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能上211的分数,凭什么上职业本科?

新浪财经头条

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越来越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升级为职业本科院校。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示称,拟同意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职院”)为基础设立武汉职业技术大学。这是湖北省首个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

事实上,最近多地新增多所职业本科院校。比如同样在5月,浙江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的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青海的青海职业技术学院升级为职业本科院校;4月下旬,江苏的苏州市职业学院、扬州市职业学院都发布公示,拟升格为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

近期,教育部还公布了2024年新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点188个。

5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提到拟同意设置24所本科高等学校,包括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等13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各地纷纷设立,职业本科院校,要大规模来了?

多城“押注”背后

武职院前身是创立于1972年的长江电讯技术学校,1999年,其与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湖北省工业设计学校、湖北省一轻工业学校并入。

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武职院处于头部位置。该校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成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入选国家“双高计划”。此外,该校还是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该校的光电技术应用专业,入选了高水平专业群(A档)。这一头衔号称职业院校中的“双一流”,全国仅141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入选,其中高水平专业群(A档)仅26家。

而光电产业,正是武汉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2023年12月,首届中国光电子产业集群大会在武汉光谷召开,武汉宣布成立光通信、激光、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欲加速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想要壮大这一产业,势必需要一定数量的应用人才,而武职院的光电技术应用专业正与此对口。

最近新升级成为职业本科的高职院校不少都与武职院类似,比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武职院同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并夺得“2023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综合类院校榜首,其王牌专业同样与当地支柱产业息息相关。这被认为是越来越多城市“押注”职业本科的关键因素。

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拟新增招生的188个职业本科专业点中,多个专业涉及新兴产业应用级人才的培养。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为例,今年其新增的职业本科专业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制药工程技术、新材料与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和护理。这些专业大多数涉及深圳重点投入的产业。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自从2019年职业院校可以设置本科以后,各地的职业院校,不少都有很强的升本欲望,除了学校本身想要升级的动力,更因为学校背后地方政府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就提出相关提案,建议加快职业教育本科建设,提升就业层次。在他看来,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苏华认为,要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逐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增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数量。

另外一种学历教育?

事实上,早在2019年5月,教育部就正式批准了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15所职业院校入选。

不过当时试点的数量,远不及近期新增的数量。

在几年试点之后,一项关键问题被摆在眼前:进入职业本科学习的途径有哪些?

通过高考进入职业本科大学,是主要途径之一。此外,不论是普高还是中职的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春季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进入高职,不少职业本科大学也采取这一策略。

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招生上,目前职业本科和职业专科主要区分还是在分数上,职业本科的招生分数通常要更高。

一直以来,在职业院校中处于头部位置的深职大,其招生政策,在行业内备受关注。

202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并首次设置6个职业本科专业,面向广东省招生200人。它们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等热门专业。

根据招生结果,要想被深职大职业本科录取,参加普通高考的物理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为555分,而2023年广东物理类本科录取线为439分。这意味着,深职大职业本科的录取分数线超越本科线116分。相似分数在广东甚至可以被一些“211院校”录取。

有业内专家担忧,如果依然通过普通高考的模式招录,职业本科会迅速成为另外一种学历教育,失去其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色。

在储朝晖看来,相比传统的本科类工科教育,职业本科的相关专业,对学理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操作性的要求更高。

他说:“职业教育本身应该以技能教育为主,它跟学历教育从性质上、主旨上、追求方向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如果学历教育的驱动力过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技能教育,特别是职业本科这一领域。”他提到,一些技能发展,有关键期、敏感期,如果过晚分流,可能会让一些学生错过技能学习的敏感期、最佳期。

随着职业本科院校逐步增多,不少省份也开始探索新的入学模式,比如在浙江,2023年有300多名初中毕业生进入“中本一体化”贯通教育阶段,比2022年增加了118人。

所谓“中本一体化”,指的是学生在完成3年的中等职业教育之后,无需参加普通高考,通过统一的转段考试,过线之后即可升入对应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完成4年本科的学习。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本质是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探索,意味着读中职后,未来仍然能上大学,甚至直升的不只专科,还有本科。

在苏华看来,要加快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专业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拓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进而促进社会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提升。

避免“换汤不换药”   

除了避免“学历教育化”,作为一种层次更高的职业教育,外界对于职业本科的期待,还包括其如何补齐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短板,打造更优质的职业教育。

以职业教育强国德国为例,在本科阶段,其主要分为三类高校,分别是综合性大学(Uni-universitaet)、工业大学(TU)和应用技术大学(FH-fachhochschule)。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工业大学,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当地也更容易找到工作。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跟市场、跟企业结合得非常密切。我们职业教育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与市场相对疏离。”储朝晖说。

比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强调实习和项目制作环节的实训,多达60%~70%的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在实习企业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是该企业中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而在苏华看来,实践中,职业教育存在校企合作不紧密、专业适配度不高等问题。要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以技术技能为纽带,建立校企育人共同体,通过“引企业入校园、引产品入实训、引工程师入课堂、教师进车间、学生进工段、教学进现场”等方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此外还要全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部分职业本科院校也开始不断探索与企业、市场的紧密合作,比如深职院的汽车相关专业,就与深圳知名企业比亚迪开设合作班,教授实用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到企业就业。

作者:赵越

编辑:孙晓波

运营编辑:王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