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姚期智、王坚、李彦宏、徐立高论AGI,百款国产大模型群雄逐“沪”|直击WAIC 2024

新浪财经头条

关注

来源:钛媒体

上海40度高温下,一场更热闹的世界级 AI 大会拉开帷幕。

7月4日-6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在上海召开。

此次大会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作为主题,聚集世界各国代表、顶级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初创团队等,共同探讨在 AI 深度发展时代下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年一度的AI界盛事,本届大会展览面积超5.2万平方米,500余家企业参展,展品超1500项,重点围绕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三大板块,聚焦大模型、算力、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MiniMax、百川智能、智谱AI等公司的数百款大模型集体亮相,集中展示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最新成果,首发一批备受瞩目的创新产品。

百场论坛群星荟萃。大会将汇聚9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得主和88位国内外院士,涵盖AI伦理治理、大模型、数据、算力、具身智能等十大重点议题,凝聚超过1000位全球领军人物。

就在大会首日(7月4日),19场论坛当中,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上海 AI 实验室主任、衔远科技创始人、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周伯文,微软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多位大咖深入讨论生成式 AI 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沈向洋对话图灵奖得主:控制好 AI,但又不能破坏它

当前,新一代 AI 技术已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I 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 AI 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AI 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中国生成式 AI 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而在这背后,生成式 AI 技术治理变得至关重要。

今年大会的会议论坛按照“1+3+10+X”架构呈现,包含1场开幕式和全体会议,全球治理、产业发展、科学前沿3场主论坛,若干场行业论坛,涵盖AI伦理治理、大模型、数据、算力、具身智能、新型工业化、自动驾驶、投融资、教育与人才等重点议题,全面体现AI向善、国际合作、共治共享的价值导向。

开幕式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正式发布。宣言提出,促进 AI 发展、维护 AI 安全、构建 AI 的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等。宣言呼吁全球各国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等利益相关方积极响应,携手行动,共同推动 AI 造福全人类。

同时,开幕式也发布了《中国智·惠世界》案例集,集中收录了中国运用 AI,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的一系列典型实践;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全球工业 AI 联盟卓越中心也在昨日正式启动。

7月4日举行的WAIC 2024全体会议的全球治理图灵圆桌环节,沈向洋对话三位图灵奖得主罗杰·瑞迪(Raj Reddy)、曼纽尔·布卢姆(Manuel Blum)、姚期智,讨论这个时代的AI治理挑战与机遇并存。

谈及对AI的观点与担忧,罗杰·瑞迪表示,自己很惊喜也很高兴,第一是看到了大家都对AI治理方面的风险问题、安全性问题有所担心,但具体需要做哪些研究?需要做哪些投资?目前还没有明确做到。第二,正如联合国发言人讲到的“能力建设”,我们可以尽力让AI帮助每个人把自己工作做好。

罗杰·瑞迪认为新技术会产生新的机会,也会带来问题,但不应只想着负面影响就不继续了,未来,如果AI让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提升10倍,全球GDP将从100万亿美元增长到1000万亿美元。

姚期智则认为,AI 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网络风险延伸和扩大。现在,我们觉得管理数据安全已经是很困难的,出现了 AI 会困难 100 倍;二是没有意识到的社会风险,比如说 AI 非常强大,而且是可以有很多方式去使用,所以颠覆现在社会结构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存在的,比如说有人提到,AI 可能带来大规模未来的失业;三是生存或者存在的风险,以前也面临过,当火车或者蒸汽机发明的时候,就有人有这样的担忧。

姚期智表示,作为计算机科学家,他看到了最有深度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把 AI 控制好,毕竟这是我们设计出来的;另外一方面,也不希望它被我们给破坏了,这样权衡是非常困难的。正如图灵所说,这是无法预测的,预测不了机器有了足够算力之后会做什么。因此,所有这些风险都需要很多专家来解决,不仅是科学家,还需要政府、律师、经济学家来参与,几乎涉及每一个行业。

在姚期智看来,AI 相当于网络风险的放大,AI 的风险也与计算性相关,目前的算力能解决很多以前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恐惧的地方。

周伯文:对 AI 安全的投入远落后于 AI 性能的投入

7月4日上午,担任上海 AI 实验室主任之后首次对外亮相的周伯文,发表以《探索人工智能45°平衡律》为主题的演讲。

周伯文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 AI 快速发展,但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模型自身及其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风险的顾虑,包括数据泄露、伦理问题、AI失控等挑战,目前这些由AI带来的风险已初露端倪,但更多的是潜在风险,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各界共同努力,需要科学社区做出更多贡献。

