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米人脸假体识别方法专利获授权 人脸识别技术需要安全保障

市场资讯

关注
事件关联主体:小米
事件类型:正面
ESG事件议题:S——产品责任、信息安全
ESG影响等级:轻微

小米人脸假体识别方法专利获授权,降低安全风险 

企查查显示,近日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申请的“识别人脸假体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专利获得授权。

摘要显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识别人脸假体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所述人脸图像包括人脸区域和背景区域;获取所述人脸区域的识别特征和所述背景区域的识别特征;基于所述人脸区域的识别特征和所述背景区域的识别特征识别所述人脸图像中人脸是否为人脸假体,得到第一识别结果。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背景区域,可以辅助人脸区域进行人脸识别。与人脸区域单独识别相比较,增加背景区域可以提高识别人脸假体的准确率,降低安全风险。

在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可查询到小米集团的ESG评分,路孚特ESG评分为37.0(C),富时罗素ESG评分为2.1分。虽然ESG总体评分不是特别高,但是可以看到在产品责任方面,小米表现非常亮眼,其中路孚特产品责任评分为72.8(B+),远超ESG综合表现得分。

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即利用人体的生理特征,通过计算机进行个人身份鉴定。作为目前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科技数码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和智能门锁等产品上均可见到人脸识别技术的身影。不过在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脸识别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也值得深思。虽然人的面部信息独一无二,但模仿、伪造却也不难。

早在2019年,丰巢刷脸取件被小学生用照片轻松破解的事件在当时就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纷纷调侃人脸识别“不靠谱”。随着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模仿、伪造人脸的门槛越来越低。比如,当前在一些短视频APP上,用户运用换脸滤镜便可以轻松换成另一个人的脸。

如何利用新技术来保障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企业需要持久钻研的问题,也是企业对产品和用户应该尽到的责任。

除小米外,互联网、科技等行业巨头都在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AI国检中心发布的《人脸识别系统安全评测研究报告》显示,腾讯云、京东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的卢深视成为首批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测评的企业,用技术赋能信息安全保障。

人脸识别、身份核验等领域的种种安全隐患也引起了政策层的注意。在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依据本法推进下列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针对小型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敏感个人信息以及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标准。目前已有《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人脸比对模型安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

在技术上,2021年3月,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就倡议发起了“可信人脸识别守护计划”(简称“护脸计划”),并启动“可信AI:人脸识别测试”,希望通过领先的人脸识别安全测试能力打造出国内权威的人脸识别评估,并借助标准制定、测试评估、行业自律等手段,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人脸识别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人脸识别技术安全任重道远。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秉持对用户信息安全负责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保障用户权益。

为及时准确地追踪企业ESG履行状况,评定ESG舆情的潜在影响,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出“ESG影响等级”,并制定规范的定性标准,对正面ESG舆情给出优秀、良好、中等、轻微四个等级,对负面ESG舆情给出恶劣、严重、中等、轻微四个等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