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读懂人工智能ETF,投资不踩雷

新浪财经头条

关注

来源:市值风云

买ETF不要只看名称,不同名称的ETF跟踪的指数有可能是一样的,而相同名称的ETF表现也有可能是天壤之别的。

作者 | Los

编辑 | 小白

价值、成长风格切换?超跌ETF归类

上半年的风格就是小票被大票死死的踩在脚下,年内石油及煤炭板块大涨超25%,被市场喜爱的高股息特征凸显的银行板块也是悄咪咪涨近20%,公用事业、有色金属板块涨逾15%。

而另一边,科技线作为之前最火爆的炒作题材,近期也是时不时异动一下,但年内却跌的最惨。计算机年内大跌18%,春节后炒的最疯狂的传媒板块也跟着跌近12%,电子板块跌超9%。

指数稳住了,但有些板块仍在地板上,那科技线真的没机会了吗?

长期跟踪指数估值的风云君发现,目前煤炭指数的估值已处于过高,其PE在历史分位的99.6%,中证红利指数的估值历史分位也到了65%的位置。即使目前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较低,以防守为主,但去博弈几乎处于顶部的板块性价比显然不高。

同时,长城证券在最新的报告中也指出,目前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均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而创业板指、中小板指市盈率持续低于历史中位数。

反观5G通信、CS人工智能、中证传媒科技类指数正处于低估,尤其是中证传媒指数的PE值处于历史分位的0.4%。那接下来市场回暖,市场风格很可能出现价值成长之间的切换。

另外,日前国家大基金三期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规模远超一期和二期。

有机构指出,国家大基金三期除了延续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支持外,更有可能将HBM等高附加值DRAM芯片列为重要投资对象,AI相关芯片或成为新的投资重点。

最近几个交易日,半导体、消费电子板块应声大涨,板块下多只个股出现涨停。

但人工智能产业链很庞大,产业链较长,同时也很复杂,包含的子行业跨度较大,相关的ETF有百只以上,那一旦行情来了又该怎么选?

下面风云君就根据AI的产业链对这些ETF进行分类、对比,以方便各位老铁们快速从琳琅满目的产品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标的。

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大体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及算力支撑。

第二类是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以模拟人的智能相关特征出发,构建技术路径,把基础层和应用层连接起来。主要包括算法理论(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基础开源框架、技术开放平台)和应用技术(机器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等。

第三类是应用层,为特定应用场景提供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简单说就是行业解决方案(“AI+”)和热门产品(文娱、教育、医疗、交通、安防、政务等)。

AI上游ETF,哪个表现最好?

布局AI产业链上游的ETF颇多,AI芯片、云计算、数据、信创、信息技术、通信等多种主题类ETF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该如何选?

01 云计算、数据类ETF专注AI中上游的投资

AI上游算力是核心,而与其最相关的ETF当属云计算和大数据类主题ETF。直观上大数据类ETF让人感觉是与数据要素、数据确权相关的,但其实多只数据类ETF跟踪的是云计算指数,所以千万不能只看名字选ETF。

云计算和大数据类ETF市场上共有11只,总计跟踪4个指数。但这11只规模都不算大,合并规模总计也仅超30亿。其中最大的是跟踪云计算(930851.CSI)指数的云计算ETF(516510.SH),规模合并值为13.2亿。

跟踪的4个指数成分数量均为50只,云计算类指数主要选取的是提供云计算服务及提供硬件设备的上市公司,而数据类选取的大多是大数据存储设备、运营平台、生产及应用的上市公司。

AI相关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计算机板块,而传统半导体、芯片相关的上市公司多来自于电子板块,因此上述4个指数在板块的配置上计算机占比都比较高。

其中,中证数据指数最激进,计算机占比高达近90%,SHS云计算人民币指数相对分散,仅占到55.6%。总体来说,4个指数走势是共振的,但因为中证数据配置单一板块的集中度较高,波动率也比较大。

在前十大权重股的选择上,3只云计算类指数区别不大,是比较标准的算力类ETF,也就是更专注于AI产业链的上游,它们前十大中80%的成分股是重合的。

而中证数据指数在算力股上有5只与其余3个指数一致,另外它还配置了ARM芯片龙头公司和中游大模型公司。

从近一年的表现来看,可以投资港股的SHS云计算指数表现最好,同时最大回撤也最小。

而中证数据指数无论是近一年涨幅、区间内的最大涨幅、最大回撤的控制能力都逊色于其它三个指数。

同时中证数据在过去一年里,跌的天数比涨的天数要多,持有体验也最不好。

随着AI产业的蓬勃发展,细分概念越来越多,云计算与数据类ETF大部分都是2021年之后成立的。随后,2023年市场上又出现了多只信创及信息安全主题类的ETF,那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02 信息技术类ETF是类半导体ETF,集中投资AI上游