周伯文坦言,目前,从算法研究、人才密集度、商业驱动力、甚至包括算力的投入等方面来看,我们对 AI 安全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对 AI 性能的投入。现在,世界上只有 1% 的(资源)投入在对齐或者安全考量上。

“AI要确保可控,统筹发展与安全。毫无疑问地,我们要避免这样的Crippled AI发展,我们应该追求的是:TrustWorthy AGI(通用人工智能),可信的AI,可信的通用AI。”周伯文表示,要真正实现AI的安全与性能平衡,必须完善和长期持续性,只有相信可构建真正可信AGI,才能实现 AI 的安全与卓越性能的完美平衡。

“最终,像安全可控的核聚变技术为全人类带来清洁、丰富的能源一样,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理解AI的内在机理和因果过程,从而安全且有效地开发和使用这项革命性技术。也正如可控核聚变对全人类都是共同利益一样,我们坚信AI的安全也是全球性的公共福祉。”周伯文在演讲结尾表示。

李彦宏:在激烈竞争中,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

“今天这个震撼发布,明天那个史诗级更新,但是我要问,应用在哪里?谁从中获益了?”

7月4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很多公司把关注点放在基础模型上,一天到晚跑分、刷榜,谁又超越GPT-4了,OpenAI又出了sora、GPT4o等。这种状况并不好。

在李彦宏看来,当前最重要的是应用,“没有应用,光有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他呼吁,“不要卷模型了,要去卷应用。”

据李彦宏透露,两个多月前文心大模型的日调用量超过了2亿,近期则超过了5亿。“调用量发生的变化体现了真实的需求,有人真的从大模型当中获益。”

但他也特别提醒,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DAU 10亿的APP才叫成功”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逻辑。AI时代下,“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DAU的“超级应用”更重要,只要对产业、对应用场景能产生大的增益,整体价值就比移动互联网大。

“将来会有数以百万量级的智能体出现,形成庞大的智能体生态。”李彦宏说。

对于行业热议的开源和闭源之争,他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称有些外行混淆了模型开源和代码开源。在他看来,同样参数规模之下,闭源模型的能力比开源模型更好,开源想要追平闭源模型的能力,需要有更大的参数,这意味着推理成本会更高,反应速度会更慢。 

“开源模型并不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迭代和开发。”他说,有公司通过开源模型来改款,只是创造一个孤本模型,无法从基础模型持续升级当中获益,也无法共享算力。开源模型只在学术研究、教学等少数领域有价值,并不适合大多数应用场景,尤其是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让公司的业务效率、成本优于同行,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是最能打的。

王坚:GPT潜力还没有被完整地探索

WAIC 2024圆桌当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表示,GPT的潜力,到今天还是没有被完整探索出来。

“AI 有一个非常长的过去,但是有一个非常短的历史。”王坚回忆到,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畅想过未来的 AI。“那是80年代初,到现在已等了几十年,AI 也没有来。”

不过,几十年的发展并不意味着 AI 一成不变。“未来十年,会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十年。”王坚以神经网络为例谈到,过去研究的神经网络只有三层,每一层只有两三个节点;到了今天,规模更大了,计算的过程也都看不见了。

谈及 AI 技术对产业的影响,王坚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只要是新的技术,一定会有新的大公司出现;也一定会有大公司是浴火重生。“如果新技术出来,没有新的大公司出现,那是不是颠覆性的技术就要打个问号。”

在王坚看来,考虑到大模型所需要的算力、算法、数据门槛,AI 对大公司会友好一点,但是友好并不意味着宽容,一定会有新的大公司出现,也一定会有大公司烈火重生。大企业可能会觉得 AI 是工具的革命,小企业一定会觉得这是革命的工具。我想大企业也要意识到这是革命的工具,那这个变化就来了。

王坚还谈到了新技术中人的因素,他认为,AI对每个部门都产生影响,但所有部门、所有人都去拥抱AI是很难的。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大企业一定会觉得AI是工具的革命;小企业一定会觉得这是革命的工具。“如果大企业也意识到这是革命的工具,那变化就来了。”

井贤栋:AI 会像互联网一样带来服务的代际升级

7月4日在产业发展主论坛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专业智能体能够破解通用大模型在严谨产业应用的关键难题,蚂蚁集团正在携手产业合作伙伴构建专业智能体生态,加速产业应用,推动服务升级。

