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消费

上半年11大投诉热点!中消协一一为你支招防掉坑

中国消费者报

关注

上半年11大投诉热点!中消协一一为你支招防掉坑

7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报告中中消协梳理出11大投诉热点及相关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无小事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食物出现变质、霉变、过期等卫生安全问题;

二是部分网购食品属于三无产品;

三是一些食品商家围绕健康炒作概念,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比如宣称零、零脂肪等,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

四是把拼接肉、调理肉冒充原切肉、纯肉,有机食品来源不明等;

五是餐饮场所卫生条件差、餐具不洁,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消费者用餐后出现集体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等。

“速冻调理羊肉”

菜单标注草原羔羊肉

2021年4月1日,消费者杨女士到格尔木某火锅店就餐,扫码下单点了一份草原羔羊肉。上菜后,消费者觉得该羊肉很肥,不像是菜单上标注的“菜品”,要求更换。领班告知消费者此“菜品”具有融化性,没有质量问题,无法退换。杨女士当场将肉打包,保存证据。青海省格尔木市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及时联合当地市场监督部门执法人员赴现场调查核实。

经现场查验进货票据和检查库存实物,该“菜品”外包装上显示的名称为“速冻调理羊肉”(生制品);类型为菜肴制品;配料有羊肉、饮用水、复配水分保持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食用盐),非经营者所谓的草原羔羊肉。经调解,经营者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法律责任,并立即整改,改换菜单上的菜名。

消协意见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渠道要正规,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是否超过保质期,是否有腐败变质现象,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认识或者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不要违法食用野生动物。外出就餐时,注意餐饮店是否规范、卫生,特别是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情况。用餐前先洗手,使用公勺、公筷,倡导分餐制,就餐后及时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

② 汽车安全待改进

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事件引发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广泛关注。在汽车消费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经营者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车型配置、营销宣传、履行“三包”、产品迭代等方面不充分告知,导致后期发生各种消费纠纷;

二是同一故障多次维修却得不到彻底修复,消费者频繁往返4S店,耗时费力;

三是贷款购车时,部分汽车经营者打出“零利率”旗号吸引消费者,实际免息车贷不等于免费贷款,消费者还要额外付出手续费;

四是诱导或违背消费者意愿捆绑销售商品或服务,如捆绑车险、捆绑装饰用品;

五是汽车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如行驶中突然加速、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转向失灵等。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令人担忧。

车辆行驶中急速降速

存安全隐患

2021年5月13日,消费者付女士向甘肃省消费者协会投诉称,其于2019年9月购买的一辆汽车,多次在高速路行驶过程中出现车身抖动,急速降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经查,消费者投诉情况属实。经营者称,出现车身抖动、降速的情况属于积碳引起的缸内压高以及气门破裂导致,按照规定及时做了修理和补救措施。但是,依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该车还尚未达到换车要求。消费者则认为,安全隐患已然产生,不能再继续使用,应当给予换车处理。经过甘肃省消协多次调解,最终,经营者出价15万元将该车回购。

消协意见

一如果车辆操控与消费者传统驾驶习惯不同,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保障消费者安全。

二是智能网联汽车厂家掌握大量消费者车辆行驶数据,发生纠纷时,汽车厂家应依法及时向消费者提供相关数据,妥善处理消费纠纷。

三是4S店负有修理、更换、退货的“三包”义务,应努力提高维修技术及服务质量,及时维修好消费者的车辆,积极回应消费者的诉求,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 房屋装修不省心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装修公司低价签单,后期增项增费;

二是装修装饰行业准入门槛低,部分装修公司的施工队为签单后临时拼凑,装修质量良莠不齐;

三是装修公司不按合同约定履约,延误工期;四是建材质量难保证,装修材料以次充好,甚至使用假冒产品;五是售后服务难履约,出现质量问题保修难,装修公司和施工队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多。六是精装房装修质量差,隐蔽工程常出问题。

上百名消费者投诉红砖质量问题

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广西柳城县消费者协会、柳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共收到172名消费者投诉柳城县东泉镇雄万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红砖质量问题。当地党委、政府成立由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消协组成的处置专案组,联合处理该起群体性消费纠纷。

经对经营者、消费者家中、消费者所建房屋墙体抽样9批次检测,5个样本符合国家标准,4个样本不符合国家标准。处置专案组最终成功调解投诉159起。其中:获退赔火砖19万块,价值6万元,另赔偿消费者金额人民币93万元,两项总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9万元。并支持因赔偿金额存在争议较大未能达成一致的13名消费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针对不合格产品,有关部门已责令经营者召回并依法处罚。

