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I时代,普通人怎么跟上脚步?

新浪财经头条

关注

来源:伯虎财经

作者 | 陈平安

谁靠AI挣到钱了?

高考刚过,数学好难的热点还没完全冷却,“大模型冲上文科一本线”就堂堂登场、站上热搜。媒体们把热乎的高考试题喂给各家的大模型们,最后得出了结论:包括豆包在内的4款AI可以冲上文科一本线。

不知道刚刚拿到分数的文科考生们是什么心情,但这几乎是过去一年多社交网络的真实写照。

你可以在社交网络的任何一个角落看到AI的身影:好友拿你照片生成的科目三舞蹈视频,画手们掀起了关于AI生成图片的讨论,程序员发微博说大模型提高了自己编程的效率……

这种浪潮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更为明显。大洋彼岸,AI已经成为了股价重要的增长动力。包括Meta微软、谷歌等在内的科技公司把相当的投入放到了AI的篮子里。

当然也不只是国外,国内关于AI的概念也炒得火热,上市公司们把AI玩出了新花样。只要是和AI相关的动向,总能引来大量的关注。

不过AI的浪潮又快又急,个人的小船说翻就翻。

暂且不说英伟达在3万亿美元的反复横跳行为,光是从卖课盛行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大家对于AI的复杂态度。

前段时间有媒体在购物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检索关键词,均能看到相关教程和付费内容,价格在一元到百元不等。在一位卖家发来的文生视频模型学习资料中,已经总结了可以利用大模型赚钱的办法,包括卖账号、卖课程、“套壳”网站、创作剧本、制作视频等等。也有卖家提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课程基本都是“割韭菜”。

伯虎财经了解到,文生视频模型刚推出时,就有商家推出定价为1元的“AI文字生成视频新模型”商品并卖出几百份,甚至此刻商家并不能提供模型接口。

无论是被股市套牢还是卖课,买单的都是消费者。那么问题来了,AI的浪潮里,普通人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呢?

普通人怎么跟上浪潮?

互联网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名言:你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就拿大模型来举例。大模型的特点是投入大、周期长,而且行业没经过先验,不知道投资到什么时候能出效果。当前,即便是主流玩家都没找到盈利的方案,其他玩家更是难上加难。用著名投资人朱啸虎说法就是,他信仰AGI,但他信仰能马上商业化的。这也导致能够跟上行业竞争脚步的,大概率是大厂。哪些是真有竞争力的公司、哪些是蹭热度的公司其实一眼便知。

那如何提高认知呢?

首先是多看行业的深度报道。像大模型这类特别垂直、阅读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业内的关注并不会少。正相反,每天都有许多有关大模型公司和模型能力的报道和研报在被生产和传播。

其次,许多普通人会选择投资股票来追逐AI的脚步。这里的关键是,你要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AI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不是淘汰,而是效率的提升。AI确实能够为一些公司带来股价上的抬升,但是包括财务水平、盈利水平、护城河、价格水平等维度仍然是评价一家公司的关键。而想要了解这些,除了行业报道,最好的渠道是财报。

以英伟达为例。过去两年英伟达迎来了惊人的涨幅,去年1月英伟达涨幅超过33%,但随后在同年11月,英伟达又创下了2.5倍涨幅。而支撑英伟达涨幅的除了它几乎垄断了算力芯片,还有它的财报数据。2023年四季报,英伟达全年营收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季调整后毛利率76.7%,双双超过市场预期。股价在当天跳空高开,最终收涨16.40%。

但是这种针对财报的观察必须是线性的,英伟达从一家市值100亿美元的公司成长为3万亿的巨头,其实是有迹可循。早在AlphaGo出现的2016年,算力就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而彼时作为卖铲人的英伟达就开启了狂飙之路。很快便有机构开始做空英伟达,靠着一个又一个的优秀财报,英伟达生生把机构从做空打成了做多。

不过,对于习惯了时间碎片化的我们来说,由于行业报道和研报分散在不同渠道,很难做到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时长期跟踪财报也意味着大量的精力消耗,更是我们难以做到的。

就像AI存在的意义,找一个好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事半功倍。

这里推荐一个在微信里就能找到的实用工具——腾讯自选股。只要在微信里搜索“微信炒股”,关注「腾讯自选股」公众号,点击进入「微证券」界面即可使用。

腾讯自选股会24小时滚动更新行业要闻,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财经资讯、及时捕捉行业的利好、利空,还能设定自选股波动提醒,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消息提醒。

同时腾讯自选股还提供新手入门、基本面研究等投资课程,帮助你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在行情页面,你可以观察资金流向、热点板块;在自选板块,你可以很轻松的看到自己关注公司的价格走向和财务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