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50+|带路大湾区:香港经济发展的难题和优势在哪里?
来源:《‘一带一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蓝图》
作者: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教授洪为民、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教授洪雯
导语:随着《‘一带一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章节的深入,作者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和复杂现状为读者制作了精确的“沙盘”。着眼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该如何抓住时代的机遇,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径?如何且听作者后续道来。每周一更新,欢迎锁定“湾区50plus”。(湾区50plus 王茜编)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一直以来是国家对外的窗口,尤其在金融、航贸、重载等方面表现出色,再加上香港有法治、人才,基建优势等等,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香港经济增长放缓,贫富差距拉大、阶层流动性趋弱等社会问题有所加剧,影响到香港社会稳定和人心回归的大局,极需探索如何将香港自由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在2018年的政府施政报告,也有30多处提及大湾区,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指出:未来几年,香港进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香港必须发展高增值及多元经济,包括开拓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等新经济领域,并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其中,香港与深圳共同发展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并透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港合作,打造大湾区国际创科中心。
就目前经济发展而言,香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 90%,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贸易及物流业 (2015年该业增加值占GDP的22.3%)、旅游业 (5%)、金融业 (17.6%) 和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 (12.3%)。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
2017年,香港连续二年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评选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然而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只排名第9。2017及2018年排名第7,比新加坡为低。报告中,在基本条件及效率提升方面,大部分指标都名列前茅,例如基建、政府架构、货品市场效率、劳工市场效率,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均排在首10名内,反映香港硬件配套非常优秀,惟香港在创科范畴在全球只排第23,是综合排名首10名中最低,反映香港创科产业的不足。香港2015年的科研投入只占GDP 0.76%,专利授权数目亦只有10615宗,比其他已发展城市落后。
香港的新方向是什么?
目前,香港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寻求新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并存在着政府施政困难、服务业竞争加剧、创新科技缺乏根基、土地资源稀缺和发展成本上升的挑战。香港凭借“一国两制”和“商贸平台“的优势,承担起”一带一路“的集资融资平台、商贸物流平台、专业服务(法律、税务、市场推广、风险评估等)和基础设施服务等平台功能。
根据香港有关机构的调查和分析,香港有两个方面的合作需求。一是巩固支柱产业的合作需求,金融、贸易、和航运是香港的支柱产业,面临外部竞争挑战,香港需要扩大与内地合作来扶持支柱产业发展,巩固传统优势。这些领域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设施联通服务、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投资贸易服务和融资服务。
首先,香港是亚洲的国际商业物流中心,本地服务供货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网络遍及多个国家地区,在连接中国与其它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上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上述的生产、物流及环保服务等。
其次,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倡议首个阶段的重点推进方向,而”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基建投资规模庞大、类别众多,所需的资金、风险承担、管理技术等远超政府或国有企业的能力负担,而香港企业除拥有丰富的PPP项目经验外,香港作为国际枢纽,可以发挥独特优势,有效地为项目配对各方参与者及提供融资方案、提供顾问、设计、规划及监理等服务。
再者,香港服务业者多年来协助广东及其他内地企业,处理在香港和海外市场的贸易及投资业务,随着内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海外,香港服务业将进一步就金融、法律、物流、税务、市场推广、风险评估等不同方面,加强与广东合作,发掘”一带一路“商机。
第四,内地企业前往外国建立销售网络、进行直接投资、采购和各类型收购活动时,往往需要美元或其它外币资金为有关业务融资,可利用香港资金流通和一应俱全的专业服务优势为海外业务融资,以有效地解决内地”走出去“的投、融资问题。
二是扶持新兴产业的合作需求,主要包括技术领域的人才流通、技术应用、规格标准等方面合作,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服务。
首先,科技与创新是香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城市群的重要推动元素,香港愿促进促进大湾区内的科研及先进技术和现代专业服务与传统工业相结合。
其次,香港企业熟悉国际科技潮流趋势及技术标准,同时拥有广泛国际市场网络的优势,愿与大湾区内城市加强相关技术领域的人才流通、技术应用、规格标准等方面合作,既可以帮助内地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开拓海外市场,又可以有效为内地企业者引进合适的外国技术。再者,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加上与内地在金融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很好的合作基础和机遇。
此外,香港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对于香港而言,根据2018 QS 排名,香港具有5家世界一流的知名大学,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顶尖科技、金融、设计及管理人才和专才,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还有一个关键点是,我们的规则和法律是与国际接轨的,所以在法律信息方面受到国际社会认可,而具备很多的先天优势,正因为信息流通作用下,地方才会出创意,才会出设计。即便现在已经比较少见,香港的设计师群体,设计行业,一直都是全球一流的水平,这可以体现在家具设计、钟表设计、时装设计等方面,都具备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一流的积水水平。
因此,考虑到香港的制度优势,我们如果能够促进内地的制度规则与国际社会接轨,那么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协助内地或者湾区的企业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的广阔腹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近些年来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的效果比较突出,科研创新方面非常骄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占了GDP的50%,有非常多的高新企业落户大湾区的城市,例如,国际知名的腾讯、华为、比亚迪等公司都在深圳,所以结合其创新优势,深圳可以成为湾区主要的科研的基地。
香港有哪些优势?