消协意见

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前,要多做对比,仔细查看合同条款,不要轻信口头承诺,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要全部落实到书面合同中。

对于隐蔽工程、增项服务、建材质量、施工期限、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问题要逐一核对,明确约定。

尽量采取先验收后付款方式,警惕大额优惠或预付款背后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消费者普遍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特别是在甲醛污染方面,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甲醛释放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关系、且影响较大。建议国家针对装修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订、修改相关标准,为企业规范生产和消费者维权提供支持。

④ 校外培训问题多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培训期间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学员人身伤害;

二是虚假宣传问题,如直播培训虚假宣传、学区房虚假宣传、师资力量虚假宣传等;

三是有些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通过私人转账形式缴费,发生纠纷索赔困难;

四是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或者超范围经营;

五是一些消费者报名时受培训机构人员诱导申请培训贷,因各种原因解除培训合同后,消费者仍需还贷;

六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收取大量预付费,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关门停业,消费者退费困难。

培训班“跑路”

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

2021年上半年,多名消费者向广东省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反映其在2020年为小孩在佛山市棒棒堂培训中心报名了兴趣班,在2020年国庆节后,该培训中心以各种理由拖延开课。到了2020年10月中旬,消费者得知该培训中心已大门紧锁,门口张贴物业拖欠租金的通知。但大部分消费者只上了一两节体验课,甚至一节课也没上,在多次联系兴趣班负责人无果后,消费者投诉至佛山市消委会。

由于联系不上培训中心法定代表人,佛山市消委会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并指派佛山市消委会律师顾问团律师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2021年5月12日,针对佛山市消委会首宗支持预付式消费服务纠纷集体诉讼一案,南海区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程序作出终审判决,判决解除消费者与佛山市棒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之间的教育培训合同关系,棒棒堂公司向消费者退还剩余培训费,该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林某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消协意见

消费者在购买培训服务前应详查合同内容,关注课程设置、师资要求、违约责任、退费规则等重要条款。

签约时,不要提前预交大量费用,防止培训机构停业或破产时面临退费风险。

对于培训机构提出的“学费贷”“培训贷”,消费者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详细情况和相关风险,明确约定还款利率、手续费、解约条件等,避免出现培训服务解除仍需还贷的情况。

⑤ 跨境维权不畅通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网络主播虚假宣传,如夸大产品功效、用夸张的演技宣称“跳楼价”、在反复播放的广告中宣称限量款等;

二是一些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却被商家要求取消产品有质量问题的描述,按七日无理由退货处理,由消费者承担运费;

三是部分网购商品卖家出具虚假产品质量证明或者检测报告,欺骗消费者。有些消费者买到疑似假冒伪劣产品,因检测困难,维权不畅;

四是商家附赠微信红包、或者推出各种赠品让消费者拍照留言好评,误导消费者;

五是跨境网络购物维权难,如消费者在国内网购平台链接推送的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后,投诉处理渠道不畅,售后不及时,纠纷解决难。有些跨境电商平台号称产品全部为自营、直采,发生纠纷后,却称产品来源是海外代购,让消费者找境外商家。

宣称“真钻”

实际为“合成碳硅石”

2021年4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消费者来信反映,其在某直播间购买的吊坠为假冒产品,主播声称其售卖的钻石吊坠为“真钻”,并出具了标称该商品为“钻石吊坠”的配套证书,而消费者将商品送检后结果却不是真钻,而是“合成碳硅石”及“合成立方氧化锆”。钻石是天然宝石类品种,送检商品属于人工宝石类品种,其成分结构等均与钻石完全不同,不能标称为“钻石”,商品自带的证书为假证书。中消协已将案件线索移送有关行政部门。

消协意见

一观看直播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主播营造的稀缺紧张、低价秒杀、不买就亏的氛围或者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就冲动下单,一定要按需购买;

二是不要选择私下付款交易,下单前与官方客服确认清楚商品优惠、发货时间等关键信息;

三是在网购平台购买进口产品时,要注意明示的售后政策,在签收前务必打开包裹当面验收,如出现少发、漏发、错发、破损等情况,应第一时间拍照并和商家核实货物情况。

⑥ 美容消费不“美丽”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

二是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有些机构手续不健全,未依法办理服务项目审批等;