井贤栋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让移动支付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日常,“扫一扫”让小商家用最低的成本享受支付的便利。“在 AI 时代,我们也在探索,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利每个人的生活,让AI技术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人。”

不过,井贤栋坦言,业界普遍认为,通用大模型落地严谨产业,面临着三个“能力短板”:领域知识相对缺乏、复杂决策难以胜任,以及对话交互不等于有效协同。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井贤栋指出,专业智能体是通用大模型落地严谨产业的有效路径。通过专业智能体的深度连接,Al 会像互联网一样,带来服务的代际升级。在他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小程序是服务载体,未来是要往专业智能体方向推进。

“未来智能化的用户体验,一定不是只靠一个大模型,而是需要全行业深度协作,需要很多的专业智能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蚂蚁坚持走开放道路,和行业共建专业智能体生态。”井贤栋表示。

肖松:AI重塑产业未来,化想象力为生产力

7月4日WAIC 2024下午产业发展主论坛上,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做了《以AI重塑产业未来,化想象力为生产力》的主题演讲。

肖松表示,如今 AI 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必将加速“工业元宇宙”的实现,丰富“工业元宇宙”的内涵,并最终重塑整个产业价值链。为此,西门子与微软合作,基于微软的大语言模型和西门子的行业经验,研发了全球第一款用于工业场景的生成式AI。这样的生成式AI让工程师输入自然语言就可以生成复杂的自动化代码,大大降低编程门槛,缩短开发时间。

这一工具如今已经在舍弗勒的产线上启用。

据肖松透露,大量AI和场景的结合已经出现在了西门子的成都数字化工厂。至今,西门子已实施了近100个AI项目,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一线工人和技术员的创新,实现工厂制造成本连续5年下降,制程质量高达99.999%。这就是人类智慧和AI的互相成就。

据了解,未来西门子将携手更多伙伴,以“基础模型+智能应用”的新范式,加速工业AI的通用化和规模化。

徐立:AI 行业很热但未到“超级时刻”,需要应用来支撑

7月4日下午,商汤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立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 AI 行业确实很热,但“还没有到一个超级时刻”—— 因为 AI 暂未真正走进行业垂直应用,或引起广泛变化。

徐立认为,当下的大模型只是一个“记忆器”,只是背下了所有的知识点,仅有的一点点智能其实是来自互联网上的数据背后带有的一个“高阶逻辑思维链”。

“可是这两天,我忽然感觉有点变化的想法。因为我的中学的退休的老师不停的在群里面问我,怎么样用 AI 去写文案、生成祝福的图片,发到他的退休群里等。我突然想,其实超级时刻和应用是互相成就的。只有超级时刻带来的认知的变化,最后才能推动应用。倒推回来,如果我们有应用作支撑,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时刻就是‘超级时刻’。所以,应用是‘超级时刻’的关键。”徐立表示。

徐立指出,超级时刻和应用是相互成就的。“超级时刻”带来认知变化,才能推动应用。如果有应用来支撑,那么当下就是“超级时刻”。“就像 iPhone 一样,因为有了平台,后面才有 App Store 的生态。所以我想,这个时代是否是 AI 的超级时刻,一个关键就在于应用。”

徐立认为,如果要推动 AI 超级时刻的到来,需要大模型可以展现出卓越的深度思考的能力。那么合成的人工数据,特别是高级思维的数据非常重要。所以越是有应用的场景,才能形成更好的、高质量的数据;其次,自然的没有延迟的交互。端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推动模型的端侧优化,实时的交互变化会更加流畅。用好端和云两部分的计算机资源,才能够成为一种全自然的交互模式;第三,所有的生成都要可控,你不需要做得很好,但你需要知道你哪里做得不好,并且说做哪里进行一些修改,有了这样的一个边界,那么实际上才能做到真正的可控技术以及可持续的技术发展。

徐立强调,“希望和我们在座的很多的生态一起迎来 AI 超级时刻。”

刘庆峰:教育需要培养站在 AI 肩膀上的新人类

7月4日举行的“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 AI 与教育论坛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围绕星火大模型最新进展及赋能教育实践发表主题演讲。

刘庆峰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GI 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教育变革的浪潮。

