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用卡

持卡人积分游戏规则生变 信用卡市场存量之争越演越烈

中国证券网

关注

用信用卡买买买已是日常之事,但持卡人一般很少会花心思搞清楚背后积分的“门道”。

这套积分规则,其实挺有看头。最近,成功转型零售的平安银行,发布了一个新的信用卡积分规则新政,即:不以交易商户类别码(MCC)作为累计积分依据,而要按照支付方式计分。

先河一开,市场波涛激荡。积分本身是回馈用户,拥有6000万持卡人的平安银行,如此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用户权益是增加还是削减?在竞争激烈的信用卡市场,调整计分依据有何深意?

增加权益 规避套积分

根据平安银行26日发布的公告,自2020年4月10日(以实际执行日期为准)起,不以交易商户类别码(MCC)作为累计积分依据,将按照更清晰的支付方式累计积分。

其中一条规则是,全部网络消费(含线上消费及手机支付)累计积分,网络消费的支付方式包括并不限于支付宝、微信支付、壹钱包、唯品支付、美团支付、苏宁支付、京东支付等。

可通俗理解为,如今大多数用户都习惯通过手机线上、扫码等移动支付方式来消费,线下POS机刷卡量逐步减少。对于网络消费积分,从回馈用户的角度来看,合情合理。

那么线下通过POS机刷卡是否就没有积分了?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解释,线下也有积分,这次是正式宣布线上积分,一则回馈客户,二是鼓励线上消费。这么来看,实则是增加了权益。

另一条规则是对银联通道设定千元门槛。根据规则,特殊快捷支付方式需单笔人民币1000元(不含)以上累计积分,特殊快捷支付方式包括:云闪付APP支付、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手机闪付支付。

在两位业内受访人士看来,上述规则的调整,都是出于成本考虑,其一就是为规避套取积分的“羊毛党”。机构看来是被“薅”怕了。

作为一种回馈,信用卡积分可以享有不少权益,如,兑换航空里程、星巴克咖啡、商城兑换礼品等。然而,有人就此钻空子,通过POS机刷卡虚假消费,套取积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更有甚者居然可以套取高达数百万的积分。

因此在设计积分具体规则时,银行颇费心思,但仍然很难杜绝套积分现象。信用卡行业资深人士董峥表示,目前通过虚假交易套积分的情况还是比较多,从成本角度来说,银行损失不小,也很为难。从场景来说,移动支付时代,线下POS机刷卡量也不是很大了。

近几年来,银行纷纷转型零售,乘着消费红利快车,信用卡业务大放异彩。以平安银行为例,截至2019年末,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到 6032.91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7.1%,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3365.77亿元,同比增长22.5%。

卡量飙涨的背后,也意味着银行成本的上升。去年开始,中信银行等就积分规则作出调整,削减了积分的MCC类别。不过董峥认为,其他银行未必会跟进平安银行这条新政,各家有各家的情况。

信用卡市场存量之争越演越烈

信用卡竞争环境从去年开始陡然生变。

首先,信用卡发卡环比增速普跌;其次,多头共债行为将互联网金融风险传导至持牌金融机构;再次,受限于传统经营模式,各家信用卡产品、营销严重同质化。

三者叠加,不少受访人士认为,信用卡业正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模式和增长规律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信用卡行业已进入下半场。”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直言。

去银行化、嵌入非金融便民服务(如叫外卖、办签证等)、构筑内容专区的做法成为越来越多银行信用卡在存量时代经营客户的新路径。

“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变得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不管是口号还是实质,通常体现在一些企业文化导向、技术投入和科研占比上,很难在产品端上直接弱化金融烙印。毕竟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但现在,当一个强黏着度高的、优质用户集中的金融类主账户变身非金融化APP,这会产生哪些鲇鱼效应?我觉得这很值得观察。”一名资深股份行零售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他评论的正是功能越来越齐全的信用卡。

此外,国内信用卡的存量激战不仅仅体现在不断扩容的服务内涵上,还体现在信用卡对细分客户群体的深耕上。

就在去年下半年,中信银行面向老年群体推出了国内首款老年专属信用卡,降低过去信用卡对老年群体的准入年龄限制;招行则锚定年轻细分群体,根据其4000万申卡年龄小于30岁的持卡人消费数据,推出针对年轻高端客群的白金信用卡。

最后,在营销获客方式上,信用卡越来越注重文化植入和价值输出。平安银行信用卡与《囧妈》合作,而招行信用卡与《唐人街探案3》合作,观众都能在两部电影本身或相关周边看到两大信用卡各自的品牌形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