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与艾博生物合作走向破裂,沃森生物年内已终止4款新冠疫苗

新浪财经头条

关注

来源:钛媒体

长达4年的合作后,双方关系走到终点。

6月25日,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艾博生物签署《终止协议》,终止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技术开发合作。合作终止后,各方将对前期研发、临床等相关费用进行结算。

疫情期间,拥有mRNA技术的艾博生物是业内“香饽饽”,获得各方追捧,2020年5月,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签署《技术开发合作协议》,旨在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

但是大笔投入数十亿后,双方合作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没有任何斩获。至今,沃森生仅有一款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还是与蓝鹊生物合作开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

作为疫苗领域的头部企业,沃森生物目前处境艰难,一方面,大力投入的新冠疫苗没有带来商业化回报,另一方面,手中的二价HPV疫苗陷入“价格战”,致使公司业绩一落千丈。

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9.12%至41.1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42.44%至4.19亿元。今年一季度,其业绩降幅扩大,营收同比下滑28.02%至6.00亿元,实现净利润同比下滑91.79%至1413万元。

年内终止4款新冠疫苗

沃森生物一共布局了5款新冠疫苗,其中4款国内无所获。

本次终止的新冠mRNA疫苗(沃艾可欣,ARCoVax)主要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是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于2020年5月达成合作的关键推进项目。

彼时,双方还在合作协议中画下“蓝图”——艾博生物负责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包括mRNA疫苗分子设计、化学修饰以及制剂工艺开发等,而沃森生物则负责疫苗的QA、QC、IND、临床研究以及NDA及商业化生产。

在双方合作公布一个月后,2020年6月,沃艾可欣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这是中国临床进展最快的新冠mRNA疫苗之一。

之后,沃森生物及子公司玉溪沃森与合作方艾博生物针对疫苗的临床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临床试验方案,分别开展了该疫苗的Ⅰ期、Ⅱ期及Ⅲ期临床研究工作。2022年9月,该疫苗获得印尼紧急使用授权,但在国内的进展一直停留在Ⅲ期临床阶段。

一个客观现实是,新冠疫苗的市场空间逼近消失,相关的新冠疫苗制造企业确已到了收拾残局的时候。在此之前,沃森生物已经宣布终止了3款新冠疫苗的技术开发。

6月17日,沃森生物公告称,决定终止由控股子公司上海泽润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和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苗(CHO细胞)的临床试验。

这两款疫苗分别于2021年6月和2022年8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后,沃森生物和上海泽润针对疫苗的临床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临床试验方案,开展了上述两个疫苗的I期及II期临床研究工作。

重组CHO细胞疫苗开局良好,让沃森生物对其充满期待。2021年8月,沃森生物董事会同意控股子公司上海泽润在北京市大兴区设立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泽润,并以北京泽润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 细胞)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5.2亿元。

因为这两款疫苗研发进度靠后,上海泽润的子公司北京泽润未实际投资建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产业化项目。不得不承认,这为公司省下了一笔钱。

对于终止原因,沃森生物称,由于启动研发时间较早,上述疫苗主要针对当时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进行抗原设计和研发。根据新冠病毒变异的情况,上述两个疫苗现已不符合当前国家对于新冠疫苗需针对当前变异株或者对当前变异株有效的要求,继续研发上述两个疫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已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发力重组CHO细胞疫苗研发,是沃森生物于2021年在新冠疫苗上的加大筹码。在这之前,公司已经与艾博生物达成合作,布局了mRNA新冠疫苗技术路线。

在布局重组CHO细胞疫苗的同一年,沃森生物还押注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这款疫苗也已经宣布终止。

4月24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终止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临床试验。该新冠疫苗由其全资子公司京微达生物研发,2021年5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之后开展了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工作。宣布终止研发前,该新冠疫苗正处于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整理和收尾阶段。

在终止上述4款新冠疫苗开发后,如今的沃森生物手中仅剩一款纳入紧急使用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该款疫苗是沃森生物在新冠疫苗上的最后一搏。

2022年1月,沃森生物与蓝鹊生物《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技术开发及商业化合作协议》。同年9月,沃森生物与复旦大学、上海蓝鹊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体)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2023年12月初,沃森生物收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的函件,这一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代号:RQ3033)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纳入紧急使用。

沃森生物的在新冠疫苗研发上的商业化转化,也就以此为终点。

关于投入,2020年-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0.33亿元,其中仅2021年,沃森针对mRNA新冠疫苗的开发支出就高达3.26亿元,占全部研发费用43.24%。此外,沃森生物还在玉溪高新区疫苗产业园建立专门的mRNA疫苗生产厂房,项目投资5.2亿元,年产能2亿剂。

继续押注mRNA技术,带疱疫苗何去何从?

过去4年时间,沃森生物一直倾注资源在mRNA技术开发上,虽然败走新冠疫苗,但公司在这项技术的投入仍将继续。

沃森生物在25日的公告中表示,本次终止该疫苗的临床试验不会影响公司对mRNA技术平台的持续布局,不会对公司其他在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产生影响,公司将继续推进mRNA 技术平台其他疫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同日,沃森生物发布了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的公告,其中,“mRNA疫苗BU”已成为公司六大业务单元之一。

mRNA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以及治疗药物。中信证券研报曾预测,非新冠mRNA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281亿美元,mRNA产业链市场前景广阔。

其中在疫苗领域,mRNA技术被公认为是继第一代的灭活和减毒、第二代的重组蛋白和载体疫苗后,第三次的技术跃进。

以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获批上市和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RNA研究获得突破性发现的两位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为标志,mRNA技术受到关注,各大疫苗企业均在加强在mRNA疫苗技术领域的专利和产业化布局,在研管线涵盖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巨细胞病毒疫苗等传染性疫苗。

此前有行业专家认为,mRNA技术的下一个潜在机会在流感疫苗领域,因为mRNA疫苗研发特点是平台属性强,可以针对正在流行株快速设计产品,而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形式和反应速度均比较慢。

近日,关于mRNA疫苗的好消息也已经传来,全球首款非新冠mRNA疫苗已经获批。

当地时间5月31日,美国疫苗公司莫德纳(Moderna)公告称,旗下的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mRESVIA)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对于沃森生物来说,虽未在新冠疫苗上赚取重金,但对于mRNA技术的积累也尤为可贵。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沃森生物也终止了与艾博生物关于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技术开发合作。 

在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技术路线上,国内多家企业都在开展减毒活疫苗和伴佐剂的重组蛋白疫苗的临床研究,沃森生物采用的mRNA技术属于稀缺路线。

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在2020年5月就共同开发带状疱疹mRNA疫苗达成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合作开展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并实施商业化生产。后续关于这一管线的研发按进度,沃森生物并未有具体的披露,只称其重点布局聚焦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B群链球菌结合疫苗、mRNA新冠-流感联合疫苗等领域。

沃森生物是否就此放弃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研发,未尝可知。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