三是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不符合要求;

四是不规范使用辅助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

五是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

六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

“芊馥”美容涉嫌

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

2021年3月,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消费者黄女士投诉,称在刷短视频时看到“芊馥国际妊娠纹修复”广告,宣称修复妊娠纹效果俱佳,于是按照广告指引来到“婧纹美容”门店接受服务,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办理了美容贷款。但黄女士接受4次修复治疗后仍无任何效果,提出不再进行修复,要求停止借贷。美容店不予正面回应,后消费者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信息,要求尽快还贷,否则不良记录影响征信。

在宁波消保委的帮助下,黄女士于4月8日完成还款并取得结清凭证。涉案公司快速、高频、短暂、多地的开业、关闭,其目的涉嫌蓄意设幌、圈钱谋财,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并且涉嫌无照经营、无资质开展医美服务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浙江省消保委于4月15日联合宁波、台州、温州、嘉兴四地消保委发布案例曝光式的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选择“芊馥、靓馥、纹研”美容。同时,浙江省消保委向短视频平台致函,要求其立即停止“芊馥”美容涉案企业广告播放,严格审查、核验关联企业美容广告播放。

消协意见

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应注意该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生是否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

特别是要谨慎选择美容网贷,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签订网贷合同时,不假手他人操作。

⑦ 出门旅游常闹心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部分景区管理不完善,设施设备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到位,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

二是旅游套餐产品细节介绍不清,实际行程中发生纠纷,比如用餐费用及餐饮标准、住宿条件等与消费者预期差距较大;

三是报团旅途中产生较高额外费用,比如门票费、交通费等;

四是购买在线旅游产品遭遇退改困难、无故取消订单、捆绑销售、拒绝入住、房型与实际宣传不符等问题;

五是消费者提前购买的低价房券等因旺季来临被经营者强制取消;

六是旅游购物点部分商品以次充好、价格虚高、售后无保障等。

红包赠品暗藏套路

2021年2月,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接到冯女士投诉,称其于2020年11月26日参加广东某国际旅行社的汕头潮州两晚三天游,旅途中被导游带入一个购物点,销售人员着重介绍了一种名为螺旋藻片的保健食品,售价为1600元四罐,购买后可以获得红包等多项赠品。冯女士匆匆付钱拿到产品后便被导游催促上车离开,上车后冯女士等人打开赠送的红包,发现红包并非产品等额现金,而是一张写着“××螺旋藻免费卡,三年免吃卡、每年供六罐”的卡片,卡片背面还写着“税费自付”。

冯女士认为商家未告知赠品的真实情况,要求退货退款或免除每年200元税费的要求,但商家不同意。经省消委会和商家所在地潮州市消委会协调,商家赠送消费者三罐螺旋藻表示歉意,冯女士表示同意。

消协意见

消费者在制定旅游出行计划时,应理性规划,合理安排好旅游时间、线路;

查验旅行社的营业执照和业务经营许可证,了解经营者口碑和消费者评价,切忌一时贪图便宜盲目预付性消费或唯低价是取;

要仔细了解旅游项目和收费标准,签订合法规范的旅游合同,妥善保留旅游合同、行程单、支付凭证等以便维权。

切勿私下转账,防止后续维权困难。在旅游过程中,消费者尽量少在旅行社指定的购物点购物,不要轻易相信赠品、大幅折扣等宣传。

⑧ 线上金融陷阱多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互联网保险理赔限制条款提示不充分,消费者理赔难;

二是网贷成本高,部分网贷产品名义上利率低,但是叠加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等各项费用后,实际利率高达40%;

三是消费者提前还贷遭限制,或被收取高额违约金;

四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交了3年的“相互宝”竟是一场空

2021年6月28日,消费者李先生向中国消费者协会致电反映,其在某支付软件为其父参与“相互宝”项目,并已交纳3年费用,但在今年其父患病后申请互助金遭拒。该项目宣称是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其运行模式为用户加入并参与费用分摊,用户患病后申请理赔,经平台调查审核合格后发放互助金。

李先生在向平台申请互助金时被告知“相互宝”是一款保险产品,且李先生在投保时未说明被保险人患有重大疾病,未尽如实说明义务,因此不符合理赔要求。李先生认为“相互宝”页面宣传为互助类型的产品,并未说明是保险产品,涉嫌虚假宣传。