专业制度优势。香港的优势,总结起来非常总要的一个点就是是我们已经建立了法制的制度、专业制度。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事例,中国科学院院士签的报告,在外国不一定认得到认受或承认,但是香港找一个很普通的注册工程师,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会认可,这个例子体现出的,就是香港的专业标准所带来的国际认同。作为通过香港专业要求的工程师,他的专业水平未必及得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可是在职业背后,有城市的法制、信誉、契约等精神作为支撑,因而在国际社会上就可以获得认可。
我们在2016年4月曾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及发挥香港专业人才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里面发挥作用。我们相信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可以促进城市面向一带一路走出去。香港法律、工程、财会、设计、会展、品牌发展、产品推销的优势,是知识为本的高增值服务业,专业服务更占GDP 12% 以上,加上整个银行资产管理的体系也非常健全,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不但是最大,香港更占了全球70%的支付交易,香港的金融整个产业链也很齐全,从天使投资到A轮、B轮、C轮,到上市融资都有。
区位与基础设施优势。基础设施方面,香港的优势则与其地理位置分不开。香港有一个特别的机场,不单是传统的历史的优势,也有它的运气,它的运气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的机场可以在六小时内飞抵大部份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香港也成是大湾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服务中心,也是区域经济的引领者,为大湾区提供知识及创新服务,相信有助湾区的产业升级转型、提升结构。还有的香港通讯及信息基建,为什么香港的长途电话全球是最便宜的就是这个原因。直到今天的光纤年代,美国来的电缆从香港上岸,台湾来的电缆也从香港上岸,日本来的电缆从香港上岸,新加坡来的电缆也是从香港上岸,这个很自然就成为了一个优点,今天香港的通讯成本是全球最低的,是有它的历史原因和区位优势。但是如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窘境就是香港的土地比较贵,用作区域基础设施方面的用地成本过高。
一国两制优势。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说大湾区发展要把握好四个维度,当中包包括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由此可见,“一国两制”对大湾区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优势,这也是其他湾区也没有的。香港既可以享爱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通过CEPA 开拓内地市场,协助内地发展需要的制度优势及管理能力,助内地城市的市场化、国际化及法治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企业管治或治理结构,强化诚信、专业等核心价值,助内地企业走上世界舞台时更能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升产品及服务水平。
如何跳出资金驱动经济困境?
资金驱动经济困境。作为优势出众的香港,如今也有一定的不如人意,可惜的是,今天的香港还是停留在由资金驱动的经济模式,以资金驱动经济,自然地会物价偏高,香港的缺点是缺乏一个实体经济的支持,然而,全世界在这个新平庸时代却在寻找实体经济去支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这几年来,香港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其实从回归开始,我们的特首已经在想这个事情,所以大家也会记得四大支柱产业外,香港也打算去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创新科技、创意文化就是其中的例子。
香港在金融方面一直是很强,香港今年在全球金融排名位列第3,去年被新加坡赶上来了。但是香港的金融并不是那么表面的国际,虽然香港有大量外国资金,但是我们缺乏国际大品牌来香港上市。纽约的股票市场不只有美国上市公司,中国的阿里巴巴都跑去那上市了。伦敦的股票市场也不是只做英国的企业。可是我们香港的股票市场只做中国和香港的企业,中国的占了60%多,世界性的品牌企业,实在寥寥可数。
我们记得1992年青岛啤酒来香港上市,国内企业在港上市掀起热潮,可是到今天有这样规模大的巨无霸差不多全都上市了,明天可能还会冒一个如腾讯那般优秀的企业出来,但是大部分国内企业,可上市的都已经上市了,面对着竞争香港的交易所才会讨论New Board Pro 及New Board Premium 这些‘新版’模式 。事实上,香港从过去80年代做金融,慢慢做到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是依托了改革开放后的内地企业走出来,做融资上市的浪潮。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如今的香港又可以靠哪些东西呢? 下一步香港可以做什么?下一步还有多少中国企业会来香港上市呢?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继续做到规模以及质量,实在不容易。我们认为下一步一定要看一带一路,包括基础设施的融资,包括改变一些模式,不单单是做股票,IPO的金融,还有做债券,做固定资产回报等。在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香港可以依托自己的低税,从而扮演一个资产管理中心,以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
香港的未来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框架下,香港又如何定位呢? 前文提及在“ 一带一路”建设核心支撑区,香港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融资及共同投资中心、专业服务中心、信息数据及电子商贸结算中心。我们在稍后河套区部份会讨论在数据特区、知识产权中心、品检中心等定位。香港要在竞争力上保持领先,需要真正从资本驱动型经济,转型为创新驱动型经济,香港可否把自己定位为全球创新产业服务中心,为国家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新浪网“湾区50plus”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