国际方面,ChatGPT问世以来,美国有89%的大学生使用其写作业,遭到不少学校抵制;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10月,白宫推出有关生成式 AI 的首套监管规定,支持教育工作者部署 AI 支持的教育工具,激发 AI 改变教育的潜力。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24年3月,中国未来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把 AI 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教育部发布4项行动,提出“推动大模型从课堂走向应用”助推 AI 赋能教育。

早在6月27日,科大讯飞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讯飞星火V4.0,对标GPT-4 Turbo,尤其在教育领域,复杂指令、复杂推理、空间推理、多模理解等多项能力的提升,让星火大模型在第三方中高考评测中名列前茅。同时,星火大模型代码能力持续提升,代码采纳率从30%提升至52%,综合提效超15%,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水平。另外,星火语音大模型和星火图文识别大模型全面升级,对于多语种语音、涂抹订正、手写公式等复杂场景的识别能力均得到进一步加强。

得益于星火大模型底座能力的提升,科大讯飞教育系列智能硬件讯飞AI学习机在语义理解、多轮交互、图文能力等方面提升明显,可实现超拟人答疑辅导,以及启发互动式“AI 1对1”。据统计,AI答疑辅导试点中,相较原有的解题视频学习,学生学习完成率从67%提升至90%,错题解决率从72%提升至93%。

主题演讲的最后,刘庆峰表示:“ AI 必将因解决人类刚需而载入史册,教育需要培养站在 AI 肩膀上的新人类。”

孟樸:5G+AI是生成式 AI 技术规模化扩展的助推器

在7月4日WAIC 2024期间会议上,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虽然当前生成式 AI 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云端,并且云计算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如果将 20% 的生成式 AI 工作负载转移到终端侧,预计到 2028 年将节省 160 亿美元的计算资源成本。

他指出,这种终端与云端的紧密结合,将成为推动生成式 AI 规模化扩展、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推动生成式 AI 的广泛应用,我们也需要将其能力延伸到日常使用的智能设备上,如智能手机、移动 PC 和智能网联汽车等。

而实现生成式 AI 在终端上的落地,需要在终端侧打造高性能 AI 处理器;还需要对生成式 AI 模型进行训练优化,使其体量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

IDC 预测,预计 2027 年中国新一代 AI 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5 亿台,市场份额将超过 50%。在 PC 方面,咨询公司预计 AI PC 的渗透率将从 2024 年的 2% 上升到 2028 年的 65%。

智谱张鹏和MiniMax闫俊杰同台:大模型降价是好事,但不能长久

7月4日,WAIC 2024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围绕“大模型驱动的新价值链构建”主题,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智谱AI CEO张鹏,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四位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

张鹏表示,大模型本质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一个模型的基础上提供泛用化的能力,能够解决一系列场景和应用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张鹏认为,如果要用生成式AI赋能实体经济,就是要构建更通用、更基础的能力。

未来,对于AI模型的能力突破点,张鹏认为除了准确率之外,另一个就是多模态。

为什么要多模态?张鹏解释道,因为人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时就是多模态的:除了自然语言,还有视觉、听觉、触觉和常识等,所以大模型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普惠AI。

张鹏还认为,目前各家AI大模型“价格战”的现象不会持续,因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在他看来,之所以各大模型纷纷降价,主要是因为本身技术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但过犹不及,真正的价值赋能应该是逐级实现的。

张鹏表示,“我们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希望大家用这个服务去创造更大的价值,然后这部分价值再反向传递回来,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市场价值逻辑。”因此,张鹏认为,现阶段的价格战确实让用户受益,但肯定不会长久。

闫俊杰则认为,大模型的价格持续走低整体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向的事。因为它本来就应该降低。同时它降低的同时,效果就应该更好。但是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价格降低的好处是你可以有更多的用户、有更多在线的用户使用时长、有更多的流量,产生更大的价值,更多是基于这种流量价值来找到一种好的商业模式。

闫俊杰坦言,目前大模型最核心的问题是,错误率(幻觉)还是比较高的。比如 GPT-4 在很多测试指标上,正确率只有 60%、70%,也就是有 30%、40% 的错误率。国内的模型整体有 60% 到 70% 的错误率。而为什么大模型的产品都是一个对话的形式?因为对话的容错率比较高。为什么它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 Agent?是因为如果是个 Agent,需要进行多步、错误率就更高,就没有办法用。