该类别下共计12只ETF,规模比云计算、数据主题类ETF总规模还要小,合计总规模仅25.8亿,其中有7只规模都不足5000万。

流动性最好、规模较大的当属信息技术ETF(159939.SZ)和信息科技ETF(512330.SZ),合并规模分别为17.6亿和4.1亿。

12只基金分别跟踪5个指数,两只规模最大的ETF分别跟踪的是全指信息和500信息两大指数。

而这两大指数与云计算类ETF不同的是,它们更聚焦电子行业,该板块配置权重均在65%以上,另外计算机板块占比超20%,对通信配置较少。

也可以理解为这两大指数更多的是含“芯”,称不上纯AI。

具体到权重股上,这两大指数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远小于云计算类,合计占比都不足30%。

尤其500信息指数更像是一只半导体ETF,前十大主要以半导体芯片龙头股为主,而全指信息指数除半导体、芯片龙头公司外还配置了消费电子中两大面板龙头公司。

这也意味着,信息类ETF更聚焦于上游的芯片,对于算力的配置占比稍小。

而云计算类ETF是属于AI含量高且中上游都涉及到的,但近期半导体板块受国家大基金成立影响不断走高,更看好半导体后市的选择信息技术类ETF可能更好。

另外,规模较小的信创类7只ETF跟踪的是两个指数,一个为国证信创,另一个为中证信创,虽然名称都差不多,但近期表现差距却很大。

国证信创指数是一半投向AI芯片,另一半投向算力,而中证信创指数就相当集中,4月份以来科技类个股均出现回撤,跟踪后者的ETF跌幅要比前者多5%。

风云君要再次提醒,名称一样的ETF表现可能存在云泥之别。

03 5G通信类ETF近期表现最好,它又是投向哪?

在年后沪指大反攻行情中,AI概念里涨的最好的其实是通信类ETF,而且在近期板块大幅回调中,通信类ETF也是最抗跌的。

通信类主题ETF同样有10只以上,但它们之间却走出分化。例如通信ETF(518880.SH)至今大涨32%,而通信ETF基金(515050.SH)却仅涨17.6%,相差近15个百分点,这又是为何?

相较于云计算、信创类,通信类主题的ETF总规模较大,10只ETF合计总规模超120亿。

10只ETF跟踪6个指数,其中跟踪中证电信的3只ETF均是2023年下半年以后成立的,成立时间短,规模也最小,而且涨幅也是通信类里最少的。

虽然中证电信指数也存在单押一个板块的情况,通信板块占比超83%,但三大运营商的占比较重,合计近50%。因此该指数做单押的劣势不是表现在回撤上,而是净值的弹性较小,这也是近期它涨不过另外几个通信类指数的原因。

除三大运营商,该指数的权重占比较大的个股还包括光模块三大龙头公司,即中际旭创、新易盛和天孚通信

近期在英伟达业绩超预期,股价破新高的情况下,光模块个股表现明显比国产算力股更坚挺,4月以来该指数的回撤不超4%。

另外,该主题类下的规模超5亿的ETF有三只,跟踪两个指数,分别为通信设备指数和5G通信指数。这三只ETF基本上可以称为通信类ETF的主流产品,不仅规模大,近期表现是最好的。

而把两只指数近5年的净值做对比,2022年之前可以看出5G通信指数的净值走势是压着通信设备指数在走,而这之后通信设备指数的净值则压着前者打。

具体来看,5G通信指数配置通信板块的比重并不大,仅为30%,反而是电子板块配置的较高,而通信设备指数的通信板块占比高达近70%。另外,二者都配置了5%左右的军工。

两大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有4只是重合的,着重配置了光模块龙头股,没有涵盖三大运营商。

此外,5G通信指数前十大配置的是半导体龙头及国产算力龙头,而通信设备则是更聚焦光通信公司。

总体来说,通信类的ETF的投资主要也集中在AI上游,如果仅看好光通信概念,那选跟踪通信设备指数的ETF更合适。

买ETF不要只看名称,不同名称的ETF跟踪的指数有可能是一样的,而相同名称的ETF表现也有可能是天壤之别的。

持有单押一个行业(权重在80%以上)的ETF要谨慎,着重看它配置的行业和权重股,有些波动率很大,回撤会很大。而选择分散配置的ETF在极致行情中收益也并不见得会低多少。

云计算类偏向的是AI算力投资,可关注云计算沪港深ETF(517390.SH)和云计算ETF(516510.SH)。而信息技术及信创类投向是AI芯片与算力的结合,可跟踪信息技术ETF(159939.SZ)的走势。另外通信类选择的是AI芯片与光模块的结合,近期通信ETF(515880.SH)表现较好。

注:全文数据截至2024年5月28日。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