基金ESG 研究总监韩晓燕在PRI会议上提出,在宏观层面上,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发展,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同行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暴露水平和机遇水平是不同的,碳转型的迫切性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是不一样的。因此,推动公正转型就需要考虑在时间维度的问题。在微观视角上,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来说,低碳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投资者在长期的资产配置框架中,应系统性纳入气候变化以及相关的社会公平治理等因素。ESG本质是希望通过正向促进企业,激励企业追求更高的目标,然后反馈到积极企业价值的创造,形成正向循环。
实际上,公正转型既与与ESG问题中气候议题密切相关,也是重要的社会因素。以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兼副主任梁晓晖博士在PRI会议上指出:“这些目标是一个整体,而且相互之间是关联的。当我们在一个指标维度上努力的时候,要通盘考虑会不会对其他的指标产生影响。”公正转型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气候目标,就大幅牺牲社会公平。正如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气候峰会时明确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投资者和企业需要考虑转型的社会影响,将公正转型纳入到ESG策略中。梁晓晖博士介绍到,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一些非常成熟的工具,比如《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UNGP),既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投资者。投资者可以把UNGP融合到自己的ESG体系之中,以更好了解和解决社会(S)维度对投资的影响,以及了解E(环境)和G(治理)维度之间的关联。这些工具的基本方法和投资的尽职调查如出一辙,很容易被投资者了解,因此投资者可以很容易将其嵌入到现有的ESG规则和框架中。
目前,投资者已开始重视公正转型问题并将其纳入到投资流程和决策中。2020年,PRI和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发布了“投资者承诺支持气候公正转型的声明”,该声明目前已经得到了160多个机构投资人的支持,代表着10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在推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更多关注净零转型对于就业、民生和社会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也应在顶层机制设计和政策工具实施中兼顾统筹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等问题,以实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有序转型,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包容性。
(PRI负责任投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