“所以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把大模型的错误率从 30%、40%,降到 3%、4%、或者 2%。AI 从一个辅助人类的工具到能独立完成工作的最核心标志,就是错误率整体的降低。这对于更大的社会价值是至关重要的。”闫俊杰表示。

会后,闫俊杰在对钛媒体AGI等对话时透露,类似于微信、抖音、今日头条这种规模的“杀手级”AI超级应用(Killer App),至少要到三年之后才能实现。

张鹏最后表示,在未来,AI带来的新的价值链将呈现出“单点爆发、全面突破”的特点,即AI引发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可以期待一个“指数级”的价值创造。

百家大模型大比拼,25款人形机器人展现科技创新

本次大会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亮点展品数、首发新品数均达历史最高。而大会展览部分,特斯拉、微软、戴尔、联想、阿里、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500多家企业参展,展品超1500项。

其中,国内外百款大模型集体亮相,不止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同台竞技,Minimax、百川智能、智谱AI等新秀也携大模型相关产品及最新应用自信登场。微软、戴尔科技、联想、中兴通讯、金山办公、蚂蚁集团则是带着端侧应用有备而来。

首先是特斯拉。

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今年WAIC上首次亮相。特斯拉表示,此次展出将“见证人形机器人的再进化”。

据了解,第二代Optimus最早于去年12月13日首次亮相。相比早前展示的原型,Optimus二代机器人在重量、灵活性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有分析人士认为,以目前的速度迭代下去,Optimus机器人可能很快就能在许多领域取代人工。相比前代产品,其改进包括:采用全部由特斯拉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执行器和传感器;整体外观设计更加精细;行走速度提高了30%;重量减轻了10公斤,同时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得到改善;配备了全新的双手,能够抓握更重的物体并进行更加精细的操作。

特斯拉此前表示,二代Optimus机器人将首先应用于其制造工厂,一旦其实用性得到验证,公司将开始销售该机器人。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用万亿美元机器人预言回应了特斯拉的忠实拥护者。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朝一日可能通过机器人每年赚取1万亿美元。“如果市盈率是20或25,或者类似的倍数,那就意味着仅Optimus的市值就达到25万亿美元,”马斯克强调,特斯拉的估值有可能达到目前最有价值公司的10倍。

在外侧的H1展位上,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展位面前,挤满了人围观这“十八金刚”——由十八位人形机器人组成,它们各自都有一个代号,分别是青龙、X02-LITE、清宝机器人、智元远征A2、傅利叶GR-1、电科机器人一号、星动1号、开普勒先行者K1、小蟹、夸父4代、XR-4、H1、Song、光华一号、钛虎瑶光。

其中,傅利叶去年发布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1,已率先实现量产交付。如今展示的GR-1,在环境感知、仿真模型、运动控制优化等方面实现进阶升级。公司称,未来傅利叶将秉持初心,持续开展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创新,通过多方合作,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以机器人科技赋能生活。

同时,云深处科技则在会展上首次公开机器狗与浙江大学 “AI大脑”合作最新成果,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智能决策系统“机器人云脑”为X30机器狗赋能“大脑”,搭载该系统的X30机器狗不仅可以开口说话,理解人类自然语言,还学会了识别理解抽象图像,欣赏梵高画作,感知并抚慰人类情绪。

除了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应用也是关键焦点。

其中,阿里展台展示了通义千问和数字人产品;腾讯主要展示元宝、元器、数字人、AI落地案例等方向;百度今年没带“昆仑芯科技”,则是直接展示百度在营销、金融等领域的 AI 大模型助手产品。

“追星星的AI”——阿里巴巴集团及内外多名开发者发起的公益项目让诸多参会者感受到了科技的温度。基于阿里自研Modelscope-Agent框架,调用通义大模型的多项服务,实现了从一句话故事梗概到完整有声绘本的生成,带孤独症儿童踏进星辰大海。

智谱 AI 则在大会期间披露,目前智谱AI MaaS开放平台已有 超过40万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日均调用量为600亿Tokens,过去4个月API每日消费量增长了90倍以上。其展台主要展示以智谱大模型开放平台bigmodel.cn与智谱大模型产品矩阵为核心,打造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谱小镇”。

间隔不到100米的百川智能,则在展台上展示 AI 助理应用百小应、以及医疗类大模型落地案例。

作为 AI Infra头部公司,7月4日举行的 WAIC 2024 AI基础设施论坛上,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发布全球首个千卡规模异构算力混训平台,其异构混合训练集群算力利用率最高达到了97.6%。

