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媒体评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下功夫真投入

金融时报

关注

更宜居的生态环境,更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更富裕富足的农民生活……农村生活的美好画卷,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徐徐展开。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策、资金、人力等多方聚力,金融资源更是不可或缺。

“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其中,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超过9万亿元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持续汇入,有效助力贫困地区拔掉穷根。随着金融系统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涉农信贷规模、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信用环境等均有较大提升。不过,农村金融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可得性不够等诸多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对农村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既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平稳衔接,又要加快助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强产业、促民生。更好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还要下大功夫。

首先,要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上下功夫。要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比如,政策性银行要坚守政策性金融定位,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则要立足本行优势,找准服务定位、创新产品设计、优化网点布局,持续提升错位竞争能力。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则要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充分发挥深耕当地的地缘、人员优势,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流入田间地头。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在信贷审批、产品研发、考核激励等方面提升专业化水平。

其次,要在强化农业产业金融供给上下功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扶贫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要发达、农村要兴旺、农民要富裕,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发展产业上。因此,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要牢牢抓住产业这个关键点。一方面,要着力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信贷资源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适度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同时拓展涉农信贷增信方式,例如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抵押融资。另一方面,要提升金融服务与农业适配度。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创设专属产品,如“牦牛贷”“苹果贷”等。基于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发展“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小额信贷模式。此外,由于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风险较高,还要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升风险保障能力。

再次,要在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长期以来,“三农”获得信贷资源难,除了缺乏抵押物,还难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信用信息缺失等。要提升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与地区发展良性循环。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参考“宜君模式”等先进经验,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加大“流动银行车”“背包银行”等便捷服务力度,真正做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此外,还要继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科学完善的农村信用建档评级撬动更多信贷资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好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金融不断发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