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经济

黄益平:政策应从民生、投资与国际合作入手支持经济复苏

新浪财经

关注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黄益平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6期)上的发言

刚才发言的几位嘉宾和后面还要发言刘元春校长都是我很尊敬的宏观经济问题的专家,很荣幸有机会来参与今天的讨论。我说三点。

第一,简单介绍一下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最近做的一个关于个体经营户的研究,几点简单的发现。第二,在此基础上推断下一步宏观经济的可能走向。第三,简单说几个方面的政策思路。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几位研究人员,从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和蚂蚁金服研究院一起分析我国个体经营户的问题。个体经营户这个行业规模非常大,无论是看就业、看消费,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部门。但过去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很少,因为缺乏客观的数据。我的几位同事所做的工作是支付宝线下支付的数据,大家知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从2017年开始推出了二维码支付,这就是常说的“码商”。这个研究涉及的个体经营户的数量达到将近1个亿,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业,它不仅提供位数众多的就业,还起码支持一亿家庭的生活。同时,无论作为小微企业,还是作为家庭,这是我国经济中最为脆弱的一个部分,很多小店、就业都是非正式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社会保障支持。

分析这个庞大的数据,得出几个简单的结论:

一是在这次疫情期间,隔离政策确实对经济活动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湖北和武汉的所受到的冲击最大,2月份的时候达到70%左右。全国其它地方的疫情严重程度不一样,但无论是个体经营户的活跃户数,还是经营量,下降的幅度比较一致,大概是50%左右。这个一致可能是因为各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差不多,当然也可能是老百姓的自发反应差不多。

二是在这次疫情期间,农村的个体经营户的业务受到冲击的程度轻于城市。这可能是因为那段时间很多农民工返乡过春节,也可能因为农村相对来说地广人稀,隔离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小。换句话说,城市的个体经营户所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

最后是从3月份开始,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后,个体经营户的业务已经快速回弹,但是回到正常水平的80%以后就停住了,这意味着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第二,由此可以推断,未来宏观经济发展很可能会保持相对疲软的态势。过去无论是非典以后还是全球危机以后,我们都看到经济V字型的反弹,这次大概比较难,这次的病毒确实更加凶险,即便国内在控制住疫情之后,反弹的情形经常出现,更重要的是全球很多国家的疫情还没有控制住,输入型病例的风险还很大。而且,各国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住,我们的出口就很难完全恢复。甚至有专家说,这次疫情过去之后,很多人的工作、生活习惯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少逛街、少旅行、多存钱?这些都会使得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复苏变得相对缓慢。因此,病毒的风险、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行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都指向短期比较缓慢的经济复苏,同时这个复苏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不确定性。

第三,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考虑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思路?我简单说三个方向。

一是过去这段时间,经济活动受到较大冲击,中外的政策都差不多,重点放在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上。因为他们的现金流受到的冲击最大,资产负债表的风险也最大。如果他们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出问题,短期内就很难活下去,即便疫情控制住后,也缺乏了经济反弹的基础。但现在看来,即便疫情基本控制住之后,经济复苏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活动的水平并不能很快回到正常的水平,所以困难还会持续,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家庭,个体经营户就是一个突出的群体。更重要的是,虽然经营水平回到了正常的80%,但个体经营户之间的差异会很大,也就是说,很多个体经营户以及家庭仍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过去支持个体经营户、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家庭的政策还应该继续,补充流动性也好,支持消费也好,都很重要,尤其是那些没有很好的社会福利体系支持的群体。

过去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穷人在哪儿,缺乏支持的渠道,现在我们有一个不错的工具,而且在这次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一个线上支付工具已经连接到近亿的“码商”,支付宝、微信支付分别都有10亿的活跃用户。政策需要支持的大部分个体都已经在线,个别没有“触网”的当然还是要靠线下的渠道。这段时间很多地方政府实际上已经用数字经济的工具在发放消费券。所以第一条政策思路是,支持老百姓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那些政策还要持续,但可以更加有准对性一些。

二是既然目前经济增长相对比较弱,采取一些刺激政策也顺理成章。新基建支持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城镇化增加国内需求,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思路,同时兼顾短期与长期增长的需要。但具体的做法可以进一步讨论,比如政府做新基建,在多大程度上应该依赖市场?毕竟技术性的投资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比如推进城市化,重点应该放在中小城市还是大型城市?长期发展来看,大城市都市圈的优势还是很突出的,应该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三是要尽量推进国际合作。最近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想办法坚持既定方针,就是进一步开放、改革。短期内也可以主动地做一些事情。我和亚洲的几位前政要和学者一起在6月3号发布了一份共同起草的报告——《亚洲方略》,主要的观点就是亚洲国家大部分疫情已经控制住了,而且在这个地区有支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的传统,过去几十年是全世界最为成功的经济群,因此有共同的理念与利益。所以,报告建议亚洲国家比如东盟+3、东盟+6一起推动区域内的合作,支持各个亚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合作。维持地区金融稳定、扩大货币互换协定、开放食品和医疗市场、建立国际旅行健康码认证,等等。从亚洲开始做,一是我们有这样的基础,二是大家都有意愿,如果做好了,也许可以引领下一轮的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之后的合作和复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