消协意见

消费者在办理此类业务时,务必要通过正规渠道仔细了解和询问后再行办理。同时,通过线上渠道办理时,务必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并关注线上办理流程的提示提醒,做好相关资料和证据的保存。

⑨ 预付消费风险大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消费前交费容易,后期退费难;

二是经营者服务质量下降、人员配备不力、服务场所变更等引发消费纠纷;

三是经营者通过霸王条款减损消费者权益;

四是经营者停业跑路现象高发。今年上半年,一些经营者停止营业,拒不退还消费者卡内剩余费用。部分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意识,恶意卷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充值高达百万元

想退款不容易

70多岁的陈先生投诉称,2017年下半年至2021年4月期间,在某加盟店累计充值高达110万元,卡中剩余90余万元,其中包括1千多次经络疏通、护肤抗衰老产品套盒、理发、头皮清理等服务。由于技术好的员工陆续离职,陈先生对新员工技术颇为不满,向门店提出退款却遭拒绝,遂向总部投诉。总部以与门店为加盟关系为由不予处理,陈先生只得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

消保委介入后,工作人员仍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不能二次售卖为由拒绝退款。经多次调解,门店退还了剩余款项。

消协意见

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预付式消费方式。如确需办卡,需做好风险防范,尽量选择周期短、费用低的预付费产品,减少时间过长带来的不可预知风险。要签订书面协议,将预付式消费卡的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等予以明确。注意区分加盟店、直营店,防范总店以加盟店为由推卸责任。办卡后要多留意商家行为,出现大额折扣揽客、停业整顿等异常现象时,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投诉、举报,防范商家突然跑路。

⑩ 未成年人要保护

近年来,“未成年经济”升温,相关投诉主要有:

一是未成年人用品质量不过关,例如儿童玩具、文具、衣物等安全性不达标等;

二是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大额充值,防沉迷系统落实不到位,网络游戏抽奖概率不明等;

三是盲盒内物品为假货或者物品破损,盲盒是已拆开过产品,利用盲盒诱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等。

孩子用家长手机充值游戏

半小时花了1万

2021年1月20日,消费者王女士向无锡市梁溪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求助,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且不会设置手机密码,儿子近期趁自己熟睡时悄悄拿走了手机,在网上进行了游戏充值,短短30分钟银行卡被扣1万多元,自己辛苦几个月的血汗钱轻轻一点就变成了孩子游戏里的“皮肤”,请求帮助追回充值款项。接诉后,无锡市梁溪区消保委工作人员联系游戏公司,多次沟通调解,游戏公司最终返还了王女士9000多元。

消协意见

在网络游戏方面,游戏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未成年防沉迷责任,杜绝模糊抽奖概率、诱导大额充值等问题,家长也应重视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监护,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时间,注意保存支付密码等交易转账手段。

在盲盒消费方面,有关经营者应当杜绝借盲盒销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和违禁物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护,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消费观念,摒弃非理性、成瘾性消费,免受攀比、猎奇、赌博心理左右,防止沦为盲盒经营者牟取暴利的牺牲品。

⑪ 个人信息乱象多

消费者反应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部分经营者过渡索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比如手机APP下载安装过度索权、点餐必须扫码注册等;

二是经营者未经同意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比如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情况用作宣传、营销短信轰炸、大数据杀熟等;

三是倒卖个人信息,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将购房者的信息兜售给装修公司,装修公司使用后又卖给家具公司,家具公司再转给其他相关行业人员,信息泄露链条长,危害大;

四是违法犯罪分子盗取消费者网购消费信息,冒充客服对消费者进行诈骗。

冒充客服退款变“套钱”

2021年1月5日,消费者陈先生投诉反映,其在某网购平台购买商品后有人冒充平台客服人员与消费者联系,对方称消费者购买的祛痘消印商品被查出有质量问题,商家愿意退回费用。按照对方提示,消费者在支付软件的链接上进行操作。后对方说因操作失误消费者多领了241元,需要及时退回,否则会影响消费者的个人信用,然后对方邀请消费者进入在线视频会议按照指示输入账号退款。这时消费者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39999元被套走了,消费者马上报警。消费者希望对其他消费者进行警示。

消协意见

消费者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贪图优惠券等“小便宜”轻易“变卖”个人信息。在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给商家时,要养成浏览交易协议、隐私保护协议等内容的习惯,大致了解可能收集的个人信息范围,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