同时,夏立雪宣布无问芯穹Infini-AI云平台已集成大模型异构千卡混训能力,是全球首个可进行单任务千卡规模异构算力混合训练的平台,具备万卡扩展性,支持包括AMD、天数智芯、沐曦、摩尔线程、NVIDIA六种异构算力,Qwen2、GLM4、Llama3、Gemma、Yi、Baichuan2、ChatGLM3系列等共30多个模型,以及AMD、壁仞、寒武纪、燧原、海光、天数智芯、沐曦、摩尔线程、NVIDIA等10余种计算卡在内的大模型混合训练。

除了上述企业,本届WAIC包括谷歌、微软、施耐德电气、亚马逊云科技等跨国公司参与其中。

其中,亚马逊云科技在本届大会期间展示丰富的生成式AI应用场景、企业级生成式AI助手Amazon Q的强大功能,以及将宣布上海临港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AI 产业投资基金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创业加速合作共建升级。

全新的Amazon Q Developer Agents 是一项独特功能,可以自主执行从功能实现、文档编写、代码重构到软件升级等一系列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中,Amazon Q获得了当今所有软件开发助手中的最高分,其在基准编码能力数据库SWE-Bench排行榜上的得分为13.82%,在SWE-Bench排行榜(轻量版)上的得分为20.33%。

亚马逊云科技在一份向钛媒体AGI展示文档中显示,Amazon Q 的价值定位:1)提升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2)可以整合的数据源数量超过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3)企业级数据安全隐私控制;4)可帮助每个员工在几秒钟内将对话转变为生成式AI驱动的应用。

另外,7月4日,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文简称:上智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漆远创立的可信大模型公司无限光年(INF),在WAIC 2024上发布可信光语大模型及其技术报告。据悉,可信光语大模型结合大语言模型与符号推理,有效解决幻觉问题,大幅增强模型可信度,赋能金融服务、医疗诊断等垂直领域,让生成式AI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工具。在金融和医疗垂直领域评测中,可信光语大模型超越OpenAI的万亿参数大模型GPT4-Turbo,同时作为“精专”的百亿规模大模型,有效提升推理精度,降低服务成本。通过解决模型幻觉问题对企业级应用的重大挑战,无限光年深入金融、医疗场景,目前已服务多家头部公司和机构。

无限光年联合创始人徐盈辉博士认为,在经历“百模大战”后,模型的行业应用已成为大模型的发展重心。但在深入专业化场景时,当前通用大模型的表现并不理想,而是需要垂直领域大模型更精准、更可信,成为“金融顾问” 、“专业医生”和更多领域的专家,从而让AI技术人人可用、行行受益。

国内 AI 公司合合信息在展台上,重点展示旗下扫描全能王携手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将AIGC技术应用于敦煌遗书残卷的图像数字化修复上,共同打造了AI古籍修复模型。

大会期间,合合信息展位开放了敦煌遗书合成样本的文字修复体验项目,公众可在不同位置扫描样本卷轴,见证AIGC技术通过字形修补、褪色修复、背景补全等方式,让残损的古籍不断希望复原。

“智能扫描技术的日益成熟,不仅能够为用户当下工作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便利,从长远来看,也为用户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和检索信息,打造个人的数字化信息资产库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对于文化、艺术、历史的传承也是有价值的。”据合合信息扫描全能王事业部负责人曹超阳介绍,现阶段,智能高清滤镜可利用AI技术提供优秀的图像场景化处理方案,一键解决数十种扫描图像问题。智能扫描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具备丰富的应用潜力,有望在深入场景需求的过程中,探索更多创新的方向。

整理来说,今年WAIC看起来人依然火爆,数百家大模型和 AI 衍生的领域公司正在迎接新的时代。但狂飙一年多之后的今天,国内百款大模型出现无差异特点和创新,这可能需要相关企业重新思考大模型的技术与商业化。同时,常客马斯克缺席今年WAIC,但特斯拉机器人却登场,正印证 AI 技术产品的重要性。

MiniMax创始人、CEO闫俊杰也向钛媒体App坦言,今年上半年,公司开始意识到,在一些偏生产力的场景里,“我们开始具备局部优势了”。“坦白讲,我觉得大部分(国内)公司都还没有拉开差异化,大家都差不多,可能模型水平也差不多,产品也差不多,然后就会开始‘拼价格’。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坏事,其实是逼着大家能够更好来做技术创新。”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