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燕郊首富家族,闪了腰

新浪财经头条

关注

来源:商业人物

作者:赵一川

不在公众视野很久的燕郊富豪李福成,正在遭受生意难做的压力。

由于牛肉价格持续下跌,李福成旗下的上市公司福成股份,也被卷入这轮周期波动之中。这个曾经的A股“养牛第一股”,在持续多年的业务转型之后,还是没让李首富省心。

李福成今年78岁,在河北燕郊是个传奇人物。早年他通过养牛发家,后来把生意扩展到房地产、餐饮、殡葬、预制菜以及商贸等领域,福成商业帝国的名头,在当地非常响亮。虽然福成股份董事长已由李家第三代接任,但李福成的影响力,无出其右。

福成股份早在2004年上市,当时主营肉牛养殖屠宰,这也是A股第一家以此为主业的公司。不过,肉牛生意的高光没能持续太久,福成股份上市后业绩始终平淡,似乎难以撑起李福成的资本梦。因此福成股份在2013年大举转型,收购李福成旗下餐饮公司股权,正式进军餐饮行业。

梳理福成股份的业务路线,能明显看到李福成家族企业在其中的作用。那就是,在福成股份需要时,李福成会将旗下未上市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而在福成股份不需要时,业务再被剥离出来,归入李福成其他公司。

左手倒右手,这一套做的相当熟练。

2014年是个关键年份,考虑到现有业务不景气,福成股份又瞄准一个新的盈利点——殡葬业务。这一年,福成股份花了15亿拿下大股东福成集团旗下的宝塔陵园100%股权,摇身一变,又成了A股“殡葬第一股”。

李福成对这次转型寄予厚望,相比养牛,殡葬业务有门槛、利润率更高,越早圈定市场越有希望赚到钱。在定了大方向之后,李福成在2014年辞去福成股份董事长职务,退居二线,把公司交到了其子李高生手上。

事实证明,殡葬业务确实赚钱,很快便贡献了福成股份的大部分盈利。与此相反,从2014年到2017年,其肉牛业务却连续亏损。这个李福成赖以发家的起点,越来越“鸡肋”。

这里穿插一个背景,虽然福成股份是整个福成系的资本平台,但在李福成的生意版图上,却并不完全依靠这家公司。上述提到的房地产就是一例,在燕郊,李福成一度有“李半城”的名号,说的就是他庞大的地产生意。房地产,才是赚钱的大头。然而就在2017年,燕郊出炉限购政策,房地产行业从高点急转直下,李福成大受冲击。这可能也是他后来想从福成股份变现抽身的原因之一。

2018年,李福成一连做了几件事。一是打算转让福成股份的控股权,如果交易完成,李氏家族大约可套现65亿;二是将肉牛业务从福成股份剥离,由福成系其他公司接手;三是让福成股份进一步加码殡葬业务,花1.8亿获得湖南韶山天德福地陵园项目60%的股权。最后一件,是李福成在该年底决定复出,重新执掌一线大权。

从事后来看,李首富想卖掉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交易,不了了之。截至目前,福成股份的前四大股东席位,仍为李福成家族牢牢占据。不过其他几件事他都干成了,在甩开亏损业务的包袱之后,殡葬俨然成为福成股份的主业。而收购湖南天德福地项目,就是其跑马圈地的一大手笔。

令李首富大失所望的是,尽管殡葬业务利润率很高,收购而来的湖南天德福地项目,却出现连年亏损,没能完成收购时的业绩对赌。对李福成而言,从原股东手里获得赔偿倒在其次,关键是他主导的业务转型也受到拖累。殡葬业务固然能贡献利润,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始终不高,盘子做不大,在市场眼中就很难性感起来。

坚持到2021年,李福成终于“妥协”了。福成股份在这年重启肉牛业务,在宣传文章里,这是因受到扶持政策的感召。重启养牛大计的做法十分朴素,第一步便是到全国各地大肆购买活牛。当时还一度闹出插曲——由于买牛的财务流程不合规矩,时任福成股份财务总监曾拒签财报并失联,一时成了资本市场上的热门谈资。

无论如何,李福成把宝又押在了养牛业务上。尤其在去年,福成股份宣布投资数亿,在年内完成建设两个1万头牛规模的养牛场。这个规模,在业内堪称庞大。但如果考虑到眼下的牛市行情,这两个万头养牛场,不知道会不会变成某种负担。

今年一季度,福成股份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跌,其中营收同比降23%,净利润更大幅腰斩,同比下降超过六成。牛肉跌价的冲击波,还在继续。另外有意思的是,据福成股份2023年财报,其殡葬业务的营收占比,甚至比预制菜业务还略低了——看来兜兜转转几年,强如李首富,也不断有商场失手的时候。

*题图为作者拍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