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深圳2小时高铁圈将再添一城:赣州探路“特区+老区”合作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原标题:深圳2小时高铁圈将再添一城 赣州探路“特区+老区”合作发展

近日,赣州经济半年报发布。其中提到,赣深高铁赣州段比广东段提前1个月完成铺轨。据了解,赣深高铁今年年底可建成通车,届时赣州2小时即可到深圳。

作为毗邻广东的城市,赣州也被江西视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一年前,省级层面已出台若干支持措施。今年上半年,也获得国家层面支持——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此次半年报,赣州已与深圳启动共建深(圳)赣(州)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积极探索“特区+老区”合作发展全国范例。

从经济数据上看,上半年赣州生产总值(GDP)为1966.76亿元,同比增长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5、0.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增长11.4%。

其中,伴随加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赣州全市在建项目较多,投资增长较快,对GDP起到了拉动作用。

全产业链对接大湾区

数据显示,上半年赣州固投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增长达22.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4、1.8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包括赣深高铁赣州段、寻龙高速等基础设施,也有虔东稀土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中科拓又达智能电机生产等工业项目。

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遇中,赣州重点强调全产业链对接,例如建设配套大湾区的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及延伸带。去年,格力电器智能制造(赣州)生产基地已经在赣州开工,这也是格力电器首次在江西投资兴建制造业基地。

目前,赣州正进一步谋划“粤企入赣”,主要围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领域,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而设在赣州的鼓励类产业都能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优势明显。

今年上半年,赣州制造业也取得较好的发展成绩。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在工业三大门类中,由制造业引领增长,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8.8个百分点。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51.8%、43.7%、20%。从营收角度而言,1-5月,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分别增长80.2%、56.9%、56.9%,整体取得较好收益。

为支撑更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此前赣州也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引进了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填补了江西省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

当下,赣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稳步推进,上半年增加值增长达34.6%,占规上工业比重也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打造无差别的营商环境

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最重要的是在规划、政策、营商环境等层面能接轨大湾区。如果“环境”能趋同,资源要素自然有动力从成本较高的地区往成本更低的地区流动。

这也是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杠杆支点”。当下,赣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并提出要努力实现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

这包括率先在全国试行“全产业链放权”改革,与广州、深圳、东莞、中山、韶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签订了政务服务的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力争“大湾区能做到的赣州也要做到”。

进一步看,在人才较为关注的公共服务方面,赣州正推动本地医院、职业院校与大湾区优质医院、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并成立了在粤赣州籍医学专家委员会,104名正高职称医师可在赣州自由执业,实现赣粤两省异地就医备案和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还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境是赣州的一大优势,其森林覆盖率达76.4%,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打好“生态牌”?赣州计划以赣深高铁开通为契机,发力康养产业,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今年上半年,赣州文化旅游市场有所升温,同时释放特色农业的优势,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个。

可见,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正成为赣州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的三方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